腸鏡檢查有息肉,一定會得結腸癌嗎?

用戶3708573094

這個問題提得好,非常貼近臨床和我們日常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困惑,息肉一定會轉變成癌嗎?我想說的是隻有小部分有發展成癌的潛能,為啥這麼說,今天就帶大家好好聊聊結腸息肉的那點事。

1.什麼是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是一種結腸黏膜隆起型病變,起源於粘膜上皮,是消化道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發病率逐年升高,結腸息肉起病隱匿,早期症狀不明顯,近些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無痛腸鏡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人們對腸鏡的牴觸情緒,腸息肉檢出率也越來越高,由於息肉存在癌變風險,大部分人在發現後都選擇切除。

2.結腸息肉的產生與哪些因素相關:目前尚無明確結腸息肉發病原因,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腹瀉、便秘、遺傳以及炎症刺激有關。

3.息肉癌變與哪些因素有關:

(1)病理類型:結腸息肉病理分型有四類:炎性;腺瘤性(包括管狀,絨毛狀和管狀絨毛狀腺瘤三種);錯構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其中只有腺瘤性息肉屬於癌前病變,有發展為癌症的潛能,癌變率為10-20%。

(2)息肉大小:一般認為息肉越大,癌變概率越大,息肉直徑大於2cm癌變率達10%,小於1cm通常不癌變。

(3)息肉形態:一般認為有無蒂腺瘤較有蒂腺瘤癌變率高。

(4)病人年齡:年齡越大,息肉癌變率越高。

通過上面的總結,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並不是所有結腸息肉都會癌變的,大家也不要過於驚慌,只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定期隨診腸鏡,就可以隨時將有癌變可能的息肉扼殺在搖籃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感謝關注!

Dr趙


Dr趙

現在許多朋友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便會擔心害怕它會癌變,其實大部分腸道息肉為良性病變,您不必太過於擔心。並不是所有息肉都會癌變,腸道息肉分為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息肉有不同的預後,那它們有哪些呢?

常見的腸道息肉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等。

如果您的腸息肉病理結果為增生性息肉,您請放心,這種息肉的癌變率很低,它的產生與腸道粘膜對腸道內物質的刺激有關,屬於良性病變,其生長較為緩慢,若該息肉較小,您只需定期觀察即可。

內鏡下切除息肉雖然創傷較普通手術小,但飲食生活也需注意,防止併發症的產生。

1、注意飲食。切除息肉後,患者1周內忌粗纖維、難消化、油膩、辛辣食品,煙、酒等。建議您術後3天內以流質飲食為主,3天后可食用少量的蔬菜水果,1周後可正常飲食。

2、注意休息。切除息肉後建議您臥床休息3天,1周內勿進行劇烈運動,注意休息。

結腸息肉為多發病並不可怕,無需過度緊張,最重要的是要規律檢查,可以儘早發現腸道疾病,對發現腸道息肉,腸道早癌有重要意義。希望您注意休息,早日康健。


杏花島

答案是否定的!

息肉是指:從黏膜表面長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組織,也可以稱為腸道內的“肉疙瘩。”但這種病變組織的性質也不一定是最壞的!

其次,腺瘤性息肉雖說是癌前病變,但並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均會發展為癌。腺瘤性息肉發生癌變是跟其息肉的大小、多少、組織學類型等息息相關,一般認為腺瘤大於2釐米,其癌變率高達50%;息肉數超過3枚,癌變率增至到66.7%;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高於管狀腺瘤、混合性腺瘤等。

其三,儘管發現腺瘤性息肉,也無需過度擔憂。息肉發展為癌也是需要歷程的:正常黏膜——小息肉——大息肉——高級別內瘤變——癌前病變——癌;這過程一般需要5-15年時間(但個體存差異)。而且大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只要在癌變的過程中,我們能斬斷其發展路徑,即可放心。腸道出現息肉,一般我們需要做的是“取組織、做活檢、定性質”,根據醫囑定期複查結腸鏡即可。


練磊醫生

首先結腸癌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其主要原因包括:

(1) 飲食習慣:研究顯示高蛋白、高脂、低纖維素飲食者結腸癌發病率高。

(2) 癌前病變:家族性腸息肉病是公認的癌前病變,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與結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3) 家族史:家族中有人患結腸癌,直系親屬相對患大腸癌的風險增高。


康愛在線

首先,先讓大家瞭解下:結腸息肉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凡是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息肉狀病變,而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之前都稱為結腸息肉。也就是說,其就是結腸黏膜表面的異常突起

很多人檢查發現存在息肉時,都會疑惑:會不會是得結腸癌了呢?

雖然說大部分的腸癌是由息肉逐漸演變而來的,但並不是所有類型的息肉都會轉變成結腸癌。

那麼,哪些結腸息肉易發生癌變呢?

結腸息肉有多種類型,主要包括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一般不會發生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可能會發生癌變,其發病率也較高。絕大多數的散發性結腸癌是因腺瘤性息肉癌變所致的。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會發生癌變。若病理診斷結果為絨毛狀腺瘤,其級別越高,癌變率也越大。此外,息肉的惡變率還與其大小有關,若直徑小於2cm的絨毛狀腺瘤,其惡變率為10%;若大於2cm的惡變率則高達53%。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那些可以改變的生活習慣,而不應該對那些不能改變的患病因素而怨天尤人。一旦發現了腸道息肉也不可怕,只要按照醫生的專業意見及時發現和處理,就可以防患於未然。


藥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