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水西調能不能讓西部戈壁沙漠等變綠洲?

大寶寶真嗨皮

通過人工調水,想大規模徹底改變西部戈壁沙漠是不現實的!最好的期待是能夠將一部分土地改造成適宜農作物土地!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成功的在沙漠裡種上了水稻!這就是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們可以用過去十分之一的水種出同樣的糧食!

說到改變西部地區缺水現狀,不得不提一個偉大的工程構想
咱們先不談紅旗河工程施工難度這個問題,因為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進步,這些難題都會被解決!

按照紅旗河工程構想:把雅魯藏布江的水調到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理論年調水量:600億立方米

目前我國小麥年耗水量:260——400立方米,取中間值:320立方米

每年調水量如果全部用來種植小麥,一共可種植:12.5萬平方公里(新疆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
所以,即使紅旗河工程達到預定調水量,我們在節水


灌溉提高一倍利用率,也只能灌溉新疆20%的土地!

所以:想通過人工調水徹底改變西北缺水是不太顯示的。只能是緩解目前缺水的現狀,在合適地區建立綠洲,發展節水農業,把西北變成適宜人居住的地方!


牧紙浩

無論是東水西調,還是南水北調,並不是直接將西部戈壁沙漠變綠洲。而是分三大系統。第一大系統是綠化改良到農林業現代化。將水利、現代氣象、沙漠改良和綠化等先進技術相結合,沿線利用原有河道和修建水庫儲水。主幹或支流呈帶狀綠化、改良和灌溉相結合。即,一、固沙治沙綠化改良。二、給現有的缺水土地進行灌溉,直接實行現代化農業生產。三、對正在沙漠化的土地進行綠化改良,阻止進一步沙漠化。四、依次向兩邊展開護張。五、已經灌溉的水大部被蒸發,並沒有跑掉,而是增加了區域內的水氣,大部分進入循環。加上運用有關技術,經過若干年,使氣候得到改善。使部分貧脊或沙漠化的土地逐漸恢復農業生產。這雖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必須的。否則就會更加幹早,沙漠漫延,沙塵暴逐漸東擴,威脅華北、東北和遠東。危及更大範圍的環境和人類生存空間!第二大系統是開發能源和礦物資源,利用太陽能發電,搞工業化。也需要在治理和綠化的基礎上進行。第三大系統是建設城市。還有國防和帶路建設等。其用水量分兩個階段。一、治理階段,隨著範圍擴大,供水量逐步增加。二、正常階段,隨著治理改善進程,趨於良性循環,供水量趨於穩定,有可能減少。有關技術,前蘇聯和我國都進行長期研究,美國開發加州是世界成功範例(只是沒有這麼複雜)。


任有新2

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了西部西部生態的脆弱性,加上以及過去時代對於環境的不夠重視造成當今局面,中國的發展進入快車道,但是基本集中在沿海地區,造成了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這樣的局面,第一缺少戰略縱深,第二造成西部地區的離心力,比較好的辦法是藉助現在的會計水平完成調水,並借鑑以色列這樣極度缺少國家的節水技術,先改善西部地區的沙漠化,在這基礎之上再進行植樹。在生態系統得到比較大改善後再考慮農業發展,而不是動輒在西部種植水稻。


politom

覺得紅旗河工程偉大的人,大概是沒有聽說過“朔天運河”,這個比紅旗河還要偉大,甚至網上有大佬專門勘測了地圖,分一二三期實施。一期工程是調雅魯藏布江水到黃河,中間形成很多水庫。類似於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這個構想比紅旗河要早,但是國家並沒有實施。一是工程量大,勞民傷財。二是看似合理,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技術上不解決最後會爛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