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級護師《基礎護理八》

2018初級護師《基礎護理八》

1、易氧化或遇光變質的藥物,裝入有色瓶內,放陰涼處。如氨茶鹼、維生素C、鹽酸腎上腺素。

2、易揮發、潮解、風華藥,瓶蓋蓋緊。如乙醇、酵母片、糖衣片等。

3、易被熱破壞的藥,放冰箱保存。如生物製劑、胰島素注射液、青黴素皮試液。

4、藥物吸收速度由快至慢的順序為:吸入>肌內注射>皮下注射>直腸>口服>皮膚。

5、不同給藥途徑,藥物產生的作用不同,如硫酸鎂口服產生導洩作用,注射給藥產生鎮靜和降壓的作用。

6、刺激食慾、健胃藥飯前食用;助消化藥及對胃黏膜有刺激性作用的藥物飯後服用,減少對胃的刺激。

7、止咳糖漿對呼吸道起安撫作用,服後不宜飲水,以免沖淡藥物,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應最後服用止咳糖漿,以免藥效降低。

8、磺胺類藥和退熱藥,服後多宜飲水。前者由腎排出,尿少時宜析出結晶,使腎小管阻塞;後者起發汗降溫作用,多飲水可增強藥效。

9、對牙齒有腐蝕作用和使牙齒染色的藥物,如酸類、鐵劑,可用飲水管吸取藥液,服藥後漱口,避免與牙齒接觸;服用鐵劑禁忌飲茶,差額中的鞣酸與鐵形成鐵鹽妨礙吸收,酸性食物可促進鐵吸收。

10、強心苷類藥物,服用前應測脈率及其節律,如脈率低於60次/分或節律異常,應停服並報告醫生。

12、控制呼吸道感染用藥: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解除支氣管痙攣:氨茶鹼、沙丁胺醇;稀化痰液,祛痰: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胺酶;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地塞米松。

13、氧氣霧化吸入,調節氧流量達6~8/L。

14、一般先注射無刺激性或刺激性弱的藥物,在注射刺激性強的藥物,且推藥速度宜更慢,以減輕疼痛。

15、皮內注射(ID),藥物過敏試驗在前臂掌側下段。預防接種在三角肌下緣。

16、皮下注射法(H),進針角度為針尖與皮膚成30°~40°刺入皮下。進針深度為枕頭的2/3。

17、肌內注射法(IM),臀大肌定位:十字法,以臀裂頂點向左或向右劃一水平線,然後從髂嵴最高點劃一垂線,取外上1/4處(避開內角)為注射部位;連線法,髂前上棘和尾骨連線的外上1/3處為注射部位。

18、靜脈注射(IV),10%氯化鉀嚴禁用於靜脈注射。

19、生化檢測為紅或黃色,全血標本為紫色,凝血測定為藍色,紅細胞沉降率為黑色。

20、血清標本所用注射器、針頭及試管必須乾燥,以防溶血。

21、採集血培養標本採血量為5毫升,防止標本汙染。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做血培養時取血量為10~15毫升。

22、同時抽取不同種類血標本時,順序為血培養瓶-抗凝瓶-普通乾燥試管。

23、輸液輸血時,最好在對側肢體採集。

24、股靜脈位於股三角區,在股神經和股動脈內側。

25、青黴素過敏原因:青黴素降解可產生青黴烯酸和青黴噻唑酸,此為半抗原;T淋巴細胞致敏,產生抗體IgE;IgE使機體處於致敏狀態;靶器官損害,細胞破裂釋放血管活性物質等;主要病理改變,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通透性過高。

26、青黴素皮試液劑量以200~500U/ml的青黴素G生理鹽水溶液為標準。皮內注入0.1毫升含青黴素20~50U。

27、皮試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現紅暈硬塊,直徑>1cm,或周圍出現偽足,有癢感。用紅筆記“+”,並在醫囑單、病歷卡、疑問單、床頭卡、注射卡、門診卡上醒目標明“青黴素陽性”,同時告知病人及家屬,報告醫生,禁用青黴素。

29、青黴素過敏性休克屬於I型病態反應,最早出現的症狀常為胸悶、氣促和皮膚瘙癢。

30、血清病型反應發生於用藥7~12天。有發熱、關節腫痛、皮膚髮癢、蕁麻疹、全身淋巴結腫大、腹痛等。

32、破傷風皮試液劑量,150U/ml的TAT生理鹽水溶液。

33、鏈黴素過敏處理時用10%葡萄糖酸鈣或5%氯化鈣,鈣離子可與鏈黴素絡合,減輕鏈黴素的毒性症狀,其他措施同青黴素過敏。

34、陰道栓劑插入後 囑病人至少平臥15分鐘,利於藥物擴散至陰道組織和利於藥物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