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真假美猴王那集究竟死的是六耳獼猴還是孫悟空?

奔波在路上的大舅

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那位,當然是六耳獼猴,而不是孫悟空,不管是從主觀情感還是客觀跡象來說,孫悟空都不可能那樣莫名倉促死去。



從劇情方面來說,六耳獼猴的出現,是唐僧師徒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劫,緣由就是唐僧和悟空之間存了質疑與二心,所以二人要經歷這番考驗才會更加坦誠相待,這一點佛祖講的很明白,為什麼非得連他一起質疑呢。



另外從原著精神來說,孫悟空無疑是吳承恩嘔心瀝血塑造的大愛角色,他生於天地,本領高強,自負大膽,五行山下磨礪自省五百年,方才收斂野性,隨師西去,懲惡揚善,一心向佛,作者付出心血刻畫這樣一個飽滿人物,最後不讓他修成正果,反而讓他半途不明不白死去,這不是毀掉自己心血嗎怎麼都說不通的,除非是跟《紅樓夢》一樣,之後部分是另外一人寫的,倒還有點可能。

還有就是,西遊記主要事件就是取真經,竊以為孫悟空是四人中最該到達西天的,他集妖、神、人、僧、佛特性於一身,每一種特性都用心去刻畫了,比用“十世好人金蟬子轉世”這一句就可概括的凡人和尚唐僧更討作者喜歡,更有走到最後的意義。印象比較深的是在“救難小兒城”悟空變成唐僧那段,他吐出七顆心,顆顆介紹都是孫悟空自己心底的真實寫照:拜佛求經的誠心,普濟眾生的佛心,悲天憫人的善心,救苦救難的慈心,矢志不渝的忠心,降妖除怪的決心。這樣一個在上天入地,摸爬滾打中修煉到趨近完美的形象,斷然不能猝然而去,再說他如果中途退場,那他開篇就尋求的長生不老身意義又在哪,他歷盡艱辛到菩提祖師處求長生不老術,後又偷蟠桃,盜仙丹,吃人參果,作者給他這麼多可長生的好東西,肯定是想讓他與天地齊壽,而不是折在半路啊。


四大名著是我們的文學瑰寶,一代又一代人去品讀研究這是好事情,尤其是獨特視角的新見解更是難得。但是對作品或者人物的解讀至少都要建立在跟原著思想邏輯一致的前提上,而不是想當然的過度解讀,前段時間還看到有說法稱《紅樓夢》是幾個女的寫的,像這種視角就很難認同了。



玲瓏視影

要說到真假美猴王哪一集真孫悟空有沒有死這個很難說,咱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哪個六耳獼猴打傷唐僧哪個地盤根本就不是六耳獼猴的地盤,他為什麼要跑那麼遠去作案?

孫悟空跟六耳獼猴去龍宮、地府、南海觀世音、天庭,等等,都沒分辨出真假悟空來,在地府的時候諦聽聽出來了 但是沒有說,那麼諦聽知道了什麼?為什麼不敢說?


然後到西天如來佛祖哪裡,大家記不記得

就是孫悟空跟六耳獼猴還沒到的時候 如來就說了一句話,人不可有二心,否則必將招災引禍

如來無緣無故的說這句話的意圖到底在哪?


直到後來六耳獼猴被如來罩在紫金缽盂下,後來被悟空一棍子打死了整個過程我們來細細的分析一下。

開始他們去到東海龍宮,西遊記裡面龍王是比較弱的神,龍王也不知道有沒有那個道行,反正是沒有分辨出真假來,即使他分辨的出來,估計也不敢說

然後去到地府,說到地府的話大家也都知道,當初大師兄大鬧地府,把地府攪了個天翻地覆,試問地府之中誰不怕悟空

諦聽估計知道天意不可違,所以也沒有說出來

然後到觀音哪裡觀音也分辨不出,天庭眾仙依舊分辨不出來!

重點來了,到底有沒有六耳獼猴?這是個疑問,至於真孫悟空在真假美猴王裡死了,這裡不是沒有依據的,大家回憶一下

在真假美猴王之前孫悟空總是跟唐僧鬧彆扭,真假美猴王之後孫悟空從來就沒有跟唐僧蠻過彆扭

有人說這個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一個備份,如來最開始策劃西天取經的時候就準備好了,其實現在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樣,一個上級領導誰願意下級整天不聽話,愛怎樣就怎樣,即使你能力再大,你不聽話肯定會被幹掉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挺有意思

說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一個分身

所以到那麼多地方都分不出真假,另一半也是悟空自己變得當然就分不出來了,所以如來才說了那一句,人不可有二心,否則必將招災引禍,如來知道孫悟空有二心了

孫悟空這裡呢也有想法,想我平日斬妖除魔,戰功赫赫,你唐僧反過來不待見我,還動不動埋怨我,我得弄點事情出來,讓上級領導知道,這個上級領導就是如來了

到了如來那裡,這個如來也聰明,就說這個猴子是六耳獼猴,然後也不知道從哪裡丟出紫金缽盂把那個分身罩在下面,然後孫悟空立馬就明白了,一棍子給打死了,這時候如來還假慈悲,悟空你打死他幹嘛?其實他們心裡都明白,一出鬧劇而已!

故事就說到這裡了,各位看官,看到這裡您覺得有道理就樂一樂,如果覺得沒道理就當老故事好了!!


雲山耕田人

看到有人把梁宏達貼出來,我就覺得有人要故意搞事情。梁宏達這種只看電視劇,不看原著的,能解讀出來死的是哪一隻猴子?

不是我瞧不起這種陰謀論的,解讀西遊記也得按基本法嘛,不讀原著怎麼可以?

首先,你見過哪本小說的主角死了,劇情還能繼續?就算死了劇情還在發展,那也是換了新主角,不過這樣的話,死了的只能說是配角了。

其次,原著裡哪句話說死的是孫悟空?如來說的二心相爭不假,可是二心又不是孫悟空和六耳。

最後,作者旁白也特意寫了,六耳死了之後,世上絕了此種。要不然,忽然加這麼一句,作者腦子被驢踢了呀?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老想搞一個大新聞,沒意思昂!好好讀書,多看原著,比什麼都強。



紙老鼠鼠

不知這個說法是從哪裡傳出來的,作為西遊記的靈魂人物,你覺得會死嗎?一路艱辛,過關斬將,半途而死,被人頂替,這符合西遊的精神嗎?去讀讀原著,別再問這種無聊的問題,“汝等皆是一心,且看她二心鬥來”


山東蘿蔔

佛是什麼?是自身心靈向善的最高境界,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打鬥,表現的就是一個人善心與六慾產生的邪惡之心的鬥爭。正氣佔了上風,邪氣就會敗下陣去。這才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要表現的實質。欲知詳情可讀《也說西遊》山西汾陽侯荃著。有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