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慈心憫世

近期,玉雕界對青年玉雕師吳紅豪進行了專訪,並從中總結歸納了一些與各位夥伴分享。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窺探到玉雕師創作的故事及生活,下面就給各位分享一下他雕刻的趣事與生活。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地湧金蓮

一,出生於玉雕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生活中有沒有受父輩影響?小時候夢想和現在有什麼區別?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水月觀音

現在成為一名玉雕師,受父輩影響較深,在玉雕道路上得到父親的很多幫助,對中國傳統玉雕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小時候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更想做一個特別的人,不願安分守己。如今成為了玉雕師,在雕刻創作中與自己的夢想也不謀而合,不斷試錯、創新,當每一件作品從雛形到最後的作品,會有很奇妙的成就感。

正是如此,也讓我深深迷戀上了這份傳承千年的文化技藝,如今,雕刻就是我最大的夢想,也會為了努力拼搏,並不斷堅持下去。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二,創做山水類作品,會不會去參考某座名山創作?對於翡翠中飄花的運用有什麼獨到見解?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笑談風雲

中國大好河山處處是美景,可汲取太多的靈感。創作上並不會刻意去模仿,而是根據料子特性有感而發,去結合設計創作,這一方面,古代的水墨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翡翠飄花不是人為可控的,這正是我喜歡飄花的原因。

對於飄花料的理解,更多考慮如何把花色部分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呈現。我會將其構築成寫實的遠景、近景、空間感,合理佈局在同一平面上,再利用花色的形狀,顏色的深淺,色彩的飽和度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幅別有韻味的山水畫。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三,除了山水作品,對其它什麼題材比較感興趣?想創作出什麼不一樣的作品嗎?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觀音濟世

當然,除山水題材外,我對佛教文化的題材最為感興趣。

佛教文化流傳至今幾千年,每個時期都有獨特的時代特點,從造型、髮飾、服飾、手勢等都有不一樣的風格,美輪美奐。

創作上,我會去研究不同時期的佛教文化及造像風格。研究學習中國著名的石窟佛像造型,以及各大寺廟的建築、造像等,最後融入自己的理解去創新,創作出別樣的禪意佛教題材的作品。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四,你為什麼如此鍾愛翡翠?有的玉雕師會嘗試不同的材質,你會嘗試嗎?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水月觀音

翡翠是其它材質無法比擬的,它擁有豐富多彩的顏色及多樣的形狀,能給設計帶來許多靈感,呈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材料內部結構的變化、色彩走向、裂紋深淺不一,給玉雕師帶來了別樣的創作激情,運用得好的話起貨效果更是事半功倍的。

每種材質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魅力,也有很大的創作空間,對於新興的材料,如果遇到好的料子和想法的話,我也會去嘗試創作的。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五,翡翠飄花無規律可循,除俏色外,會怎樣表達飄花與作品的關係?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每一塊翡翠的飄花都有不同的紋理與色澤,多數時候是根據料性來設計的。

除俏色以為,飄花部分的設計可以作為主題,也可以作為背景去表達。

最終呈現什麼樣的效果,跟玉雕師運用的技法和思想有關,具體也得看材質,如果主題和材質剛好適合了,就能隨心所欲的運用,沒有唯一性。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六,夏天如期而至,會創作一些季節性的題材作品嗎?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花開四季

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代表性,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夏季對於翡翠來說也是個熱門季。

對季節題材的作品,我會以夏季最具有代表性的荷塘月色、花草蟲魚、戲水、童趣等來進行一個系列的作品。

吳紅豪:創作隨“料性”而為,才能更有意義

吳紅豪,優秀青年玉雕師,2003年開始學習翡翠雕刻,先後跟隨三位師傅學習人物、俏色、雜件雕刻技法,深得各位師傅器重。2008在瑞麗創辦個人工作室,2011年獲得巧雕師稱號,協同數位巧雕師開拓市場,共同進步。後又跟隨北京玉雕大師王軍學習進修,雕刻技法也得到精進。其作品風格獨樹一幟、雕刻工藝細緻,以各種人物、各類俏色見長,多次在玉雕大賽上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