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的吉劇是什麼劇種?是在二人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嗎?

戲曲說

吉劇是吉林省根據上級指示,在1959年開始新編的劇種,吉劇確實是在二人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59年,周總理根據東北缺少本地劇種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豐富東北地方戲曲,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的指示。


吉林省“新劇種創編小組”和新劇種實驗劇團在省委和文化部門的領導下,遵循“利於發展唱腔,便於產生行當,人民群眾接受,思想內容健康”的原則。

選擇了二人轉的傳統段子,改編除了第一個大型劇目《藍河怨》,並且成功演出。


接著又演出了第二個大型劇目《桃李梅》以及《搬窯》、《包公賠情》、《燕青賣線》等三個小戲。

這種以“傳統打底,小戲提高”的方針,受到戲曲界以及廣大觀眾的肯定。

1961年5月,省委領導親自主持召開了研究新劇種建設的會議,並在會議上正式命名新劇種為“吉劇”。
吉劇在音樂唱腔上,以二人轉為主要曲牌,同時吸收其他劇種的唱腔特色,創造出以板腔體為主導的綜合體唱腔,發展了男女分腔,從而使吉劇在二人轉的基礎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自成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