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是怎樣走向滅亡的?是誰結束了蜀漢的進程?

燕北閒人

蜀漢滅亡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最為直接的原因是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導致整個蜀漢朝政混亂,大臣與皇帝之間離心離德。而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蜀漢政權長期未能本土化,導致荊襄集團與四川集團甚至東州集團之間相互不信任,從而導致了幾派之間各懷鬼胎。



而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費禕被刺之後,姜維重興戰事,對外戰爭導致了蜀漢國力日益下降,四川地主集團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失。以至東吳使臣回覆吳主:蜀國人人面有菜色,恐國將不久矣。

一個國家,內政混亂,國力崩潰而外有強敵,自己還在不斷挑釁,這樣的國家豈能長久。其實,此前諸葛亮治蜀的很多政策就是戰時政策,嚴刑峻法,對外征伐,已經將蜀漢政權拖入了崩潰的邊緣。諸葛亮死後,他的繼承人蔣琬與費禕及時調整了這一政策,對內休養生息,對外停止征戰,蜀漢才有了一段安寧平和的時間。



但是,這一短暫的和平被姜維重新挑起的戰事打破,而內又有奸佞作梗,姜維既不能在成都治黃皓,只能離開成都去沓中屯田。所以,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臨死時才會說:內不能治黃皓,外不能治姜維。其實,不管是黃皓也好姜維也罷,說到底,不能給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樣的國家是不可能長久的。

所以當司馬昭以三路大軍伐蜀時,除了姜維死守劍門關外,蜀國其他地方几乎不設防。這才有了鄧艾偷渡陰平的成功。首先來講,陰平小路如果沒有當地人的帶路,魏軍是很難找到的,更不可能從摩天嶺上下來還能完好無損。其次,鄧艾抵達江油關時,只有不到一千人,江油關守將馬邈一聽魏軍來了,馬上就開城投降了,以至鄧艾兵不血刃拿下了江油,涪城,雒州,直到綿竹才遇到諸葛瞻父子的抵抗。



而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之後,蜀漢內部更是一片投降的聲音。為什麼?就是四川集團內部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洛陽,實際上,正是他們把劉禪給逼降了。我們都讀過李密的《陳情表》,李密本是蜀漢的本土派大臣,但是他給司馬炎寫的《陳情表》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四川集團在劉禪投降後,幾乎全部高官得做。所以不能怪譙周說降劉禪,只能說明這個政權該亡。


傅斯鴻

蜀之滅亡,最主要的是國力所致,然後人心離散,後主也沒有進取中原的魄力,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不滅,那才是天理不容!要說結束進程的話,關二爺丟荊州算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劉備自己~夷陵慘敗,完完全全動搖蜀國根本,以上兩點註定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格局已經無法實施~基本丟了一統中原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