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當初小米跨界做筆記本,還是有很多人不看好的。不過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小米筆記本已經成了幾個系列,現在去官網一看,還挺壯觀的。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而老對手華為當然也不會示弱,目前華為官網也有四個系列在售了。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華為最高配的這款售價在8000-13000元之間。

說實話,華為作為新的筆記本品牌,一下子就把產品賣這麼貴,我是覺得挺冒險的。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Matebook X Pro 上手體驗

選購的需求:

1、屏幕不能差,IPS廣色域,分辨率不低於2K,非16:9。

2、重量不能重,不可超過1.5kg。

3、性能足夠用,不要求標壓,但也不能弱到core m或y的水平,主流低壓i5/7即可。

4、接口要強大,能傳輸數據的同時外接顯示器,有雷電3。

看起來要求不高,但其實蠻難的。

比如微軟的Surface Laptop、聯想的Thinkpad Carbon、XPS13,都是非常優秀的產品,但都沒能完全滿足上述條件。

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華為這個PC領域新入門的品牌據居然做到了,那就是Matebook X Pro。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有朋友形容,手機廠商去做電腦簡直就是“降維打擊”。說“降維打擊”有點標誇張,畢竟從製造層面來講,頂多就是跨界;但從產品思維來看,說“降維”一點都不誇張。

要知道,這些年,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比PC殘酷太多——半年就一更新換代,新技術和新應用層出不窮。想要在血海中生存,必須逼迫自己一路狂奔。

相比之下,PC市場就太安逸了,相同造型小改款用五年,定期升級一下處理器,你擠牙膏,我也擠牙膏。

好比如說,這兩年手機市場最流行什麼?

全面屏唄,從流行到普及只用了一年時間。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先不說窄邊框對於收縮體積的作用(13寸的機身放下了14寸的屏幕)。

就一條,跑去大賣場,滿眼都是上世紀的筆記本電腦,忽然看到一個全面屏電腦。你的眼睛就移不開了。

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產品,這對一個“死氣沉沉”的行業而言太重要了。

如果只是做出全面屏也沒啥(我估計今年恐怕就是PC的全面屏元年了),華為的這塊屏幕堪稱“大滿貫”——LTPS、3000X2000分辨率、260PPI、 100%sRGB色域、 450尼特亮度、十點觸控屏、防指紋塗層……任何一個點拿出來,都可以當成“獨特”賣點來賣。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從實際觀感看,防指紋塗層確實很有效果,只要不是手上油脂很大,日常觸摸不怎麼留下指紋。建議所有可觸摸設備都上這個塗層,非常重要。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再如,隱藏在鍵盤區域的攝像頭,和今年豔驚四座vivo apex彈出式攝像頭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拍攝效果有妥協,但智能手機的攝像頭使用率遠遠高於電腦(畫質和效果也是)的現狀下,做出顧“全”大局且能應急使用的隱藏式攝像頭,又是手機思維的生動體現。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先說散熱方面,Matebook採用的是被動散熱為主、主動散熱為輔的機制。風扇不能起到“急速”降溫的效果。

具體體現就是同樣在高負荷運作時,蘋果的風扇會高速運轉;一旦溫度降下來,風扇偃旗息鼓,萬籟俱寂。

而Matebook則需要更多的風扇運轉時間,甚至寫個文檔,風扇時不時嗷幾聲,沒有徹底安靜的時候。

C面最高溫度48度,在鍵盤數字3附近,轉軸處的金屬表層有些燙手。這臺機器用的還是殘血版的MX150,可以說散熱表現是不如自家榮耀旗下滿血版MX150的 Magic Book性能本的。

既然提到了殘血MX150,說說圖形性能。

滿血版與非滿血版MX150的區別主要集中在核心頻率、像素填充率以及紋理填充率方面,滿血版MX150顯卡(MagicBook搭載的那顆)頻率為1469MHz-1532MHz,像素填充率為23.5GPixel/s,紋理填充率為35.3 GTexel/s。

Matebook搭載的殘血版本頻率為937MHz-1038MHz,像素填充率為15GPixel/s,紋理填充率為30 GTexel/s,整體性能要差個20%左右。

遊戲方面,同為1080P中畫質運行守望先鋒,殘血版幀率在55幀,而滿血版可以打到70幀。

所以我對Matebook上的這顆獨立顯卡的評價就是——臨時應急用可以,但千萬不要報太大指望,也別再問能不能吃雞了。

華為萬元筆記本體驗,能否成為行業的鯰魚

本來我以為華為做電腦,和小米筆記是一個路線,試圖做一條鯰魚,攪一攪原本沉寂的PC市場。但就這臺機器的表現來看,華為的野心遠遠不止於此,更像是做一條“鯊魚”,甚至蠶食一大塊份額。 本文轉自於科技美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