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與林城貴陽的半世情緣

0八三、五0一、萬江廠、新光廠,這些企業的名稱在我們貴陽烏當可謂家喻戶曉。這些企業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之下興建的呢?又是什麼時候遷入烏當新添城區的呢?讓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這些謎底吧!

三線建設緣起

三線建設是新中國在1964年至1978年間,以戰備為指導思想展開的一次宏大的工業體系建設。簡單地說,就是在不沿海、不沿邊的廣大內陸地區建立相對於全國獨立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體系。實質上,就是要為中華民族建設一個牢固的"戰略大後方"。

根據毛澤東的戰略構想。全中國被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大三線。按照中國軍事經濟地理區劃,沿海和邊疆地區是第一線,三線則是指長城以南、廣東省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相對於西北、西南的大三線,中部及沿海地區腹地稱小三線。用今天的概念來說,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內蒙古在內的中國中西部。介於一、三線地區之間地帶,就是二線地區。三線建設與林城貴陽的半世情緣

三線建設示意圖

1956年起,由於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方面的矛盾,曾經的親密盟友中蘇兩國之間的關係逐漸走向惡化。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陳兵百萬。1969年,兩國之間甚至爆發了珍寶島武裝衝突,我國北部邊疆局勢日趨嚴峻;同時,自新中國成立後,中美關係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美軍北踞韓國、南控南越,並駐軍臺灣,對我沿海地區形成包圍之勢。除了來自兩大超級大國的強大壓力外, 1962年,印度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直接導致中印軍事衝突。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面臨著極為惡劣的安全環境,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然而,當時我國的國防工業主要佈局在東北和沿海地區,這種工業佈局與備戰的要求極為不符,為了扭轉不利的局面,國家決定集中力量建設三線。

三線企業在烏當

截止到2016年,烏當區內的三線企業總共有四家: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代號"0八三基地")、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代號"五0一廠")、中航工業貴州萬江航空機電有限公司、貴陽新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又稱0八三基地。該基地是國家在貴州建立的軍工電子基地, 1986年,0八三基地遷來烏當區。企業在1964—1980年為大三線建設時期,主要研製計算機、雷達、無線電專用設備、電子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等。參與了衛星通信接收、發射等系統的試製和生產。此時主要以軍用物品為主。1997年後,經歷人員、資金重組,技術創新後,實現市場化運作,公司成功上市,集團走向良性發展階段。

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五0一廠,1992年,由烏當區新場鄉遷至新添寨北衙村。五0一廠在三線時期,主要生產殲六、殲七的配件,海軍和空軍的零配件,批量比較大的是三型柱塞棒。為國防建設做出重要貢獻。1984年後,該廠運用軍工液壓的技術優勢,生產高壓柱塞液壓泵,企業實現軍轉民,軍民品結合生產銷售,其中民品銷售額佔80%以上是典型的寓軍於民企業。1996年公司上市改制,2007年後實施集團化戰略,積極融入世界液壓產業鏈,力圖打造世界一流的液壓專業化企業。

三線建設與林城貴陽的半世情緣

三線建設舊址

中航工業貴陽萬江航空機電有限公司,原名為"貴陽萬江航空機電廠",1995年,該公司由修文扎佐遷至烏當區新添寨。1966—1980年,公司生產經營以軍品為主,軍品主要以殲機配套電機、電動機構力臂調節器為重點。1990年後,公司確立以生產軍品、汽車配件、煙機及配件產品為主要支柱。2000年實現了公司重組,走向了良性發展的方向。

貴陽新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為"新天光學儀器廠"、"新天精密光學儀器公司"。1965年1月,中國第一機械工程部確定並批准原"上海光學儀器廠"一分為二,將設備和人員內遷至貴陽,組建"貴陽新天光學儀器廠"。1966—1984年,為海軍生產軍品時期,主要產品是潛望鏡。1978年4月,該廠曾經榮獲全國科學大獎。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有:投影儀、工具顯微鏡、測長機、光學計、物理光學儀器、數顯產品等八大產品系列百餘種產品及精密組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