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罵李鴻章是賣國賊,而不罵他的上司慈禧和光緒是賣國賊?

木頭

從提問者的提問就能看出傾向性,“罵”李鴻章裡面包不包括理性批評呢?對於這一問題我的總體回答是:李鴻章在目前已經有成為“民族英雄”的趨勢,慈禧則永遠不會。所以,理性批評李鴻章的聲音就被視為“十惡不赦”受到圍攻,這又引發理性批評的反彈。光緒根本沒有實權,他都沒資格賣國。

(1)慈禧的危害在過去,李鴻章的危害則是永久性的。

雖然,有許多人都說“評價歷史應該照顧歷史現實”,但是,也不要忘記“歷史的最大價值是給今人提供借鑑意義,評價歷史與敘述歷史完全不同,敘述歷史是講述歷史的過程,這裡面可以不摻雜現代評價,但評價歷史只能用現在觀點評價歷史,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歷史的最大價值如何體現呢?純粹的講述歷史過程又有什麼意義呢?”

過去二十年對李鴻章的誇讚,有一種表面化的趨勢。其實,李鴻章的問題很大。

(2)李鴻章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李鴻章雖然主張向西方學習,但思路只是“停留在武器層面”;

第二:李鴻章雖然主張向西方學習,但學習的目的是維護已經落後的清政府統治制度和秩序;

第三:李鴻章將自身利益、家族利益、淮軍利益放在了國家利益之前,淮軍軍紀渙散,雖有較為先進的武器卻沒有打出應有的的戰鬥力,在對外戰爭中逃跑居多;而且,李鴻章為了這些利益,可以放棄西北、東北、西南,這樣的主張顯然有“賣國”意圖;

第四:因為本身是維護清政府統治以及自身利益,對於在對外戰爭中,李鴻章對於抵抗派諸如左宗棠,對於民間反抗力量都採取“抑制”態度;

第五:李鴻章對目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留下一些洋務企業,然而,這些洋務企業之所以留存下來,並不是李鴻章的先見之明。主要依靠清政府和當時商人的財物、清政府給予的壟斷權力才得以留存,但在當時,因為遍佈淮軍子弟、親朋,貪腐問題嚴重、人浮於事嚴重,效率低下,虧本經營,個人卻缽滿盆肥。

我在文章中就連續幾篇介紹了礦產企業,年年賠錢,結果,胡佛(1929年曾任美國總統,並不是那個更有名的“冷戰”時期的胡佛局長,兩個人都叫胡佛,別混淆)在1900年騙取企業後只用了三個月就扭虧為盈,所用的招數無非就是:不給“掛名不幹活不上班”的人開工資;嚴格企業紀律,不正經幹活的人開除。

因此,綜上所述,李鴻章近二十年的被誇獎許多都是有問題的,現在該到了“撥亂反正”的時候了。


坐古談今

岳飛被殺,大家都罵秦檜,而不是罵宋高宗,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總要有一個人出來背鍋的,但是誰敢罵最高統治者?領導永遠都是對的!

有人罵李鴻章,說他極力維護滿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不懂得順應歷史潮流。當時我就笑了,李鴻章畢竟是清朝的臣子,不維護清朝,維護誰?

有人說李鴻章賣國,近代幾個臭名昭著的條約幾乎都是他簽訂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當時就算李鴻章不籤,一樣會有王鴻章,張鴻章……把你放在那個位置,你敢不籤嗎?


有人說李鴻章所代表的淮軍派系貪汙腐敗,我又要問了,當時哪個當官的不貪?這豈是李鴻章一人能改變的?

西人所謂的“當世三傑”,分別是德國首相俾斯麥、李鴻章、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從中也可以看出李鴻章在外國人眼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馬關條約談判期間,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極盡揶揄之能事,然而也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幹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幹得比你好。

李鴻章最後的諡號是李文忠公,算是蓋棺定論了吧!


如如此

關於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發動辛酉政變上臺,執掌中國近半個世紀。應該說,在清朝末年複雜尖銳的社會矛盾和國際形勢下,慈禧太后能夠基本穩住清王朝的大局,避免清王朝直接被列強分裂的悲劇發生是有歷史貢獻


但是慈禧太后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兩場決定國運的重大戰事失敗,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特別是在李鴻章等人已經敏銳觀察到日本狼子野心的情況下,慈禧太后無動於衷,沒有提前做出應對,致使日本在東亞迅速崛起,開啟了中華民族半個世紀的苦痛。但是無論是慈禧太后還是恭親王奕訢,他們都是開明的領導者,相對於頑固保守的滿族貴族上臺,實則是中華之幸

清朝末年所有的不平等條約,沒有慈禧太后的首肯,都是不可能達成的。慈禧太后從在世到現在的風評都不太好,但是並沒有被稱之為賣國賊。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慈禧太后作為當時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掌握著輿論,自然會極力洗脫自己賣國賊的說法,後來民國的領導者為了避免自己沾染上賣國賊的罪名,也樂於為慈禧太后洗脫罪名

關於光緒皇帝

現在的人們不罵光緒為賣國賊,非常容易理解,光緒皇帝終其一生沒有真正掌握權力,只是一個傀儡,沒有賣國的能力。



今年是戊戌變法120週年,人們回過頭來看光緒皇帝領導的這次變法運動,其實也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所謂書生清談誤國,一群既不瞭解國際形勢,也沒有實際經驗的公車舉人,是不可能領導好清王朝這麼一個大國的。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等保皇黨大量逃往日本,以他們在日本的所作所為,對日本政府的諂媚,可以想見,如果他們真的掌握最高權力,賣國只會比慈禧太后更有甚之

關於李鴻章

李鴻章在歷史上爭議最大。李鴻章從1870年處理中法天津教案開始,走上清王朝外交的舞臺。他非常關注國際形勢、瞭解國際形勢、善於運用國際形勢。在慈禧太后做出向11國宣戰的荒唐決定後,他與劉坤一、張之洞發動東南互保,避免了東南財賦之地,遭受戰火清洗,為後來的民國保留了一絲生機。隨後,他從兩廣總督又被徵調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入京與八國聯軍商定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清王朝雖然賠款4.5億兩,但是避免了被列強分而治之的局面


當然李鴻章最大的問題,也是過於迷戀洋人,迷戀以洋制洋。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李鴻章就清醒的認識到,清王朝不是日本的對手。李鴻章一直希望通過英俄調停,阻止日本發動戰爭,而疏於整軍備戰。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李鴻章又迷戀於以俄製日,私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密約》。他沒有真正認清國際間的鬥爭,根本上還是以實力為基礎的,所謂合縱連橫並不能改變,清王朝在國際社會中極貧極弱,受人欺凌的局面




李鴻章之所以被稱之為賣國賊,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清朝末年幾個著名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都是李鴻章主持簽訂的,李鴻章當然要為自己的主子承擔一世罵名。其實在馬關條約簽訂過程中,李鴻章一直據理力爭,因為李鴻章在馬關遇刺,日本才同意將清朝的賠款金額從3億兩降為2億兩。而在辛丑條約簽訂時,慈禧光緒西狩,李鴻章根本沒有多少本錢,討價還價。如果把簽訂這些不平等條約的責任都推給李鴻章,確實過於苛責了。



衝擊時評



她雖然只是太后,但實際上是至高無上的女皇帝。在她統治中國的47年中,主要有三大罪過:第一大罪過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捻軍等農民起義。第二大罪過是鎮壓戊戌變法,囚禁光緒帝,將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送上了斷頭臺。第三大罪過,就是在她當權期間,訂立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就憑這三大罪狀,慈禧太后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慈禧老太婆善於玩弄權術、權傾天下,炙手可熱,黨羽遍佈朝野。她禍國殃民,生活奢侈糜爛。為了慶祝60大壽,她不顧國家嚴峻的外患形勢,大規模修建頤和園,到1894年共挪用海軍經費達750萬兩。也就是說,老太婆為了過個60歲生日,竟吞掉了半隻海軍艦隊。甲午中日之戰,清軍戰敗,慈禧老太婆罪不可赦。1901.1.14日,在與八國聯軍的談判過程中,慈禧曾電令李鴻章等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其媚外賣國之嘴臉,由此可見一斑。當時人們也痛恨老太婆的所作所為,但攝於她的淫威,只是不敢造次罷了。由於李中堂在歷次對外戰爭中,主張避戰、妥協退讓,出賣新疆利益,而且他的主張和立場同慈禧老妖婆出奇的一致,又因為經他手同11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屈辱條約,因此人們只好把對清政府的不滿遷怒於當時主政的李鴻章這個忠實奴才、主和派、裱糊匠身上了。





光緒皇帝是一位具有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比較開明的封建君主。他的一生主要的功績表現在他親政後的十年間(1989——1898年)所發生的兩件大事中做出的積極表現。一是甲午中日戰爭,二是戊戌維新運動。特別是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光緒帝受到很大震動。他痛定思痛,經過深刻的反省後毅然決然的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維新變法活動,在全國掀起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光緒帝抬頭看世界,主張向西方學習;低頭看民眾,主張廣開言路。頗有民主作風,不愧為一位開明君主。



作為清代衰世皇帝,他具有勵精圖治,救亡圖存的進取精神。同時又具有對慈禧老太婆的獨斷專橫逆來順受的軟弱性格。1898.9月,慈禧太后、榮祿等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誅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就此失敗。因此,光緒帝又是一位悲劇性的皇帝,他的一生始終籠罩在慈禧老太婆的權力和淫威之下。人們大多對光緒帝的遭遇給予同情,加之又是九五之尊,誰人感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皇上說三道四、大加指責呢?


夕顏129783522

其實這個問題說李鴻章是賣國賊這件事,說他是有點冤,也可以說他不冤,冤是因為他只是個打工者,上司的屁股他必須去擦,說他不冤,那是因為中國古代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的原因,皇帝怎麼可能會犯錯呢?那一定是臣子的原因。

但深究歷史,李鴻章這個賣國賊的帽子戴的確實很冤,但不去罵慈禧太后這個罪魁禍首而罵李鴻章,原因可能有下面幾個。


一、李鴻章是各個賣國條約的直接參與者與簽訂人。這個真的是沒有辦法,領導犯錯總該有人去擦屁股,作為一個有分量的臣子,必須去承擔或者背黑鍋。但有些條約也並不是慈禧不想換人,是列強要求必須是李鴻章,比如《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


二、與日本的甲午戰爭失敗,李鴻章有原因。一來用人不當,丁汝昌確實不怕死,但他是陸軍出身,對海戰一竅不通,任用他只是為了掌握這隻軍隊。二來戰爭過程或許保存自身實力,所以戰爭初期一直採取避戰和不想打的態度。

三、洋務運動的失敗。其實這個失敗真的不能全怪李鴻章,但作為領軍人物和發起人,這個鍋他必須背,而且也甩不掉。


四、儒家思想。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強調忠君愛國,這個思想影響的不僅僅只是讀書人,包括農民及下層階級都是根深蒂固的——皇帝沒有錯,都是臣子沒有輔佐好。

五、慈禧太后的名聲已經很差。慈禧太后已經是賣國賊了,那麼和她走的最近的李鴻章自然也是賣國賊了,想撇清自己,已經不可能。


不過,真的要去深究晚清的歷史,李鴻章為國家的富強與完整,確實做了很多的努力,現在的歷史主流觀點也玩不把他作為“賣國賊”來說了。

另外再說明一點,很少有人說光緒是賣國賊的,他的失敗與可悲,是自身的政治素養與能力不夠,以及所處的時代已經沒有給他留有去維護封建的時間與環境。


優意視頻



一個國家的興袬都有其歷史原因,不能將責任推在某個人身上,它不付合歷史規律,清廷之亡,亡就亡在開始的閉關鎖國,與世界先進的生產力脫規,再就是八旗子弟的生活糜爛,不思進取,至使國力日袞,當洋人的槍炮打開了清廷的大門時,一點與洋人周旋的資本也沒有,而正是在這時,李鴻章承擔起了清廷危亡的重任,為了清廷的一時之安,與洋人打交道只能忍辱負重,所謂的弱國無外交,在李鴻章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不可否認地說,李鴻章與洋人簽定的條約大都是喪權辱國的,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只有李鴻章能達到那種成度,換作別人,也許清廷早就滅亡了,因此我們讀史,要客觀的看待那段歷史背景,罵李鴻章是賣國賊是不負責任的,應該充分肯定李鴻章在特殊條件下的歷史作用。


雲亭遠創

李鴻章該罵還是不該罵呢?該罵李中堂是晚清重要的大臣,沒有實權也主不了事的大臣,換句話說只是慈禧的一隻狗,沒有實權看主人的臉色行事。晚清還有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李鴻章?沒有,一個大清朝在也找不到一個能力在李中堂之上的人,能者多勞,罵就他籤的那份喪權辱國的條約,他不籤誰籤,慈禧太后籤嗎?光緒籤嗎?罵錯啦,該罵的是慈禧太后。

國運衰敗至此非李中堂李大人能支撐起來的,就象太陽要落山,立一根柱子就能把太陽支任不落嗎?不能!李鴻章沒有能力嗎?非也。晚清內亂外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惡運連連,國運衰敗大清朝完啦!中華民族的百年苦難開始啦!


中華大地風光無限好

對這個問題有以下原因:

一、李鴻章被人罵成賣國賊,主要是大清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都是李鴻章本人親自籤的,都是由他出面的,是主要的經手人。而慈禧和光緒雖然是主要責任人,但他們都沒有經手談判、簽約事宜,所以反而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聲,李鴻章不過是他們的背鍋俠而已。

二、也是有歷史的原因造成的,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其本身是不能犯錯的,就是有錯,也是下面的人在執行時發生的錯。統治階級必須保持統治者的威望,在當時的時候,清流一派就公開罵李鴻章了,而把甲午戰爭的失敗推給李鴻章,但作為指揮這場戰爭的光緒帝什麼事都沒有承擔,最後還得李鴻章去談判協商,這就是封建社會皇權統治下的悲哀!

三、光緒帝本人其實是個悲劇皇帝,世人只記著他的悲催的皇帝生涯,一些文人墨客的主流思想是維護光緒的形象,所以,戰爭失利之後的事情都有李鴻章來背。而慈禧呢?一直在幕後操作,什麼對她形象有損的事情一概不管,只推給具體的執行者。李鴻章作為合適的人選,慈禧當然不會錯過!


小飛奇談

其實很簡單,慈禧雖然是實權人物,但她是滿洲貴族代表和利益維護者,她出賣中國權益保全大清,對大清而言是有功而非出賣。中國權益本來就不是大清的,何來出賣?至於光緒,事故個傀儡皇帝,他縱然有做中國人的決心(所有大清皇帝中唯有光緒肯為中國的繁榮富強丟掉皇帝寶座,所以光緒屬於中國人),但並非實權人物,就是想賣也沒資格。其一,滿清貴族是異族統治者,公然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而為這樣的政權服務的人漢族人自然是漢奸所為。其二,李鴻章賣國,作為漢奸賣的自然是中國,而不是大清國。大清國是以滿洲貴族利益為核心的政權,大清國與中國利益並不具有一致性,有時反而是相反的。割地賠款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是極大的損害,但對大清卻是有利的,以犧牲中國和中國人利益,以保全滿清貴族繼續奴役和壓迫中國人的政權,不是漢奸所為又是什麼?其三,李鴻章們的賣國還具有雙重性,一面割地賠款給洋人,一面以此獲取這個奴役中國人的滿清政權繼續延續,出賣的都是中國人權益和中國國家利益。割讓的土地是中國的土地,賠款的銀子是中國人血汗錢。

所以後來洋人也搞清楚了,不僅不努力推翻這個政權,甚至組織洋槍隊、給予貸款等支持這個政權。道理很簡單,你把大清搞沒了,向誰要銀子?誰把土地割讓給你?你武裝佔領,沒有條約支撐,那叫非法佔有,知道不?

查爾斯王子在香港看到大英帝國的旗幟徐徐降下,心裡一定在罵他的先輩,搞什麼名堂,還租借九十九年,不知道租期到了要還的嗎?那時讓李鴻章直接籤割讓條約不就行了,屆時香港即便獨立,也是英聯邦成員國。


飲馬湖邊

這是歷史的結果,更是中國文化的特質所決定的。按理說,李鴻章只是一個全權大臣,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雖都是他籤的,但他聽的是慈禧和光緒的,他聽的是老闆的,但是中國式管理就是這樣,好處永遠老闆落,壞處最大的壞處一般都是找個“替死鬼”,老闆最後邊裝委屈。

我用“易經”的卦象給大家解釋一下。我們中國式的管理文化裡,在一個單位,最大的老闆都是在最頂端,他是處於“九五”之位,所謂“九五”就是卦象的第五爻,如圖:



而上九的位置就是留給李鴻章的。再看下圖,這就是中國式管理的結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