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區還存留的古建築中,有哪些是傳流有序,有史可查的?

人生感悟151122350

如果找原來的原建築,恐怕沒有太久遠的,大部分都經過後世維修甚至重建,這也難免,風吹雨淋、自然風化、洪水地震,每一樣對建築都是考驗。能夠保持原有風格,能在原值復建已經不錯了,畢竟大部分都已經消失了,能夠流傳有序,有史可查就算不錯了。唐山地區能夠流傳的古建築不算很多,保存完好的大多是明清建築,有一些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下面就簡單的總結一下排在前十位的古建築,順序就按照時間走。

第一;古長城

經遵化、遷西、遷安一路向東進入盧龍,境內共長221.9公里,主要由城牆、敵樓、關隘、烽火臺組成,多為磚包石的形式,純石頭長城,在唐山境內僅有遷安教場溝到冷口一小段,損壞嚴重。這段長城的時間年代暫定為北齊,但這個有很多人質疑,認為最早應該在春秋時期的燕國,秦代可能也修過,現存的磚結構式明代建築,但從倒塌的磚長城內部,可以清晰看到裡邊的石頭長城。如果從最早的燕國算起,兩千五百多年。

對於這段長城的始建年代,我在另一個問答裡有詳細的論述,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地址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31687454947148039/

第二;承流橋

第三;藥師靈塔

豐潤無樑閣及藥師靈塔位於豐潤區城南10公里的車軸山頂端。無樑閣又稱壽峰寺,建於遼重熙元年(1032年)。無樑閣全部為磚石所建,因無寸木及樑架而得名。初建時只有1層,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增至3層。閣左右各建1座塔,現僅存西側藥師靈塔,建築年代與無樑閣相同,塔高21米,是我國現存不多見的遼代建築珍品。東面有文昌閣,建於民國初年。1976年地震中,無樑閣與藥師靈塔嚴重損壞,文昌閣全毀。

第四;天宮寺塔

在唐山北站東,天宮寺建於遼清寧元年(1055年)。清寧八年(1062年),在寺西建起密簷實心8面體佛塔1座,共13級高24米多。天宮寺最初稱為南塔院。遼昌壽三年(1097年)皇帝賜“極樂”匾額,稱“極樂院”。乾統五年(1105年)才改為天宮寺。金天會五年(1127年)八月,朝廷又為天宮寺敕加“大”字,稱“大天宮寺”,天宮寺塔即稱為“大天宮寺塔”。建國後有過兩次維修。

第五;羅漢洞摩崖石刻

位於灤縣宜安鄉大井峪村,西北約1500米處的磕頭山西峰。這個應該不算建築類,因為沒有宮殿寺廟,雕像是在崖壁上雕刻而成,分組排列,位置在四A級景區青龍山南的磕頭山西部一段懸崖的南側面,據考證,羅漢洞摩崖造像是遼代大康年間(1075年—1084年)所刻。南唐名臣吉格之後於五代後晉時從中山遷到宜安,家宅隨富,但人丁不旺。為此,雕鑿羅漢洞以祀神佛祈福。時刻文革中遭到損壞,現存是著痕跡修補刷金。

第六;豐潤定慧寺大殿

豐潤定慧寺大殿位於豐潤區西北的東、西佑國寺村之間山坡上,俗稱還源寺,始建於金代天會年間(1123年—1137年),佔地20餘畝。該寺原有正殿3層,分前殿、中殿、後殿。後殿的右前方有鼓樓1座,左前方有鐘樓1座;西有1座13層寶塔和兩座八角亭。全寺因年久失修和地震破壞,現僅存一座後殿,為全省僅存的一座金代寺廟建築。

第七;.玉田彩亭橋

位於玉田縣彩亭橋鎮西。相傳彩亭橋為金代學士楊繪所建。楊繪號彩亭。據《大明一統志》載:“彩亭橋,在玉田城西二十里,跨藍水河,相傳金學士楊繪建,彩亭,繪號也。為河北省境內僅有的一座金代古橋。彩亭橋橋身建築結構堅固,歷經金、元、明、清至今,歷時七八百年,始終未曾重修過。

彩亭橋呈長虹弓弦狀,為3孔拱券,全石結構。全橋總長19米,橋面寬6米。高6.1米。橋券兩側上部各有突出的神態生動的原雕犀石龍頭一對,橋上南北兩邊,共有雕刻著蓮花瓣,壽桃和獅子等各種柱頭的石欄杆28根,刻有“犀牛望月、蓮花荷葉”等不同浮雕花飾的石欄板26塊,東西兩端以4塊捲雲紋望柱欄板收邊。

明清建築太多了,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山野論史

在唐山市灤南縣的老新華書店院子裡有一口鎖龍井,黝黑的鐵鏈一眼望不到頭,有人好奇,曾用吊車把鐵鏈吊起,只聽見井下傳來呼嚕呼嚕的聲音,並有黑水翻出,拉了好長時間,並能嗅到腥臭味,後來人們害怕了,趕緊把鐵鏈放了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