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足球90分鐘累還是打NBA48分鐘累?

小軍閒談

毫無疑問是踢完足球整場更累啊!足球場地不僅寬闊而且還不能休息,全場換人名額也只有三個,相對於籃球而言,籃球比賽雖然有規定暫停的次數,但是隻要球處於死球狀態,教練都有權利可以要求換人!所以說,只要球員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想換人?故意犯規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客觀的體現出踢足球就十分鐘更累,那就是籃球會出現背靠背連續打兩天比賽的情況,而足球絕對不會!足球最多是週中有比賽,但是也絕對離上一場比賽過去了兩到三天的時間,球員也已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保養,不要小看球隊的營養師和按摩師,給他們一兩天的時間保證球員各個生龍活虎!所以,從賽制和賽程方面我們也不能拿看出,其實踢足球比賽要比打籃球更累!


籃球講究更多的是身體對抗性,而足球雖然也有對抗,但是更多的是奔跑的距離和那一瞬間的對抗!籃球比賽其實只要一開始就是對抗的開始,無論是內線的卡位要球還是卡位搶籃板,無論是外線球員的背身單打,還是強行突破,這都需要身體的對抗和爆發力,不像足球,當你在突破的時候那一下的突然爆發,或者是射門遠射的時候大腿帶動全身的爆發!所以,其實從比賽過程看,籃球也不輕鬆,只是規則給其提供了修養的時間,而足球幾乎沒有,所以兩種運動,兩種比賽只是強調的體育性不一樣!

總而言之,籃球可能更多的拼爆發力和耐操性,而足球更多的強調耐力和爆發力,兩者都很累,但相對來說,足球規定更嚴苛,所以踢足球更累!



我的體育你來說

第一、曾有研究人員專門做過此方面的實驗:足球運動員一場比賽時間約為90分鐘,跑動距離在10-12公里左右, 衝剌距離佔總跑動距離的9.4 %,賽後球員的平均血乳酸濃度為12毫克/升;

而籃球運動員每場比賽時間在40分鐘,跑動距離在4-5公里左右,衝剌距離佔總跑動距離的3 %, 賽後球員的平均血乳酸濃度賽後6.5毫克/升.。

從乳酸濃度的角度來說,足球運動員踢完一場比賽的乳酸濃度遠遠高於籃球動員的乳酸濃度,因此頂級聯賽的足球運動員要比NBA球員更累,體能恢復的時間也更長!

第二、賽事安排上。職業足球運動員生理極限一年最多也就踢個 40 到 50 場。而 NBA 球員一年的出場數將近足球的兩倍。看看冬歇期的曼聯11天踢了4場比賽,不到三天一場,主力球員就已經累得發揮不佳了。而NBA背靠背那是常事,像詹姆斯照樣霸氣扣籃!

第三、比賽時間分配和換人次數上。足球比賽要求運動員保持兩個45分鐘的高度集中、高度緊張的競技狀態,而籃球比賽是把48分鐘的規定時間稀釋到了三個多小時裡,給每個球員充分的“勞逸結合”的機會,順便給電視臺足夠的廣告時間;足球只能換三個人,而籃球隨便換,一個nba球員一場比賽能打超過30分鐘,就已經算很長了。而足球運動員,只要上場就是奔著90分鐘去的,甭管多累,也要咬牙堅持,因為換人名額有限,教練不到最後時刻也不敢隨便換,所以在足球比賽最後20分鐘,抽筋是常事,籃球場抽筋的事情應該不多見吧。這樣的比賽安排,註定足球比籃球更累。

第四、最後要說的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累”不僅僅是一場比賽中球員的體力消耗,而是體力與心理上的共同消耗程度。足球比賽要求大多數運動員以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撐完90分鐘規定時間,一場比賽下來消耗最大的不是體力,而是精力!這才是我說的足球運動員比籃球運動員累的根本原因。

此外,如果你既打籃球又踢足球,你的感觸會更深一些,因為按照經驗,籃球打完全場立馬就累癱,但是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還能繼續打。踢完足球當時倒是沒啥感覺,但是讓你第二天再踢一場?估計你立馬就跪了!

所以這兩種運動的累,不在一個頻道上。


瑞哥聊球

出工不出力的人請自覺走開。如果都是不偷懶,都是拼盡全力投入比賽的話,當然是踢足球更累了。理由有四:

第一.足球比賽時間長(90分鐘),還有每場都要加時,而籃球是48分鐘,加1秒都不行(加時賽除外);第二.足球場地寬大,來回奔跑更耗體力;第三.籃球運動大部分時間不需要疾速奔跑,有時可站著不動,用上肢防守即可。足球運動則必須多次以衝刺的速度參與進攻和防守,體力消耗巨大;第四.籃球比賽時,隊員累了可以隨時換下去休息,不受限制。而足球比賽,每場只允許換3名隊員,根本沒有休息時間。

你見過籃球比賽時有隊員腿腳抽筋的嗎?所以,還是足球比賽更累。




土眼鉄睛二五嘴

一群所謂專家在這邊閒扯淡,沒有一個說到重點上的,首先根本不存在哪個更累的比較,都是在挑戰人體的極限,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就像你問跑100和跑3000米哪個更累一樣,有可比性嗎?籃球像短跑衝刺爆發,足球像長跑分配消耗,沒法比較!


湯圓Daddy啊

我覺得籃球累,籃球只要上了球場,每時每刻都在跑動,5對5高強度碰撞,足球對陣中,鋒線進攻時己方後衛跑動相對少一點,後衛防守時,鋒線上跑動少一點。足球球員可以半場甚至全場不休息,而且只分上下半場,而籃球分四節休息


soyoung35531169

我只告訴你,以前著名的什麼男足悠悠體測和男籃體測,有許多男足,男籃的國手還達不了標,奧運會女單冠軍龔智超能跑前幾名。她一米五出頭瘦瘦小小的女性,比你們動輒一米八兩米的大鐵漢,你們還跑不過一位女的。你說足球和籃球有可比性嗎?羽毛球才是真正耗費體力和精力的項目,它是真正無氧有氧相結合,不斷變速蹬跨轉髖的運動。不論雙打單打一上場就不能停歇的運動。足排籃是分區域的,球沒到你那來你可以緩步休息的。類似足球后衛不插上,對方沒攻過來,後衛可以在自己半場遊走,籃球不打快攻,中鋒,大前鋒可以走過半場落入陣地戰,請問羽毛球可以嗎?還有你們總認為排球,籃球,足球彈跳出眾,請問上籃,扣球是向前還是向後?向前居多,還是三步起跳,都有靠慣性起跳的助力,而唯獨羽毛球是要克服地球引力向後起跳,甚至是原地幹拔也要離地一米以上。哪個彈跳更出眾呢?我建議是可以讓足球巨星或者籃球巨星去打一場羽毛球,再問哪個項目更累還差不多。


茗風242

我的觀點是籃球更累。前提是一個球員踢滿90分鐘和打滿48分鐘的比較,如果考慮籃球的無限換人,那就沒有比較的意義了,NBA球員的平均上場時間可能20分鐘都不到,跟90分鐘的運動怎麼比較,所以要比較只能按滿場時間比較。

雖然足球比賽整體時間更長,跑動距離更大,但足球比賽與籃球比賽最大的區別是區域作戰和攻防分離。

首先說區域作戰,足球更講究團體協作,球員的大部分活動範圍是有區域限制的,是典型的盯球不盯人,也就是說球到達你的區域時你是需要集中精力消耗大量體力,如果遠離你的區域是可以相對放鬆恢復下體力的,不用隨時跟著對方某球員,當然不是說可以原地休息,而是可以作為輔助角色看局勢而定,作為右邊鋒不會隨意跑到球場左側和自己隊的小禁區,左邊衛也不會隨意跑到右側和對方小禁區。而籃球比賽基本就是盯人加盯球(區域聯防這種特殊戰術除外),雖說有位置區別,但你的活動範圍不是取決你的團隊配合,而是取決於你對位的人,如果他恰好精力旺盛全場飛奔,那麼你就傻逼了。而且隨著比賽的深入,基本每個球員球場各個位置都會跑到,必須隨時做好跟著對位球員狂奔的準備,一秒鐘的漏人可能都會改變場上局勢。

其次是攻防體系,足球球員的位置就決定了攻防分離的體系。進攻發起時,後衛可能輔助都用不上,調度策應有中場,搶點射門有前鋒,後衛做好回防才是本職工作。當然不排除馬塞洛水爺這種帶刀後衛,但畢竟少數,並且這也是皇馬經常丟球的原因,後衛有著進球的心,多少有點不穩。同理防守的時候,前鋒也是恢復體力的大好時機,大部分時候沒必要深入自己禁區盯人防守,因為對方總會有後衛留在後面,做好防反準備才是關鍵,更應該呆在中場附近尋找機會。而中場球員雖然攻防都參與,但進攻型前腰和防守型後腰精力重心也有所不同。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攻防各佔一半時間,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球員有接近一半的時間調整恢復體力。而籃球是天然的攻防一體,自然就沒有這個待遇了,進攻和防守都需要場上5個人全部全力參與。也就是說進攻的時候你需要全身心投入,哪怕進攻能力偏弱,你也要全力做好策應、擋拆、卡位搶板、定點跳投,能力強的還要各種持球突破變向、卡人背身單打,而當攻防轉換那一刻,所有球員馬上要做好回防和盯人,隊友漏人還要隨時補防,搶斷、蓋帽、搶板等一切防守手段都得拿出來。只要不死球暫停,就得全力參與整場攻防戰術和貼身肉搏,肉搏是非常消耗體力的,籃球的肉搏頻率高出足球太多。打過籃球全場的都知道,不管自己和對位球員拿不拿球,基本都是一樣累的,很少有場上邊打邊休息恢復的機會。

綜上所述,單位時間內,專業且勢均力敵的比賽,籃球比賽要更累,體力消耗要更快。籃球類似短道衝刺,全程狂奔,所以賽時必須短,還得有人接力,下場恢復體力再上。足球類似長跑,快慢結合,合理分配體能是關鍵,一個人可以支撐跑完全程。所以足球比賽沒有輪換照樣可以踢完,籃球比賽得有3到7名左右輪換,否則就等著被車輪戰虐成狗。足球比賽需要恢復的時間更長是因為整體時間是籃球的兩倍還不能換人,整體時間更長體內肌酸分泌的更多,所以才相對累些,自然需要更長時間恢復。不要覺得籃球有背靠背所以就沒有足球累,但你要看有哪個籃球運動員能背靠背都打滿全場的。別說背靠背了,就是一場比賽打滿全場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在NBA,一場比賽能打上30分鐘就已經是核心球員了,而且這30分鐘還是打散分佈到4節比賽裡去的,為什麼NBA運動員這麼好的身體素質做不到連打48分鐘或者30分鐘,因為實在太特麼累了,要是打滿全場,當場都有可能掛掉。

專業的足球比賽踢滿90分鐘,停走跑衝,合理分配好體能,還是能以正常水平踢完的。專業的籃球比賽停走是不可能的了,只能選擇跑沖和肉搏,要麼消耗體力,要麼更快地消耗體力,打滿48分鐘,估計教練都認不出你了。如果籃球比賽不能換人,我相信比賽間隔時間不會比足球短。當然,你非要以打籃球的體力消耗水平在足球比賽踢滿全場,那不累死你才怪。一句話,足球可以靠場上體能分配恢復體力,籃球只能下場恢復體力,所以你覺得哪個累?


pacquiao

足球更累,毫不客氣。我踢球打球都很好都有30多年,踢球校隊單位一直主力,打球系隊單位一直主力,各地各種比賽經歷無數。認真的說,籃球的累和足球真不是一個檔次的,都是認真負責努力的比賽,足球可以累趴下累的想死,籃球肯定不會,打球你必須保證足夠的體能去做動作,你肯定會控制自己不能累到虛脫,否則你肯定被換下來了,你絕不能累的無法防守無法保證進攻的質量,體能下降對籃球就是災難意味著你完蛋了,但足球你拼到抽筋都可能換不了,足球到後面就是比耐力比毅力比堅持,看誰能在累的不行的情況下更能跑更能拼,再累也能停也能傳,想突破想大腳射雖然很難但也可以積蓄爆發一下,沒踢過很多完整的大場足球比賽的年輕人真不行也真不理解,別以為你打過幾場籃球就很厲害了,你真不懂足球!


平常心很難得

這個問題是要分情況的,如果你是拿英超和NBA比,那麼當然是踢英超比較累,如果你是拿中超和NBA比,那麼NBA比較累。

先看看籃球需要的運動量

第一:籃球48分鐘並沒有算上中場休息,期間的發球和罰球,還有叫暫停,如果加上這些時間,一場籃球下來打到80分鐘很正常。第二:打籃球身體對抗比足球更多,尤其是在無球的情況下:背靠背、上籃、扣籃、折返跑,需要籃球運動員48分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我們很少看到籃球運動員一場比賽打滿48分鐘(當年世錦賽姚明打滿48分鐘,最後下場的時候一口氣喝了6瓶礦泉水)。而足球運動員像瀟灑哥貝爾巴托夫打完一場比賽甚至可以不出汗。

再看看足球需要的運動量

在節奏比較慢的比賽中,尤其是業餘比賽中,雖然球場很大(一個標準球場面積是714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小型商場了),但是由於球員的位置問題,每個人只要負責自己區域內的進攻和防守,(覆蓋面積最大的是中場和邊後衛,所以這個位置經常需要輪換)。不過如果是在節奏比較快的比賽中,像英超,一場比賽下來跑動距離上10公里是很正常的,相對於一次馬拉松,而且因為攻防轉換節奏的原因,這10公里的跑動大部分都是衝刺跑,普通人是無法接受這樣的運動量的,甚至身體一般的運動員都很吃虧,就拿貝納永來說他自己說踢的第一場英超不到10分鐘體力就透支了。


關愛表妹

足球比賽消耗體能更大,當然更累,這毫無疑問。我從另一個角度佐證吧。拿世界上強度最高的籃球比賽NBA來說,一般兩場常規賽之間間隔是2天,有時候是1天,時不時也會有連著兩天打兩場,即我們俗稱的“背靠背”,說明打完一場NBA,平均休息兩天不到就能體能恢復,足以再打一場。

而足球則不同了,一般情況下聯賽兩場比賽之間隔一週。如涉及洲際聯賽(歐冠、亞冠等)、盃賽(足總盃、足協盃等)的時候會一週雙賽。即便一週雙賽,兩場比賽間隔也有三天,並且只有實力很強的球隊才會有一週雙賽的機會,且並非一年中的常態,而且但凡一週雙賽,都很強調球員輪換,只有板凳深度很大的球隊才能走下去。由此,兩場足球比賽之間的間隔無論如何都比強度最高的籃球比賽NBA要長,因此反過來說明足球比賽對體能消耗更大。當然,這裡有個例外是足球守門員,一般來說門將位置在比賽中相對消耗會小一些,或許他們會比籃球比賽球員消耗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