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倘若走出山外面 再看廬山便不同

廬山究竟有多大 便會完全在眼中

何處花香有鳥語 何處流水響叮咚

何處能通山上去 何處人行會失蹤

若能細心去觀察 瞭如指掌全知情

將人與山來比喻 道理一樣能相同

欲求瞭解你自己 心靈便要到空中

當局者迷旁觀清 拉開距離看不同

走到無塵的世界 才把自己看的通

所有一舉和一動 有話沾染壞作風

此時品格在眼裡 便知有何不相同

缺點暴露在人前 容易使人失信用

信用如若失去了 黃金也會變爛銅

事實時時在證明 人格比金更貴重

做人時刻要警覺 修煉人格勿放鬆

大錯之後方知錯 就會變成可憐蟲

人生煩惱之產生 只是一時之妄動

沒有疏忽和大意 苦惱從來不跟蹤

時時小心來處事 所有苦惱盡掃淨

不妨冷靜想一想 一理通時百理通

END

點擊閱讀往期文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