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接受中國隊沒金牌,但不能接受國際滑聯搞噁心的雙重標準

文/鄭曉蔚

針對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的判罰爭議,國際滑聯2月21日公佈了作為裁判判罰依據的圖片。該組織宣稱“不再會針對此事做出任何評論。”

我能接受中國隊沒金牌,但不能接受國際滑聯搞噁心的雙重標準

對中國隊被判出局,國際滑聯給出的解釋是:“在中國隊最後一棒進行交接時,正在滑行的中國選手驟然從外道變道至內道,阻擋了正在滑行的韓國選手。”

我能接受中國隊沒金牌,但不能接受國際滑聯搞噁心的雙重標準

對加拿大隊被判出局,國際滑聯給出的解釋是:“一名未在比賽中的選手在冰面上穿行,阻擋了處在最後衝刺階段比賽選手的動作。”

而對於韓國隊交接棒是否完成?摔倒隊員是否阻擋了加拿大隊員滑行路線?與中國隊並行衝刺時是否先行犯規?國際滑聯則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而這些不予解釋的存疑之處,卻決定著這項賽事的冠軍走向。

曾多次擔任短道速滑國際賽事裁判長的王石安教授在觀看慢動作回放後依據其經驗認為,最終的冠軍應該是中國隊,韓國隊應該被取消獎牌。

按照王石安教授的看法,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韓國隊犯規了。主要犯規地點有兩個地方,第一,韓國隊隊員摔倒,將加拿大隊員絆倒,違規在先應該被取消比賽成績。

我能接受中國隊沒金牌,但不能接受國際滑聯搞噁心的雙重標準

第二,中國隊員範可新衝刺時被指有犯規動作,但實際上韓國隊犯規在先,在衝刺時存在強行橫切阻擋,應該被取消比賽成績。

我能接受中國隊沒金牌,但不能接受國際滑聯搞噁心的雙重標準

歸根結底,國際滑聯不僅存在“選擇性執法”,還存在“選擇性釋法”。

我覺得中國隊主教練李琰早已把國際滑聯這點小伎倆看穿了。她在被判出局的賽後第一時間就表達了不滿,“裁判在同一個比賽當中,他有選擇地去看有問題的點。他會說這個點重要,那個點不重要,這個是不對的。(裁判)應該把所有的點都看清楚,所有有碰撞有爭議的點(都應該看清楚)。作為職業裁判來講,他應該看清楚之後再下最後的決定。

因為奧運賽場的比賽對於運動員來說,一生可能就一次。”

我完全同意李琰教練的看法:作為負責任的裁判,你應該全程回看比賽錄像,而不能只看個人存疑的地方。只有如此,方能得出一個全面客觀公正的判罰尺度。如果裁判著重調閱某個“犯規點”,或者故意迴避某個“犯規點”,這都不是一次全面、客觀與公正的判罰。

我能接受中國隊沒金牌,但不能接受國際滑聯搞噁心的雙重標準

有網友說,反正中國隊的犯規也被抓拍下來了,咱們也就別“抬槓”了——但話不能這麼講,我們依然“有理有力有據”。

為了方便理解,我就拿大家熟悉的足球運動舉例。我們知道,足球裁判的執法尺度是鬆緊不一的。有裁判只要禁區內出現體毛級接觸就會吹點球,而有裁判即便禁區內發生激烈身體對抗也不判點球——這兩種判罰尺度都在足球規則默許範圍以內。但作為足球裁判,你絕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吹罰標準,即:在中國隊出現體毛級接觸時就立刻判給韓國隊點球,而在韓國隊踢倒中國隊球員後也沒有任何表示。

對我來講,我可以接受中國短道速滑隊沒有金牌,但我不接受國際滑聯沒羞沒臊地搞這套噁心的雙重標準。

我能接受中國隊沒金牌,但不能接受國際滑聯搞噁心的雙重標準

我不是向著中國運動員說話,我是心疼十幾年如一日練習短道速滑卻被這種霸凌的“雙標”判出局的所有運動員。

前方消息說,國際滑聯已經駁回了中國短道速滑隊的申訴,理由是沒有在比賽結束後30分鐘內進行申訴。而主教練李琰曾表示:“因為當時裁判們還在開會,所以申訴材料一時還沒有遞交上去。”

這是一個可以預料的結果——畢竟,國際滑聯是一個從來不會解決自身問題甚至根本不能認識到自身問題的官僚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