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眼晴能一下就能看到幾十億光年的星星?

靜默聽風224

我們能看到什麼,不是因為我們能夠看到多遠,而是因為有多遠的光進入到我們的眼睛中。

你說我們能夠看到十幾億光年外的星星,這無可厚非,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首先光有速度,十幾億光年的距離,那麼從它第一次發射出光到它發出的光到達你的眼睛,需要經過十幾億年的時間,這可能有點不太好理解,那是因為在你的常識裡,光的速度那麼快,傳播還需要時間嗎?事實上,我們的宇宙很大很大,地球與之相比可能還不及一個原子與地球的體積比。


其次,光憑藉肉眼,還是很難看清十幾億光年外的星星的,一般來說需要藉助天文望遠鏡才可以實現。就我們肉眼來說,只可以看到最遠220萬光年外的仙女座大星雲,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FAST可以看到137億光年外的星星。

然後還有一點就是不是所有的星星你都能夠看見,我這裡說的是離我們較近的星星,因為不同的星星發光的亮度不一樣,如果說亮度太小的話,那麼即使它距離你很近,你也看不到它,就好比如你坐在一個點著燈的房間裡看亮度更暗的外面,你也是看不清的,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說月亮出來的時候星星就會少了。

那麼人眼能夠看到的星星有多少呢?天文學家給出的答案是天空中憑藉肉眼可看的星星有6974顆,但是由於同一時刻你只能看見天空的一半(另一半在地平線以下),那麼你能看見的只有3500顆左右了。


鏡像宇宙

人的眼睛不借助工具,不可能看到幾十億光年外的東西,超過了1光年你都將稱霸宇宙。

憑藉目前世界最先進成像望遠鏡也只能看到約5000光年外的東西。FAST射電望遠鏡能看到約137億光年,但這只是理論上可以,實際上不存在可能,且其通過脈衝測距,非肉眼成像能看。

我來給大家解釋人為什麼看不到幾十億光年的星星。

科學家根據銀河系恆星指數推算,宇宙大約有1250億個星系,按照銀河系最低恆星數2000億算,每個恆星又有最少接近1000億個因反射恆星光而發光的天體。

按照人類目前科學證實望遠鏡只能看到以太陽為中心,半徑5000光年內的天體來算,太陽系半徑算短的。再按照題目人眼睛能看到30億光年來算,人能看到60萬個恆星內的天體,再按照每個恆星最少1000億個發光天體來算,也就是說人肉眼能看到6億億個天體外的東西,天體又不在在同一球面或者平面分佈,有遠近距離之分,那必定有無數個重疊,你有自信能看到最遠那個天體或者物質?憑直觀光看數據就知道不可能了,負責任的說它比你一輩子每期都中大樂透的概率還遠遠遠遠低。



顯然不可能。

目前科學證實,人類藉助望遠鏡成像只能看到以太陽為中心,半徑5000光年內的天體,藉助FAST能測算到137億光年外的天體,僅僅如此。


按照地球太陽距離與光速來算,太陽距離地球也遠遠不夠1光年,僅為0.000016光年,而0.000016光年外的東西我們看起來已經就只有盤子那麼大了,你覺得你能有自信看到30億光年外的東西?


不書公子

人眼觀察物體是被動感知,而不像蝙蝠那樣主動感知。

我們知道蝙蝠在飛行過程中,嘴裡會發出超聲波,然後再用耳朵感知超聲波遇到物體時反射的回波,從而確定物體的距離及形狀。


人眼在觀察物體時,是被動地感知外來的光線。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鄰星。它距離我們地球4.22光年。也就是說比鄰星所發出來的光線到達地球以光速每秒將近30萬公里的速度需要4.22年的時間。
我們之所以能夠及時看到它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比鄰星4年多以前發出的光。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是它4.22年以前的樣子,而不是“現場直播”的它。
現在我們又回到題目的問題上來。
其實我們用肉眼是無法看到十幾、幾十億光年以外的星光的。因為它們過於遙遠,發出的光線到達地球時已經很微弱了,以至於我們無法用肉眼觀測到它們。

1990年4月24日升空的在軌哈勃空間望遠鏡在之後的2016年3月4日首先使人類觀測到了134億光年以外的天體。後來的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的出現,特別是中國天眼的落成,使人類觀測到了更加遙遠的外太空天體。也得到了更多的深空信息。我們看的再遠,不過也是看到了一百多億年以前的古老的天體。而不是它們現在的樣子


探奇筆記

不是一下就看到,而是,幾十億光年的星星在幾十億年前發出的光線進入了你的眼睛,所以你一眼就看到了幾十億光年的星星。【有點拗口喲】

我們的眼睛,只是一個感光器官,一個物體發出或者反射的光線進入了眼睛,我們才能“看到”他。許多物體不會發光,我們其實看到的是這個物體反射的光線。

就好像,家裡的沙發,白天反射了陽光,你可以看到這個沙發。

夜裡,不開燈的時候,沙發沒有反射光線,你就看不到沙發。



所以,“隱身衣”是不可能存在的。

傳說中的“隱身衣”可以讓光線繞開,所以,其他人就“看不到”穿了隱身衣的人,但是設計“隱身衣”的設計師卻沒有想到,光線繞開了“隱身衣”,穿隱身衣的人,因為沒有光線進入自己的眼睛,就會處於無盡的黑暗之中,什麼都看不到。

“隱身衣”,其實是隱藏了自己,同時也隱藏了世界。

幾十億年前的星星發出的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所以我們“一眼”看到了幾十億年前的星星,注意,我們看到的是“幾十億”年前的星星。

比如,今天,我們看到了這個“幾十億”年前的星星,但是今天,這個星星爆炸了,我們只有在“幾十億年”以後才知道這個星星爆炸了。

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科學。


王俊傑猛

其實,單憑肉眼,不借助望遠鏡等設備,我們只能看到不到7000顆星星,而且看到的所有星星都是銀河系以內的恆星,距離我們都不超過1萬光年,而我們僅憑肉眼能看到最遠的天體是就是仙女座大星雲,也就是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約220萬光年。



那麼為什麼藉助望遠鏡我們能觀察到幾億十幾億甚至百億光年遠的星星呢,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太小了,收集光線的能力太弱了,雖然百億光年外天體發出的光能夠到達地球,但我們眼睛接受到的那些光線還不足以使我們的眼睛對其能夠感受分辨出來,所以說,我們看到的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都儘量做的很大,就是為了儘可能的收集更多的光線,對於百億光年外遙遠的天體,口徑大也不行,還得對準那片區域曝光足夠的時間,有時甚至要曝光十幾天,就是為了收集足夠多的光線才好在底片上慢慢成形,才能分辨出來!


下圖就是,哈勃望遠鏡把鏡頭對準南天的一小片夜空,持續觀測了50天,累計曝光時間超過200萬秒,觀察的一小片區域,這片區域的角直徑不到滿月的十分之一,照片中最暗的星體只有30等,即望遠鏡每分鐘只接收到一粒來自星體的光子。



可以用大腦感受一下! 也許還有更遠更暗的天體,那只有等到更先進的望遠鏡去發現吧!


清明的星空

關於類似話題,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講人類的眼睛一下就看到幾十億光年的星星,給出答案是:幾十億光年前的星星在幾十億年後發出的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所以才看到星星。我想這是個寵統講法,什麼幾十億光年,一聽這數字就是忽悠,光億年是啥概念?這數字是怎麼得來的?因此此講法不符合實際,使人無法信服。

每當夜幕來臨,望著碧藍夜空中的星星,有的星星還在一眨一眨的,雖很遙遠,好像近在眼前,其實人類和宇宙就是個秘密,若解開此秘密還需人類N年後科技發達,歷經N年後人類科學家前仆後繼,一代接一代的努力,是否能解開,還是個謎。


東郭先生147637124

其實人眼看見的最遠的星體應該是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大概250萬光年,還有銀河系的2個伴星系,就是相當於圍繞銀河系旋轉的衛星星系,2個星系距離銀河系大概20萬光年。

這幾個是目前人眼可見的最遠的星體了。剩下的可見的99%以上為距離我們500光年以內的恆星。

星星按亮度等級可以劃分為1等星至6等星。人肉眼可見最暗的星為6等星,再亮一點為5等,依次類推,最亮的為1等,比1等還亮的為-1等、-2等。

據統計,視力極好的人在晴朗的夜空可以看見2000至3000顆星星。雖然這個數字看似很大了,其實相對於整個天空來講,我們人類可見的恆星可以說是忽略不計。

亮度是指物體發光的明亮程度,單位是堪德拉每平米,亮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假如離眼睛1米看見一個物體發出的光的強度為1,距離2米看見的光就只有原來的4分之1了,所以許多星體由於距離我們的距離太遠導致我們看不見它們。

為什麼銀河系有幾千億可恆星,可探測的宇宙有幾千億個星系,人眼只能看見區區的3000顆星星呢?還是因為星星距離我們太遠,發出的光線太弱沒達到人眼可識別的最低限度。


檸檬茶舍

大家回答的太複雜了,樓主看不懂。簡單點說就是,假如有一顆離我們十億光年遠的星星,十億年前發出了光,光在飛行了十億年以後到了我們地球,於是被我們看到了。如果還是這顆十億光年遠的星星,但它是九億年前發出的光,那這光只走了九億年,還沒走到我們地球,所以你就看不見。因此你能不能看見宇宙中恆星發出的光,取決於距離和時間。


天邊的雪蓮

幾十億光年的星星一下是看不到的,你看見的星星是幾十億年前的星星,幾十億年過去了,你現在看到的這顆星星可能已移動位子了,或者不存在了。比如我的太陽離我們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是八分鐘,你現在對到的陽光是八分鐘前從太陽發出的,太空中的星星也就是一樣道理。


手機用戶13769215143

答:人看到和製造的一切光源,己是人在速度認識上極限o為什麼人眼晴能一下就看到幾十億光年的星星?聽起乎挺玄乎,其實道理卻極簡單。只要人能看的光星,要麼自發光,要麼被髮光,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一一一即然亮起來了,就沒有湮滅過,這很重要;再把目光轉到室內吧:只要有需要,我們隨吋零距離的與光接觸o舉重若輕,我們都住在一個巨尺度下的,一個叫宇宙的大房子裡!無數的光星就是裝飾這個大房子的燈貝,而且好像還是無趣的,不允許我們拉滅的大白熾燈泡σ它在,你睜不睜星它都與我們零距離,你喜不喜歡,它都為我們點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