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的農村老人,依然在乾重活,為何不像城裡人一樣坐享晚年呢?

靈翎軒_木杉

說到這個問題,確實是這樣的。每到放暑假回到家裡,都能看到很多老人拿著鋤頭、鐵鍬等,駕著馬車去田地裡勞作。經常能看到他們趕著馬車去勞作的背影,有些心酸,也有些安慰。心酸的是,年紀這麼大了還得繼續幹活,安慰的是,至少他們的身子骨還算硬朗。



年過半百的農村老人,為何不像城裡人一樣坐享晚年呢?

首先要從農村人與城市人的生活觀念以及生活環境說起,農村人一輩子都是勤勤肯肯的勞作,活再多再重,從來不會停止自己的勞動,也從來沒有想過坐享晚年,以我自身經歷,身邊很多農村的老人都閒不住,他們習慣了勞作,閒下來反而會很難受。城市裡的人呢,大部分都是在固定崗位上上班,退休以後呢,就沒有可以去做的工作,所以更多的時間用在了享受生活上,這是其中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就是農村物質條件與城市有很大差距,在農村,人們收入普遍偏低,反而城市收入較高,所以沒有太多的負擔,但是在農村,農村的老人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依然堅持在奮鬥的路上,他們願意為了自己的兒女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雖然渺小,但是他們依然在堅持,所以很多年過半百的農村老人,依然在乾重活。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回答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探村博士聯盟

這是一個比較悲慘的命運農村人的悲慘命運。畢竟 我們農村人的生活確實沒有城市裡好。

加上我們農村裡面的的經濟發展沒有城市裡面那麼迅速,所以我們農村來說;甚至是年過半百的人依然要幹活。


那麼我個人覺得我們農村裡面的人為什麼不能夠像城市裡面的人一樣安享晚年,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生活習慣不同

在你農村來說,為什麼一輩子都在勞累呢?其實大多數上來說,我們的任務一直會到老。

在小時候,我們為了長大成人而努力,結婚了為了家庭努力,有了小孩為了小孩努力。等到小孩長大成人之後,還要為了孩子的結婚房子而努力。

等到了有了孫子之後,我們還要給孩子帶孫子等等。所以一輩子都難以得到安享晚年了


第二;經濟狀態

在農村來說,我們的經濟狀況真的比城市裡面差距還是有一定的。收入不穩定等等。所以作為一個農村人來說,如果不好好努力幹活,那麼這個安享晚年的事情,幾乎不會在我們農村裡面出現很多。

第三;擔心過度

這個問題出現在我的父母身上。我們幾個兄弟已經是長大成人了。也能夠掙錢養家了,但是父母卻說我麼掙錢也不容易,所以自己他們還在農村裡面種田種地,給自己供養夠吃。

農村人,我們農村人,我總是覺得在農村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農村新視覺

不知道你是不是農村人,在我們老家我幾乎沒有見過50歲左右就不幹活的人,說出來可能有人還要罵我,在我們那裡80歲的老人家甚至跪在地裡除草的都有,年過半百就坐享晚年,對於農村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年過半百的農村老人還要下地幹活?

最重要的一點,沒有錢。

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確實提高了很多,有些人家還買上了小汽車,但是那些常年在家生活的老人們,對他們來說,最缺的還是錢。年青人雖然一年到頭在外打工能掙到一點錢,但是除了逢年過節給這些老人一點錢花,其餘的時候,都要靠他們自己幹活才能掙到足夠的生活費保證正常的生活開支,有些老人甚至連家庭的份子錢都是他們自己出的。在農村這個很難掙到錢的地方,不努力幹活,如何能夠愉快的生活下去?別說年過半百,即使七老八十,沒錢照樣要去幹活。這就是因為農村人特別是那些老人們沒錢。

就拿我們那裡安徽霍山大化坪鎮金雞山村來說吧,我小爺爺70多一點、五爺爺也是70多了,他們每年都採茶、中藥材,種菜、養雞,靠著幹這些活,每年掙個7-8000塊,維持他們自己的生活。

沒有足夠的生活保障

大家都知道,城裡很多人退休了有退休金,在農村除了教師能有退休金,每個月能拿個3000多以外,其餘的人不幹活就一點收入來源都沒有了,別說養老保險,那些錢也就夠吃飯,算起來是最低的生活保障了,在農村,雖然花錢少,但是也有很多用錢的地方,沒有城裡人那麼高的退休金,怎麼敢不幹活,怎麼敢不掙錢?

生活習慣

當然,有一些家庭子女比較孝順,家庭年收入也很可觀,子女雖然在外打工出門的時候也叮囑家裡的老人不要幹活了,好好享受晚年。但是這些年過半百的老人中大多數都閒不下來,畢竟以前就是種地的。閒下來反而不知道幹啥,看著荒蕪的田地心裡還急得慌,反正自己還有一股力氣,倒不如下地幹活,能掙一點是一點。多少還能補貼家用。

我自己在農村生活了二十多年,對於這種現象也是見怪不怪了,這些年過半百的人之所以還在乾重活就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總之,不論出於何種原因,這種現象在農村是非常普遍的。


民俗那些事

我父親母親今年都64歲了,身體健康方面母親的身體明顯比父親的身體要好,這得益於她經常幹農活,練就了一個好身體。我和弟弟都已在外地定居,老人不願意同我們一起生活,說是不習慣不適應城市裡的生活,其實是不願意打擾我們的生活,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只有春節我們才有空回去看看他們。

在農村,坐享晚年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農村老人的生活現狀是隻要身體還幹得動就一定要幹活。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下農村老人為何不願意坐享受晚年:

一、拿我父母來說,人老了,家裡的地打算今年租給別人去種,租金是每畝500元,家裡有4畝地,一年收租金2000元,母親會經常外出打短工掙錢,掙錢不多但很累人,經常是胳膊腿疼的無法入睡。父親有病在身,經常吃藥,幹不了重活,就閒在家給母親做飯,等母親回來一起吃。兩個老人的養老金加起來每月有170元這樣,我說我和弟弟每人每年給您一筆錢,您就不要再出去找過活幹了,但我知道,母親閒不住,就算給他們錢,也是替我和弟弟存著,不會去花這些錢的,還是會和往常一樣去打短工的。




二、母親總是想盡可能的通過體力勞動來多賺些錢。她經常說我要給我孫子攢機票錢,讓我孫子坐飛機來看我和他爺爺。實際上他們是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在有生之年想多賺些錢留給孩子們。


三、農村人一輩子在地裡幹活,身體素質整體都還不錯,在農村你經常能看到80多歲的老人在地裡脫光上衣,甩開膀子乾的熱火朝天。城市裡的人們可能不清楚,常年幹體力活的老人不能長時間的在家賦閒,時間長了他們的身體就會閒出毛病。你如果在農村看到別的老人都在幹活,這個老人沒幹活而在家歇著,那這個人肯定是得了重病了,一旦康復會繼續幹活。

四、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這方面一直比較欠缺,如果有圖書室,健身室,電影院,大型廣場等學習健身娛樂的場所和花鳥魚蟲市場,我想老年人的生活會豐富起來,也會開始真正享受晚年生活,不會在一味的在地裡勞作了。希望國家能重視農村人的精神層面的生活,讓他們有個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MASDOORWAY話筒

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先講一個典故:晉惠帝“何不食肉糜”。晉惠帝就是司馬懿的一個不屑子孫,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翻譯過來就是: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皮蛋瘦肉羹呢?在我看來,題主提出此問題跟晉惠帝是如出一轍,是典型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如果有那個條件誰不願意享清福?

一、貧窮。現在網上流行一段對話:“問:你工作這麼努力,這麼拼,是因為愛嗎?答:是因為窮,他媽的窮”。相對於富豪們大多數人都會喊窮,就城市和農村來比,農村人更窮。大多數農村人一輩子的任務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修理地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等到糧食收穫後賣錢,土地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一旦收成不好或者糧價下跌,經濟就會非常窘迫,而物價水平是不停的上漲,不幹活讓他們喝西北風去啊?而且農村老人不像城市老人退休後還有退休工資可拿,大多農村老人見識少渠道窄又沒什麼技能,除了種地就只能幹些重體力活貼補家用。


二、習慣。幾十年的辛勤勞作養成的習慣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比如我的父親,今年65了,還有心臟病,我們都勸他不要幹農活了,可是當他看到田裡長的雜草本能的就會上去把草給拔了,當勸他拔這些草糧食也多打不到哪兒去,不行,坐著閒的發慌非幹不可,這是不是也算強迫症的一種啊?

願天下所有的老人們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盛漢將軍

聽題主這麼問,想必題主應該不是農村人吧!

城裡人是人,農村人也是人,難道農村人就只知道埋頭幹活,不知道享受生活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更應該來說說,為什麼很多農民年紀大了,還依然要乾重活。

生存,這是最基本的需求。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我們所做的一切,首要的就是生存,只有生存下來,我們才有資格去追求其它一些更高層次的。

農村不像城市,農民沒有退休工資,沒有養老保險,他們要想吃飽肚子,就只能下地幹活,這是無奈的選擇。

或許很多人會說不是還有孩子嗎?不錯,作為子女,除了很少一部分對老人不管不問,大部分人都會盡到自己的贍養義務。

但是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在當今社會,各種壓力壓在年輕人頭上,他們自己過得尚且苟且,又哪有足夠的實力讓父母安享晚年。


作為父母,在身體尚未哀老之前,能靠自己就靠自己,能不給子女增加負擔,就儘量不去給子女增加負擔。

說來說去,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生活所迫,若是有一個像馬雲王健林這樣的兒子,大家沒事就喝喝茶聊聊天,旅旅遊看看風景,誰願意受這個罪。


gsf14


青山擋不住

首先發表下我的觀點:農村老人並不是不懂得坐享晚年,只是過去這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勞作已經早已讓他們習慣這樣的生活,你讓他們閒下來,他們不一定適應,會覺得無所事事。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坐享晚年不怎麼幹活的老人會經常生病,體質一般般,而經常幹農活的農村老人身體倍棒!

我舉個例子,我是農村出身的,在我家後面不遠處有戶人家,裡面住著一對老人,倆人是夫妻,他們兩個人的年紀都已經很大了,具體多少歲我不清楚,反正滿頭白髮,而且子女包括孫子輩都已經成家立業。每次放假回家住的時候,一大早天還沒亮我就被他們的燈光給照醒了(我住樓上後半間,窗簾比較薄,兩家距離差不多50米)。家裡的公雞都還沒有啼鳴呢,他們老夫妻倆就起來開始幹農活了,種了好幾畝地,我也是服了他們了。為什麼農村老人與城市老人不一樣呢,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三點:

生活習慣所致

提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很少在農村生活吧,其實很多農村老人年紀本身就很大了,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子孫成群,子女常常勸說老人每天玩玩樂樂,不要去幹農活了,做了一輩子農活也該歇歇了。但這些老人就是閒不住,你讓他一天不找點什麼事情做做,就覺得這一天過的很沒意思,無所事事。畢竟你要改掉這幾十年都不變的生活習慣還是非常難的。而城裡老人就不一樣,本身就是單位裡工作的,平常也過節假日,所以比較輕鬆,退休了當然是每天玩玩樂樂(現在不行了,要開始給後代照顧小孩了)。

思想觀念不同

城裡人思想比較開放,業餘生活比較豐富,比如讀書看報,搓麻將,鬥地主,下象棋,廣場舞,還有外出旅遊。而農村老人思想觀念保守,與外面世界脫節嚴重,沒有什麼業餘興趣愛好,不幹農活就沒什麼事情做了。

健康問題

經常幹農活的農村老人身子骨硬朗,比較健康,如果閒下來也怕身體會不好。城裡人每天的勞動負荷遠沒有農村老人的大,相比較而言體質沒有農村老人好,但現在他們比較重視這個問題,每天開始鍛鍊,晨跑,健身,打太極。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幾點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管是農村老人也好,還是城裡老人也好,本身他們的生活就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每個群體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至於他們怎麼安享晚年也是他們的興趣愛好所致,我們也不必太多幹涉。只要他們身體健康,生活快樂,闔家歡樂,那就是最好的安享晚年方式!


沙地人家

我來自我國北方的一個小山村裡,結合我的例子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1、大部分的農村老人都沒有社保,靠在家種地,現在一年根本賺不了幾個錢。2、現在農村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城裡打工,到了適婚年齡後,父母都要在城裡給孩子買房子,準備找對象結婚用,因為現在的女孩相親,最起碼的條件都要在縣城有一套房子,沒房子孩子舅找不上對象。一套房子首付至少十幾萬,再加上裝修幾萬塊,以及家電,結婚等等,算下來要幾十萬塊錢。光靠年輕人賺錢,等到賺夠這些錢的時候,也過了娶媳婦的最佳年齡了。3、好多男孩找對象都被要求有一輛汽車,至少要七八萬吧。4、農村的老人之前都沒有正式工作,沒有退休工資。5、一部分人受老思想嚴重,重男輕女,所以導致現在家裡男孩子多,男孩子多就需要結婚買房等等花銷太大。6、農村裡獨生子女少,每家基本上都至少兩個孩子。7、農村的孩子要想取得成功,付出的努力要比城裡的孩子多很多。農村的老人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下一代。8、由於缺少養老金,老人們要趁著能賺錢的時候存點錢等自己老了以後使用。



9、農村裡的老人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難以找到輕鬆一點的工作。
城裡的老人之所以過得那麼悠閒主要是又以下幾方面原因1、年輕時基本上有正規工作,有社保,這就保證了基本的生活水平,退休了還有退休金供自己生活。2、由於在城裡,所以孩子結婚的時候好多的家庭不用味孩子買房發愁。3、城市裡獨生子女多,家裡開支比較小。加上城裡基本上都是雙職工,而農村裡基本上都是男的外出打工,女的留守。兩個人賺錢肯定比一個人多。4、城裡孩子娶老婆容易點。我個人認為就是這些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吧!



忘記時間2520

年過半百的農村老人,依然在乾重活。他們也想坐享晚年,他們有那福分嗎?他們沒有退休工資可領,如何去坐享?拿什麼享?



年青的壯勞力都出去打工了,老人們從小精心伺候的土地就要荒蕪了?不可以啊,他們絕不能放任野草佔領耕地,得繼續種。



孩子們出去辛苦一年,賺不了多少錢,絕不能拖累他們,種地自己養活自己就好,如果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捎給娃更幸福。



幹了一輩子活,勞動已成了活著的重要證。不幹活,活著幹啥。正如飯要人吃一樣,地要人種。“閒人病多”。



還能得動,就等著兒女養,不像話,這樣的人叫“苦害鬼”。不自重的人才躺下等別人養活。只要還能動就不能閒待。

圖片由錦夢素心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