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滴滴大戰致上海交通擁堵,網約車競爭真的給消費者帶來好處了嗎?

梁辛

毫無疑問,網約車競爭帶給消費者的不止是短暫的打車鉅惠,燒錢熱潮回覆冷靜後多的是要面對的問題,比如堵車這件不可迴避的事。

美團打車進入上海的時候,朋友圈發出無數的優惠券,大家感嘆著美團來了以後,打車真是便宜。在你享受美團的鉅惠同時,其實應該仔細思考,你真的需要打車嗎?沒有網約車的時候照樣出行,滴滴一家獨大的時候,打車需求同樣不會如此誇張。

燒錢補貼這件事,對任何商業模式的長遠發展都不是好事。共享單車燒紅了半邊天,然後呢,堆積成山的廢棄單車成了一線城市新的縮影;幾家外賣平臺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除了下單有優惠,我們的生活垃圾在成倍的增長,而這些垃圾大多數不可降解。

互聯網公司只顧著拓展自己的邊界,對他們來說,燒錢佔坑排在真正提高效率的前面。他們的目的是,更多的市場份額,更高的估值和融資。而資本遊戲結束後,遺留下的問題只能由消費者來承擔。

網約車之爭帶來的上海堵車只是一個縮影,這一切剛剛開始。

最後,美團打車為什麼遲遲不進入北京,難道是考慮到堵車?


政商參閱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上海交通的堵不是網約車造成的,不過從某種程度來說,可能是加劇。

對於網約車是否是給消費者帶來了好處,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辯證的去看。

網約車給消費者帶來的是什麼?

這廂美團開始進駐網約車行業,搶佔滴滴的市場份額;那廂滴滴就開始了自己的外賣業務,可以說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網約車行業開始越做越大,競爭的發展對於消費者帶來的到底是什麼呢?

1、大幅度的折扣,是不是真的優惠呢?

美團打車進駐上海後的最大殺手鐧就是——折扣,每單補貼30元,猶記得當年的滴滴,不僅可以免費打車,還有代金券贈送。那麼這樣大規模的折扣,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不是就真的是優惠呢?

其實不然,在滴滴打車的那些所謂的“福利”背後,是對於用戶和車主的雙重影響:在用戶端,要麼打不到車,要麼就只能選擇優享加價;在司機端,平臺抽傭比例越來越高,有的地區一度從20%漲到40%。因此這些大規模的折扣,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是真的優惠。

2、網約車真的安全嗎?

網約車需要實名認證並提供一些自己的信息,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做好第三方服務;

另外,對於消費者本身的隱私的一些影響也有很大的衝擊,當然這也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共性。

3、網約車真的合法嗎?

很多時候我們在打車的過程中都會碰到一些“被拼車”的行為,司機們為了多掙錢,會把我們的“專車”改成“拼車”,有的時候真的很影響心情,而在網約車司機拿到運輸許可證之前,這些司機其實是屬於“非法載客”,因此,網約車的合法化仍舊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不得不說,網約車實際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些有車一族的“財產難題”,但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我們渴望的是未來更加合法更加舒適便捷的網約車。

以上言論均代表個人看法~


懂財帝

擁堵,是網約車造成的,可能並不準確。如果沒有網約車,上海的交通就不擁堵了嗎?

這與若干年前,出租車太多、私家車太多導致擁堵的論調是一樣的。

擁堵有很多原因,最根本的在於城市管理,比如城市道路更新落後、城市功能過於集中、城市軌道交通滯後等多種原因。此外,擁堵還有很多人為因素,比如惡劣的開車習慣,中國式過馬路等。

另外,不得不說,雖然綠色出行已經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但城市不能給予更多的手段滿足需求,這些都會造成擁堵現場的存在。

網約車競爭帶來的好處,1.消費者落實惠,2.倒逼企業加強管理,3.引起監管層更多關注,規範市場,4.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5.解決就業。 在就業這個話題上,確實讓不少人以此獲得收入,即使是兼職的,也改善了家庭收入結構。但不得不說,現在網約車拍照也進行了控制,未來會否向出租車剛開始那樣,得拍照者得富貴,從而有一定的溢價空間。

一旦成為稀缺資源,往往就是一個本該市場化的東西變得雜亂不堪。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確實也存在管理、資源佔用等問題,這類問題最終的買單方當然是消費者。比如,黑司機、黑代駕,行駛過程中出現意外後的各類糾紛等。剛開始是資本逐利、後期就是增加社會管理成本,因此,如何在企業治理、長久發展,能夠使得互聯網企業存續、有效經營也很重要。

這裡想提下已經日漸成熟的快遞行業,據說打包用的膠帶能把地球整個包裹起來,留下了大量的塑料垃圾、以及紙張浪費。

目前,已經逐步出現了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快遞袋,讓市場看到了快遞業環保意識加強、社會責任意識的提高。但外賣服務產生的餐具塑料垃圾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途徑,據說已經傾向於用紙製品、竹製品。互聯網企業在環保方面面臨的監管會加大,不排除收環保稅


財經無忌

一則數據顯示,上海網約車補貼大戰期間,當地的交通也因為異常擁堵現狀創下了四年曆史同期最堵記錄,實際上,這不難想象,這是補貼大戰推動的必然結果,在筆身身上,就曾發生這樣的實例。

補貼大戰期間,恰好有來自杭州的朋友來上海出差,筆者則請了他們吃晚飯飯,因為當天晚上就要趕回杭州,而當時時間又有緊張,他在出行到虹橋火車站時,卻糾結了,打車還是坐地鐵?

打車的話,點到點,方便,到時可能會遇到堵車,時間難以控制,而坐地鐵,雖然中間還要換乘,不是點對點,相對而言有些麻煩,但是時間都很準時,最後在滴滴打車費用補貼的刺激下,價格非常便宜,他最後選擇了快車。

這樣的例子應該不會少,在乘車得補貼的刺激下,人們出行理所當然選擇了網約車,市場需求量上來了,而同時,因為也有司機開車得補貼,網約車的供應量也躲起來了,在市場供應和需求都出現增多時,整個消費行為頻率就明顯增加了,也因此,交通擁堵則不能理解了。

毋庸置疑,在此背景下,網約車競爭給消費者帶來消費者和城市帶來了擁堵的不便,但是,從整體上而言,仍然是為乘客帶來好處的,出行的便利性,同時,在相互競爭之下,網約車服務提供商更願意改善方式提高乘車服務和安全性,從而獲得市場的接受,贏得市場,當然,在競爭時,尤為需要主管部門監管、行業部門指導以及網約車服務提供商自律等主體的共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財經觀察徐叔

從網約車的參與者出發,肯定是有好處的,首先從車輛司機端,從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變成了有競爭者,競爭帶來的自然是選擇性的增多收入自然也會有所增加,不再被滴滴一家控制。

從乘客上說,競爭帶來的自然是出行成本的降低,各種補貼活動的展開,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和出行便利。

但對於其他交通參與者來說,就不一定是好事了。競爭活動帶來的車輛急劇增多,增加了道路的擁堵。事故的發生率也會增加給其他參與者帶來了不便。

那這種情況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好的是城市活力和人均消費帶來的GDP增長。但另一方面,排放增加帶來的空氣汙染,交通擁堵帶來的安全隱患。

那有沒有解決的辦法,當然也有,增加新能源車型的投入來控制排放汙染問題,通過倡導綠色出行,如非緊急情況可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而這些也只能作為倡導和調控,畢竟政府也不能限定人們選擇出行方式的權利,只能通過相關企業的管控來調整策略。如限制過多的補貼策略,增加網約車進入的難度等。




小梅的車友圈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是是問題並沒有真正的道出交通擁堵的原因,反而將交通擁堵歸結於網約車身上。我個人覺得這個肯定是不正確的。

網約車相信很多人都有做過,而網約車的出現,肯定是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的。而現在滴滴和美團在上海的競爭,確實肯定是造成了交通擁堵的一小部分原因。因為這樣就會有大量的司機加入網約車,而司機的增多,無形中肯定會增加交通擁堵的壓力。


然而,這個卻不是交通擁堵最根本的原因,因為司機是否開車出行,肯定是由司機自主決定的,既然交了各種稅費,那麼司機開車上路就不能說別人什麼。

而網約車確實給人們出行帶來了不少的便利,雖然早就有了出租車,但是出租車其實並沒有完全解決出行的壓力和便利性。而網約車的競爭,給予消費者比較大的優惠幅度,這個其實也是給消費者帶來了好處。


羽軒王者

造成上海交通擁堵,與美團滴滴網約車大戰沒有必然的關係,還是私家車太多的緣故。網約車競爭短期內確實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好處,但無序競爭以及大量資金浪費在大眾出行市場,擠佔了高科技產業的投入,反過來影響民眾根本利益。


從貴州茅臺股票市值相當於全國芯片行業70%的市值一例說明,美團、高德和滴滴的網約車大戰是一場鬧劇,是一種低端產業的競爭與炒作。對於民眾的出行僅僅是減少一點打車費用,根本上無法造福於民眾。中興通訊重要元器件被禁止一事,難道不應該引起互聯網商業巨頭的反思嗎?美團等為何燒錢不去高科技產業,而是躋身於原本已經飽滿的大眾出行市場?

上述行為,無疑暴露了內地互聯網巨頭的浮躁與短見。喝茅臺酒不能產出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難道靠送外賣,網約車滿天飛就能奔向現代化強國了?網約車大戰,對出租車行業不僅是巨大沖擊,還涉及百萬出租車司機的飯碗。而且網約車巨頭繼續燒錢下去,可能引發更多社會車輛加盟,從而導致交通擁堵。


共享單車的結局難得還不深刻嗎?風險投資基金亦是納稅人的貢獻,為何互聯網巨頭不去多做一些實實在在改善民生的大事?比如城市老小區加裝電梯,就是受阻於資金短缺。

網約車大戰對於司機來說,優惠的待遇只是一陣風,風口過去就是一地雞毛。都是老司機了,誰還不知道這點奧秘?

歡迎各位光臨寒舍!順祝週末愉快!


陸燕青

上海堵車和美團滴滴打車個人認為沒有非常強的強相關關係。

那麼,發佈的報告說高峰擁堵延時指數從2015年的1.86增長到1.97,個人考慮到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上海汽車保有量個人認為是增加的,雖然滬牌車數量在全國的排名中並不靠前,但是上海有很多的外地車牌啊,要知道的是上海的車牌有的時候比車價還高;

2.上下班高峰擁堵的路線個人感覺大多數都是那幾條路線,比如延安高架,幾乎天天堵,時時堵,把把堵,如果相應的設備增加的話,那麼對於統計的準確性就會提高,相同條件下,統計出來的數據可能更高;

3.上海停車是個老大難問題,很多汽車都是停在小區門口的,要不就是物業那停車位死貴,要不就是實在沒有地方停車,這幾年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吧。

另外,說到打車。

由於我家住的離工作地點稍遠,我幾乎每天都會打車,個人感覺補貼前和補貼後對我的影響並不大,高峰時間堵車的時間並沒有太多的增長。

同樣的,相應的情況下,打車數量可能會增加,但是打車軟件之間競爭的更多可能是原有的用戶,新增的個人認為並不是大頭。

所以,這麼來看,這個沒啥關係。


sesameYang

首先,這個鍋別讓網約車賭背

首先啊~我不太明白,上海第一季度交通擁堵,怎麼就和滴滴美團扯上了這麼深的關係?

當然~你可以說是因為價格戰,但是就算短距離出行再便宜,也還是要錢的吧!不會有那麼多人沒事兒打個車玩?

當然,我不否認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但是這個影響並不大,而且會隨著補貼政策的減少而減少。

但是把這個鍋直接甩給網約車,我表示不服。

其次,我們來說說好處

評論區幾乎是一片叫好,無論是打車的用戶還是開車的網約車司機,都紛紛認為,網約車市場不應該一家獨大,而應該百花齊放。

先不說網約車的競爭從價格上給了司機乘客一波優惠

當出現了攪局者、競爭者時,獨大企業也不會再有過大的話語權,這個非常重要!

比如說,不能隨意的增長司機佣金抽成

比如說,不能隨意的翻倍打車費

比如說,不能在維權時消極響應

綜上而言,我真的不覺得網約是造成擁堵的罪魁禍首,也真的覺得網約車競爭對用戶十一樁好事兒!

更多互聯網資訊,歡迎關注【byte生活】噢!

Tech生活

沒有滴滴的時候。我平峰期,到處都能打到出租車。滴滴說為了解決高峰期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提出了共享經濟,滴滴快車。現在呢?解決了嗎?高峰期,仍然是打車貴,打車難。披著共享經濟的偽外衣,幹著違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