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有何區別?

很多人不瞭解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補償拆遷有何區別,今天華子和大家聊聊。

“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有何區別?

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棚戶區:一般指簡易房屋和建築擁擠的簡易房屋集中區,城市中缺少規劃,導致宅院分佈結構簡陋,抗災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無道路、無綠化、無公共活動場地、採光通風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其土地性質為國有土地,居民為城市居民戶口,棚戶區改造項目裡拆遷補償是相對較少的,雖然沒有全國統一的補償標準,但是一般地方住建局等主管部門出臺的補償方式主要分為房屋置換和現金補償兩種,較為常見的置換比例是舊新1:1.5,現金補償也相對低於市價。而且,在棚戶區改造項目中,並不是說當事人的房子有多少面積就按這個面積來置換,一般是按照某年土地分配額來確定有效面積,或者是依地方的實際政策來定。就居民個人而言補償極少。

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城中村改造:拆遷意義上的城中村是由於城市的發展而逐漸被納入城市管理體制內,或是被城市包圍而形成的,區別與棚戶區的顯著特點是土地使用權性質為集體土地,居民戶籍是農村戶口。城中村的建築大多建設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有著完整的土地使用權和部分房屋產權,因此在城中村改造項目中,村民往往能夠得到相對較多的補償。

城中村改造補償項目包括:

一、宅基地置換。依各地政策不同,有產權置換、貨幣補償以及二者結合三種補償方式。

二、拆遷安置費用補償。選擇回遷安置的村民,在回遷之前的這段時間裡的生活、居住成本,有權利要求獲得補償。按照2011年的標準來看,臨時安置費用按15元/平方米計算,搬遷費按10元/平方米計算,計算兩次,者是2011年的標準,選擇生活水平更高了,各地應該有適當的上調。

三、房屋及附屬物、裝修損失賠償。這個法律上沒有具體的數額規定,一般由評估機構評估房屋造價及其他損失,可爭取和操作的空間是最大的。

四、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這部分補償主要是針對區域內企業、個體工商戶在拆遷期間因為無法生產經營產生的損失的賠償。

五、拆遷獎勵及其他補償。這部分補償主要是拆遷方用來鼓勵村民及早簽訂協議搬遷而提供的,不同項目數額不一。

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補償項目差距較大,華子認為,兩者都是為了讓老百姓生活的更舒適,更便利,更符合城市規劃。但是兩者有本質的區別,絕對不可以混淆,避免單方面認定為是棚戶區!利國更要先利民,任何想要坑害老百姓的行為都會被載入史冊,造後人唾罵!老百姓缺的是民生工程,不是炫耀某些方面政績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