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強:傳遞善良是碧桂園的初心

5月13日母親節,對於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在一個成功人物的自傳中,回憶過往總離不開一位默默奉獻家庭的母親。楊國強說自己的母親是“餓而不瘦,曬而不黑,是個極善良的人,雖然並不識字。”

作為楊國強慈善公益事業的起點,“仲明助學金”的故事便是與楊國強的母親有關。“仲明”是楊國強逝去的媽媽的名字。因為媽媽是個家庭婦女,10歲時就賣給人家當婢女,直到去世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認識她的人不多,楊國強認為用媽媽的名字不會洩露秘密。

楊國強的公益之心背後,也包含著濃烈的親情味道。他給2002年創辦的一所純慈善、全免費的學校命名為“國華紀念中學”。“國華”,原來是楊國強的哥哥的名字。貧困和因病早逝,這是楊國強對自己哥哥最大的遺憾。

20年時間,仲明助學金累計捐資超過3166.6萬,已經幫助9664名大學生。國華紀念中學也先後培養了2700多名國華學子,2017年考生177人,清華、北大錄取8人,達5%。此外,碧桂園集團成立26年來,累計公益投入也超過36億。

楊國強:傳遞善良是碧桂園的初心

國華紀念中學培養了2700多名國華學子

唯善良可以傳遞,唯貧困不能延續。楊國強的扶貧事業在數字之外更多是一種情懷與感恩之心的傳承。如今,輔以知識傳授和產業幫扶,楊國強希望這種傳遞的能量更有活力、更能持續。

就在母親節的一週後,5·20新時代下全國人民表達愛意的日子,鋪滿眼球皆是愛人、親人間的愛意表達。碧桂園在這一天,以啟動全國13縣整縣幫扶、助力32萬人全面脫貧的事業向全國展現了它的博愛之情。

發佈會上,楊國強充滿激情,情感波動超越任何一次公司業績會上宣佈幾千億目標的實現。

在《仲明20年》中,楊國強曾表達過,即使世界最值錢的鑽石突然屬於我,摸摸脈搏,肯定不會多跳兩下。“我希望80歲時,出街碰到認識的人,每人都微笑跟我打招呼,我覺得這一生沒有白過了。”

楊國強:傳遞善良是碧桂園的初心

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致辭

最好的事業經

在今年兩會上,一位企業家代表委員曾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每300家民營企業中有1家幫1個村,就可以實現村村都有企業幫扶,進而形成龐大的社會幫扶力量,為脫貧攻堅做出應有貢獻。”

而碧桂園給出的成績單是,在2017年10月27日,捐資約5億元整縣幫扶廣東清遠英德市78個省定貧困村,助力英德4萬多貧困人口2018年全部脫貧奔小康。1家企業1年解決4萬人的脫貧問題,這是碧桂園撬動過的最大“槓桿”。

並不滿足過往的成績,碧桂園準備在2018年擴大“戰果”。啟動會當天,碧桂園與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等全國13縣達成結對幫扶協議。確保在2020年前,力爭2019年前,助力3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全面脫貧。

楊國強:傳遞善良是碧桂園的初心

碧桂園與全國13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結對簽約儀式

“我們偉大的黨提出2020年全面脫貧,這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都沒有的。我們碧桂園現在承諾參與到全國13縣的精準脫貧、鄉村振興事業中去,一定聽黨和政府的,努力把它做好,為國家盡我們應盡的責任!”楊國強表示。

啟動會現場,碧桂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成立,碧桂園集團黨組書記、集團總裁莫斌當天掛帥擔任組長。

“為響應踐行黨和國家關於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戰略,碧桂園決定把扶貧作為主業來抓。確保在2020年,力爭在2019年之前,實現我們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目標,這是我們對社會的承諾。我們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勇氣,要真正地把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莫斌表示。

楊國強:傳遞善良是碧桂園的初心

碧桂園集團黨委書記、集團總裁莫斌發言

最準的扶貧策

宣言之外,碧桂園在精準扶貧領域的諸多案例讓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負責人曲天軍對其充滿信心。

在會上曲天軍表示,“以黨建扶貧為引領,以產業和培訓為兩翼,並輔以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的模式投身脫貧攻堅偉業的生動事案例,碧桂園走出了一條具有碧桂園特色的民企履行社會責任之路。”

據瞭解,2010年,碧桂園選定英德市樹山村作為“綠色產業扶貧”的第一個點,發展以苗木種植綠色產業為龍頭,加住房改造、飲水、道路、電網、通信為一體的“一帶五”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碧桂園因地制宜,按“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在樹山村發展綠色產業。

楊國強:傳遞善良是碧桂園的初心

英德市樹山村新貌

此次碧桂園宣佈選擇13縣結對幫扶,同樣突出苗木綠色產業扶貧的特色,做到“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

數據顯示,2017年,碧桂園有超過1034萬平方米的社區被綠化。基於這一需求,碧桂園計劃在13個結對幫扶縣中挑選地理環境適合的地方,打造集約化、規模化的專業苗圃農場,併為農戶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苗木回收的全產業鏈條幫扶。

公益專家表示,與傳統扶貧方式不同,碧桂園此次啟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有望從根本上扶持發展當地的“造血”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從社會中來,回社會中去,這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當下企業轉變思路、在商業利益外實現社會責任意識的必須。碧桂園的成長離不開國家、政策及市場,而回饋本身既是一種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