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蕭:書法思考——什麼是書法

導讀一一書法藝術自誕生以來,什麼是書法,書法的內容形式,以及書法審美等方面的問題,一直都是各路學者和書法愛好者研究爭論的重點焦點。本文試圖結合自已長期的學書實踐,談談上述諸方面的偶得和感悟。本人鄭重申明;

一、本人不是書法理論家,也非美學家,感悟僅代表個人觀點。

二、最大限度避免直接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如有雷同,實屬無意。

徐蕭:書法思考——什麼是書法

第一章 —— 什麼是書法

書法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上的書法即文字的書寫法則,它是文字起源的洐生物,不管什麼文字,也不管使用何種書寫工具,一定有其法定或約定俗成的書寫法則(規範),漢字是點畫線條間的組合搭配,使用字母的文字是字母間的組合搭配。因其功能為識讀,故就有‘好識’與“難識”的區分。書寫規範的一定“好識”,書寫不規範的一定“難識”,所以有“好字”與“爛字”之分。

徐蕭:書法思考——什麼是書法

狹義上的書法是指上升到藝術高度的漢字的書寫法則,即漢字的藝術表達形式。它一方面具有和所有存世文字一樣的識讀傳導、交流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其它文字所不具備的、不依賴文字表達內容而獨立存在的情感表達功能(本文所指的書法即書法藝術)。它是華夏民族傳承的重要載體,從誕生以來即貫穿民族存續的全過程。世界上只要有華夏民族,就一定有書法藝術。

那麼,為什麼只有漢字的書寫最終昇華為獨立藝術,而其它文字始終只有識讀表達功能,這需要從文字的起源說起。

徐蕭:書法思考——什麼是書法

一、漢字的起源(略)

無論是傳說中的倉頡造字,還是古人出於生產生活需要而創造文字,可以肯定的是,漢字最初從象形發端,對照自然物體的存在形態,以繪畫方式固定下來形成原始文字。現存研究成果表明,漢字共有象形、形聲、意會、指事、假借、轉註等六種造字形式。其中,象形、形聲、意會等三種形式註定漢字與自然實物形態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其它文字不具備的鮮明特徵,這一具象的本質特性為文字最終走向藝術奠定了基礎。所謂書畫同源,確認繪畫是藝術,無異於肯運了書法的藝術屬性。

徐蕭:書法思考——什麼是書法

二、書法的起源

任何一門藝術都經歷著起源、發展到成熟的過程。書法的產生在理論界一直存在頗多爭議。部分學者認為,象形性決定了漢字從起源開始即蘊含了文字的藝術性。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出土的器皿上刻寫的符號已與甲骨文近似。而商代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漢字,而且早中晚期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反映出一定的熟練技巧和一定的審美追求。我們姑且把初創的象形文字歸諸為繪畫,書法從繪畫萌芽,經甲骨、鐘鼎、金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至秦統一中國,在包括文字在內的社會各方面進行大規模的改革,統一文字,將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統一為小篆,規範字形筆畫。期間書寫工具得到顛覆性的改善和擴張,摒棄刀刻斧鑿代之以軟筆書寫在錦帛上,至漢代隸書盛行,以張芝崔瑗杜度為代表的草書出現,俟蔡倫發明造紙術,凡七千年,書法作為具有獨特審美情趣的漢字藝術表達形式橫空出世。古人造字的自覺行為最終自為地演進成人類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實現了文字從識讀交通到獨立藝術的華麗轉身,由最初的象形寫實一步登上抽象藝術的最高峰。

胡佔法,筆名徐蕭,幼喜習字,長大彌篤。幸蒙草聖林散之教誨,得知白守黑機語。又賴中國草書社劉志鴻先生引薦,拜識當代書壇泰斗尉天池,所攜書作被尉天老連嘆為‘前途不可估量’。自此深研書道之志益堅。凡四十餘年,未敢稍怠。自今往後,更當砥礪奮進,再期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