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月过渡期,1200家企业生死大战,30家企业争电摩,谁能嬴?

2019年4月15日新国标正式实施

这意味着

还有11个月的过渡期

新国标将上线

超标车将彻底淘汰

电动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

洗牌大战

11个月过渡期,1200家企业生死大战,30家企业争电摩,谁能嬴?

按照新国标规定

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千米,

整车质量(含电池)

不得超过55千克,

须有脚踏骑行能力,

电机功率不超过400瓦,

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伏,

……

性能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旧国标

最高车速

25km/h

20km/h

整车质量

≤55kg

≤40kg

电机额定功率

≤400W

≤240W

脚踏骑行能力

l30min的脚踏骑行距离大于或等于5km

l两曲柄外侧面最大距离小于或等300mm

l鞍座前端在水平方向位置不得超过中轴中心线

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结构尺寸

l整车高度≦1100mm

l车体宽度≦450mm

l前后轮中心距≦1250mm

l鞍座高度≥635mm;鞍座长度≦350mm

l后轮上方的衣架平坦部分最大宽度≦175mm

防火性能

l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组盒、保护装置、仪表、灯具应当能承受 GB/T 5169.11 规定 550 ℃的温度下的灼热丝试验

l电源线缆及单芯导线通过最大的额定电流大于1.0A 的接插件的绝缘材料部件,应能承受 GB/T 5169.11 规定750 ℃的温度下的灼热丝试验

阻燃性能

电动自行车固体非金属材料应当能承受GB/T 5169.16的试验,材料的燃烧类别如下

l主回路、主回路连接的电气部件,燃烧类别为V-0

l次回路、次回路连接电气部件,燃烧类别为V-1

l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或充电回路,燃烧类别为V-1

l充电器的非金属材料,燃烧类别为V-1

充电器

l在非正常工作情况下,充电器应具有保护功能,输出接线反接或短接后,应当无损坏

l充电器应具有防触电保护功能,结构和外壳对易触及的带电部件有足够防护

淋水涉水性能

按规定的淋水涉水试验后,电动自行车应当可以正常骑行,各电器部件功能正常,绝缘电阻值应当大于或等于1MΩ

车速提示音

l当行驶车速达到15km/h 时发出提示音

l提示音声压级满足 55 dB(A)~62 dB(A)

防篡改设计

电动自行车的软硬件均应具有防止擅自改装或改动最高车速、功率、电压、脚踏骑行的设计

蓄电池标称电压

≤48V

≤48V

11个月过渡期,1200家企业生死大战,30家企业争电摩,谁能嬴?

11个月的过渡期,电动车企业该如何应对?

1、企业尽快调整产品线,按照新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在2019年4月14日前完成产品改造

2、企业尽快消化库存产品,减少损失

3、经销商应清点库存产品,销售符合新国标的产品,为新一轮的国标车抢占市场

4、消费者购买符合国标的产品,且必须上牌

11个月过渡期,1200家企业生死大战,30家企业争电摩,谁能嬴?

那么对于已购买的超标车消费者,到底该怎么处理?

根据新标规定,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妥善的解决办法,通过自然报废、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纳入机动车管理等方式,在几年内逐步化解。

电摩之争,摩企将与电动车企业进行市场抢位战

据了解《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已基本修订完成,最快将于新国标同步实施,届时,如何该标准的产品将以电摩标准执行。至于是否纳入机动车管理,是否要考驾照,请以具体标准为准。

11个月过渡期,1200家企业生死大战,30家企业争电摩,谁能嬴?

目前电动车厂家共1200家左右,但拥有电摩资质的仅约30来家。这意味着在电动摩托车的市场规模从10万台跃升到500多万台(规模甚至更高)的同时生产厂家从1200家减少到30来家,竞争格局将与今天大不相同。

锂电池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针对“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的规定,一位电动自行车行业专家表示,有些企业为了满足重量上限的要求就有可能会采用锂电池,然而锂电池的安全状态却不乐观。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锂电电动自行车生产还不具备充分的生产经验。

11个月过渡期,1200家企业生死大战,30家企业争电摩,谁能嬴?

“由于锂电池质量较轻,基本只有锂电电动自行车才可以满足新国标的要求。”据这名专家介绍,虽然锂电池具有重量轻的优点,但由于技术原因,锂电池故障率还是比较高,也不能负荷大电流,受到冲击很容易发生爆炸。

11个月过渡期,1200家企业生死大战,30家企业争电摩,谁能嬴?

国标车将引发电动车行业集体涨价?

与原来的老国标相比,历经多次修改讨论的新标准是一次全面提升,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要求,尤其对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安全要求的提升将带动产品品质升级,未来电动两轮车制造的成本也将大幅提高,可能会大幅拉高整车的成本。

因此,对于两轮车产业而言,原本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必将被逐步淘汰,迎合消费升级需求,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电动两轮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