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冷凍技術百年後真的可以令人復活嗎?

人體冷凍是指人正常死亡後利用適當的方式,低溫迅速保存我的的軀體,等待百年之後科技發達了再用技術復甦。這個說法最先出現是在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1931年寫的幻想小說《奇異的故事》中,可見過了幾十年這個幻想終於成真了。

人體冷凍技術百年後真的可以令人復活嗎?

但是真的能在百年之後復甦嗎?然而目前的人體冷凍只是商業行為,並沒有任何復甦的案例。

人體冷凍是怎麼實施的呢?一旦選擇了冷凍的人被宣告不治,工作人員就著手冷卻遺體,同時利用機器保持他們體內的血液流動、注入防腐和防凍劑保護體內組織。如果只選擇了凍存頭顱,工作人員就會將他們的頭切下,保存在零下196度的液態氮中。

人體冷凍技術百年後真的可以令人復活嗎?

目前人體冷凍吸引的只是一些富商們,畢竟要試試人體冷凍價格是很高的,最低價也要50萬人民幣,並且你給的金額多少取決於你能冷凍多少年。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是一位叫杜虹的作家,下午5時40分,作家杜虹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兩名美國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體內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止血液凝固,並用特製設備按壓心臟,保證血液繼續循環。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迅速轉移到手術地點,耗時約1小時。接下來是灌流,由於人體細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凍過程中水分凝固會形成冰晶,極易刺破細胞,造成巨大傷害,所以冰凍技術的要點是使用冰點更低、不容易結晶的保護液代替水分,達到脫水的效果。

美國醫生首先用稀釋過的保護液,逐步替換遺體中殘留的血液。隨後,使用儀器打開遺體頸部的總動脈和總靜脈,形成一個液體輸入的迴路,輸入保護液,隨後開始重頭戲——替換頭部殘留的血液。替換過程比較漫長,醫生會逐步加大保護液的濃度,從動脈輸進頭部。當人體內保護液濃度達到遺體保存要求後,繼續監測靜脈輸出液體中保護液的濃度,當輸出液體的保護液濃度與輸入濃度一致時,表示頭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人體冷凍技術百年後真的可以令人復活嗎?

灌流超過4個小時,整個過程需要在冰凍低溫接近0攝氏度的情況下完成。此後需要將遺體進一步降溫。工作人員使用-60℃的乾冰對遺體逐步降溫,最終將遺體保存在一個-40℃左右的冰棺當中。至此,遺體冰凍的初步流程完成。接下來,杜虹的遺體會在冰凍狀態下被送到位於美國洛杉磯的Alcor總部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遺體頭部將被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因為她生前選擇的是隻冰凍頭部。

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工作人員將按期添加液氮,保證杜虹的頭部長期保存。按Alcor科學家的樂觀估計,50年後的科學技術也許就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復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