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癌症領域有哪些重大突破?

龍游大海141086483

現在已不是談癌色變的社會了,癌症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普遍化,年輕化,大眾化,癌症這兩個字眼在人們的眼裡,顯得不是那麼恐懼,是現在的人們對病有所瞭解,還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重視,這些都不是,是人們都很現實了,面對病症已經麻木,怕與不怕都是癌,怕與不怕該走還是要走,做好現在,享受當下,用餘下的時間好好活著,這是現在的人對病的態度。



癌症是人類近代社會最大的健康之敵,人們談癌色變,將癌症也叫做絕症。面對這樣的強敵我們也是有對策的。實話說,當你的生命面臨癌症的拷問時,你還能保持那種無謂的笑容嗎? 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癌症並非不治之症,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技術也在不斷提高。


劍客螳螂

我國在癌症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介紹

以這兩點來論,真的很少。幾乎所有癌症對付辦法都是照搬國外的技術。

個人認為能夠在此介紹的,有兩個獨創,值得褒揚。

一,1980年代北京工業大學戴乾圜教授開創的預測化學致癌物致癌性的“雙區理論及計算辦法”。

戴教授以微擾分子軌道的離域能作參數,證明了多環芳烴(PAH)分子顯示致癌活性的必要和充分條件,是存在著兩個親電活性區域,並首次得到一定量公式,其計算的致癌性能與實驗的符合率近於98%。

分析表明,PAH中兩親電碳原子的最優致癌距離近於2.80,這與DNA雙螺旋股間負性中心的距離接近,因此,PAH在體內致癌的關鍵步驟,應是DNA互補鹼基對間的橫向交聯。

理論發表後被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被稱作“來自中國的理論”。

雙區理論也有明顯的侷限。一個是並沒有百分白準確。其次,它僅僅根據多環芳烴的親電性特徵揭示可能的致癌機理,並沒有得出適用於一切癌變過程的理論結論。

現在這個理論對於解決癌症的指導意義還是有的,它在一個方面幫助我們揭示癌變的真相。

戴教授現在不知道在研究什麼。我們向他學習,爭取有新的創造出來。

這些理念主要包括(1)單純滅殺癌細胞,無論什麼手段方法都不能解決癌症問題。(2)要尋找一面清理癌細胞,一面改善機體的辦法。(3)機體活力的改善能夠達到新的抗癌效果。

之所以說湯院士的理念值得推崇,值得稱為“重大突破”,是因為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誰達到這樣的認識高度。所有醫學家生物學家都在努力的是怎麼更好殺死癌細胞!

湯釗猷院士是清醒的。尤其他這是來自臨床一線的深刻總結,所以價值非常寶貴!

只是,連他自己現在也是感嘆他的理念沒法推廣!

個人認為,其他專家教授比如何裕民等都有價值巨大的創新。不一一列舉。我們期盼著他們有輝煌的突破。

回答如上,歡迎批評指正。


春雷滾滾2

提醒朋友們,不要談癌色變,也不要恐荒,保持良好心態,積極應對,堅信癌症是可以戰勝的。


龍游大海141086483


風雲霧夢1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癌細胞,數量不多。人身體裡有一種細胞,專殺癌細胞。這個細胞有問題,不工作就人們患癌症。如果心理療法等各種手段喚醒這個細胞,讓他從新工作,癌症自然就離你而去。

癌症不可怕。正確對待現實,戰勝癌症的精神是關。


磚石樂隊

癌症治法各有不同,我贊成中藥來治癌,一,成本低,二療效可靠,三,付作用低,這是我用過中藥治肝癌晚期患者的經歷,起初治時藥味簡單,可療效可靠,競給治好了,達到了好如正常人的狀態,三個月只用三百元的成本,真實實例,所以相信中醫能攻克癌病


王福中1

以前的人都是談癌色變,現在隨著醫療水平技術的提高,有些癌症如果發現的早還是可以治癒的,比如說,胃癌,喉癌,腸癌,可以經過切除癌變部位,患者能夠將生命就行延續,即使有些癌症無法切除,但是經過放化療,也能夠讓患者的生命在延續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