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廣場舞最早是怎麼火起來的?

包蕊傑

我認為中國的廣場舞是一個漸漸變化的過程,最早並不是現在的樣子,我來說說我們當地的情況吧。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我所在的東北城市裡出現了一道風景,夏天傍晚的時候,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有一些老年人,打扮得花枝招展,敲著鑼,打著鼓,熱熱鬧鬧的圍成一圈:扭大秧歌。他們化了濃妝,穿的像戲服一樣,吸引來很多人圍觀,觀眾發出各種議論,圍觀的人越多,那些人舞的就越歡。

後來,扭秧歌的團隊多了,人們看熱鬧的新鮮勁過去了,觀眾就少了,這幫老年人就想著辦法變花樣。先是向傳統戲劇靠攏,穿戴上各種古裝的衣服和行頭,像唱戲一樣,有人扮成小丑,還有的人踩上高蹺。其中的女性大多手持兩把大扇子,舞來舞去,挺好看的。儘管他們百般變化,可還是吸引不了觀眾,中、青年人嫌他們低俗,小孩子看一陣熱鬧就夠了,這種源自廣大農村的大秧歌在城裡慢慢失去了人氣。

不過,仍有一些人在堅持,並且向著西方國家的舞蹈形式轉變,那就是跳交誼舞,男女結伴跳,穿著也時髦,這樣一來又火了,錄音機一響,一對對男女旋轉起來,團隊成員也由老年人變成以中老年人為主。

不過這種舞蹈流行的時間也不久,人們發現交誼舞難以大眾化,需要異性舞伴的配合,等於多了限制。而且,交誼舞更適合在舞廳裡跳,於是,在廣場上跳這種舞的人也少了。

傍晚,在城市的小廣場上,百姓已經習慣熱鬧了,大家的審美品味也提高了,更多的人開始參加以運動、減肥、健身為目的進行運動,有人組織在一起做操,放音樂,後來加入了舞蹈的動作,他們越跳越美,這些人不化濃妝,不穿奇裝異服,穿的是運動裝或休閒裝,舉止文明,身體不接觸,這種廣場舞是文明的健身運動,很快被大眾接受,參與者十分廣泛。

不要說到廣場舞就認為是大爺大媽的事兒,你到一些城市中心的廣場去看看就知道了,男女老少都有,他們講文明、不擾民,是健康、蓬勃,熱愛生活的一群人。


樂說古詩

先亮答案:2008年左右,民眾需要,政策推廣,一下子火起來了!

看似輕鬆的問題,需要嚴肅起來,才能回答透徹!

一、廣場舞的歷史:

1.廣場舞上溯的歷史:

類似於廣場舞這種群體性、自發性參與的大型舞蹈,在中國歷史上是有記載先例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關於古代類似廣場舞這種活動的記載,出自《管子*輕重己》:“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吹壎*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犧牲以彘。”

2.廣場舞的新生:

在歷史傳承中並沒有記載,那時人們跳的廣場舞是個什麼樣子,但是廣場舞或者類似於廣場舞這種性質的舞蹈,是一直存在的,不是憑空冒出來的!現在我們熟知的廣場舞,是後期改良的,融入進兩方面的元素。第一個是自身的,曾經盛行一時地忠字舞,那個時代的特色之一,正是曾經那群跳忠字舞的人們,現在又跳起了廣場舞。第二個是海外的,伴隨改革開始,諸如交際舞這種西洋舞種進來後,曾經也火爆一時,十塊錢三曲就這麼誕生的!

3.廣場舞正式定型:

廣場舞正式定型,現在可以查詢到的資料,是2006年左右,為了2008年召開奧運會,以及加大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文化幫扶力度(上網查這段話,就知道是什麼文件了!),責成當時的國家體育總局,負責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原本只是地區性、區域性的廣場舞,被招安了!

4.廣場舞火紅的盛夏:

廣場舞最火的時候,就是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欽點“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作為全國先進經驗與典型予以推廣!這款結合了舞蹈、體育、有氧運動,配以流行音樂,上手極易的健身操一經推廣,便火便全國!

火的原因,一方面是確實有這個龐大的需求群體,看看現在就知道了,需要廣場舞的群體有多少!另一方面是當時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迎接奧運會。政策上是大加支持的!雙管齊下,一下子就把這個廣場舞帶火了!

二、廣場舞的原罪:

一提起廣場舞,似乎每個人都能說兩句,又彷彿每個人都沒有說到點子上,為什麼?因為廣場舞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1.偏差的定位;

廣場舞最開始的定位受眾,是農村地區,欠發達地區,是為了讓這些地區的人們,在生活、工作之餘,有一種可以健身、娛樂、享受快樂的健身運動。(不信的,自行查閱當年全民健身運動文件,初衷就是這個目的!)為什麼後期偏離了這個設計初衷,因為貧困地區不具備推廣條件!農村地區推廣不了,一方面是推廣成本高,一方面是原本的鄉村娛樂舞劇生命力頑強(秧歌、二人轉、社戲這些都是鄉村舞劇)。結果反而是城市內,大量受眾被吸引,參與到了這項活動中來!

2.不合理的城市規劃:

按說一項活動,最怕缺少參與人數,事實確實是這樣!但是還有一種更可怕的,那就是參與人數太多了!多到什麼程度,朝陽初現,雲重影集。晚霞餘暉,摩肩擦踵。百花唱霸需盡歡,滿城盡是鳳凰歌!(鳳凰傳奇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廣場舞!)

人數一多,我們原本以為現代化的都市,就出現問題了!公共面積太小,或者幾乎沒有!為什麼要強調我們原本以為的城市現代化,因為這個詞(城市現代化)本身就是個舶來品,我們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沒發現問題前,我們也不知道現代化是什麼樣子的!(很多事實證明,照搬歐美那一套是錯誤的!東西必須結合實際,重新梳理才能適合國情,適合中華文明!)

公共面積小,廣場少或者幾乎沒有,那麼這些熱情的愛好者,就只能擠佔私人空間,擠佔其它公共面積了!打擾他人,成為了必然。

為什麼近幾年廣場舞的矛盾少了,因為重視這個廣場建設,重視城市公有面積了,地方多了,矛盾自然少了!

3.中國家庭式養老的困境:

廣場舞的參與者,大多是兒女已經成家,孫兒正在成長的路上,老伴不用自己照料的群體。年輕時,這些人為了工作、家庭,操勞一輩子,退休了,到年齡了,又要哺育孫兒輩,他們也需要一種娛樂方式,放鬆,也需要一種交流的方式,與社會進行交流(人類是社會型的智能生物,長久脫離社會的獨立生活是違揹人類天性的!)這個現狀就是中國家庭式養老的現狀,是社會問題,既不是個人能夠解決好的,也不是頂層設計能夠解決的!

說白了,社會問題是每個人的責任,不是單方面的!頂層設計解決的是硬件問題,提供更多的場地,規範的制度管理。至於什麼人群參與,什麼時候參與,這個不是制度能夠解決的!是每個人都需要出一份力。一味的強調廣場舞擾民,與一味地強調需要交流、運動,都是片面的!

每個家庭都能多關心關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多照顧照顧父母的精神需求,讓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廣場舞諸多的弊病能減輕不少!

(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注:豆漿的奶爸守則,不一樣的奶爸,不一樣的豆漿!!!)


豆漿的奶爸守則

先分析一下這些大爺大媽愛好者的共性:

一、城市市民。

農村的大爺大媽白天有活幹,晚上再跳舞,累。

二、有社會保障。

不管離休或退休,都有一份說得過去的離退休金,白天不幹活,有足夠生活保障。

三、集體意識強。

當年就習慣於跳忠字舞的人群,後來有很大的可能成長為廣場舞的主力軍,從隊伍中找到集體回憶。

四、有鍛鍊身體的需求,缺乏鍛鍊身體的多種認識和手段。

直說了吧,他們沒有多餘的錢貢獻給健身房,也不會習慣健身房的氛圍。每天充分利用公共健身場所的健身器材和有更豐富健身手段的老年群體,真正愛好音樂或舞蹈的專業級老人,往往不是愛好廣場舞的群體。

五、年紀大,耳朵背。

從廣場舞震耳欲聾的背景音樂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六、家庭責任感不強,少有隔代孫輩的照顧責任。

這倒不是數落他們的不是,事實上他們選擇的這種方式確實比那些照顧孫輩的老人要輕鬆的多,無論是對身心也都有益處,這只是很多人願意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沒有必要判斷道德水平的高低。

七、與老伴缺少關愛,彼此經常沒話可說。

為子女忍了一輩子,老來看開了些,與其和志向愛好不同的老伴悶在家裡不說話,不如找到組織,和一群類似自己的人建立溝通;往往也缺少子女同住的陪伴,這也是一個正常的情感寄託或宣洩渠道。

綜合上述原因,我們很容易就會理解,為什麼在二十年前,當無需器材、無需專業功底又帶有魔性音樂背景的廣場舞一出現為什麼就能攻城略地,淪陷大部分中國城市的大小廣場的原因了。

老年人需要關愛。
老年人需要自愛。

以上兩點,是我對廣場舞老年群體和身為子女的我們的忠告。


歷來現實

廣場舞的形成肯定是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文化的背景。


我們父母輩經歷過文革、大躍進等一系列動亂,享受過集體的溫暖也經歷過集體的創傷,一生為了孩子,生活十分單一。年老了,有點閒但又閒不住~那怎麼辦呢,廣場舞就是他們打發時間、發揮個人價值的平臺。


愛拼才有滋有味,有的雲淡風,有的爭當領舞……每個人都能找到組織,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意義,這點非常重要!而且藉由互聯網的傳播,各種廣場舞表演賽的深度延展和傳播,廣場舞絕對是個時尚潮流,廣場舞“大媽”人群更加年輕化、時尚化,已然走在了時代的前段,當然越來越熱!


他們一直跳阿跳阿於是在十多年前在家門前的廣場為鍛鍊身體設計出適合年齡與鍛鍊身體的舞蹈,以點帶面廣場舞活動就此紅紅火火地鋪開了,現在的廣場舞都跳到國外去了。

現在的廣場舞一般有專人負責組織的,一臺大功率音樂播放器就可以進行了,有的是免費可加入,有的每月要付一百塊左右給組織者或領舞者,有統一的服裝、道具如扇子、綵帶等,廣場舞比打麻將、喝酒健康多了👍。



英雄木棉樹

這其實和中國的繁榮發展有關。

當溫飽問題解決之後,就會有一些吃飽了沒事幹的感覺。

所以得找點事情吧,於是那些大爺大媽就開始組織起來跳舞。

綜合分析,這些人有一些共同特徵:

1,孤獨與寂寞:長期缺乏家庭生活,非常有社交需求,每天和大家跳舞也是一種社交方式;

2,年老體衰:有的人年紀大了發胖,或有慢性病不樂意吃藥;

3,閒得無事做:剛開始因為無聊去嘗試,結果,有的人運動成癮了,控制不住想跳舞,平時和同伴一起跳,颳風下雨大家都不出門就自己在家跳,不跳舞就難受。


廣場舞是一種新興的文化,從整體來看,它的出現是好的,雖然會存在很多擾民之類的問題。

如果以後的廣場舞更加註重 一下對周邊人影響的話,那麼,我相信,它還會一直火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