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房價會跌到什麼程度?

養心

我們對於房價的預判常常會有這個或者那個問題,或者叫做視覺缺損,結果和真實的房價有很大差異。房價的趨勢無非是漲或者跌。

有人堅持認為漲。他的理由很簡單,我們的物料成本在漲,人工在漲,其結果房價只能漲。貌似很有道理的背後,忘記計算構成房價最主要的成本,土地價格。

有人認為是跌,人口因素,經濟和收入因素。接下來進城的人是減少還是增多。接下來城市人口是繼續擴張還是平穩。有人說二孩促進住房消費,有人說二孩太少不足以形成分量。

我一直說,樓市是政策市,它不是一個簡單的二級市場。政策的驅動作用是明顯的。比如最近的租售同權政策,怎能解讀。政策看到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況,才會有這樣的應對。對這項政策的誤讀同樣導致房價的誤判。

我們說,從城市化進程開始之初,每個中心城市的人口都快速的增加。中心城市周邊的地區,那些80年代的萬元戶,先富起來的一部分,都開始進城,就業在中心城市的年輕人,帶著家庭三代也進入中心城市。錢少的,會賣掉當地的房子,大家庭一起投奔大城市。經過十幾年的遷徙,但凡有些錢的或者能在城裡謀生能力交強的,都進城了。那麼現在還沒進城的人,經濟質量如何呢。當租售同權政策出來的時候,我想是看到了這部分人群了。

所以有公租房廉租房的出現。當然個人租房市場也構成一個主要成分。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租。在城裡能找到錢,在農村很難找到錢。也就是不管有沒有錢,經濟和社會發展到這一步,城市化和農村化之間的不同就出現了。這個你怎麼判定怎麼看。

第二是土地價格和房產稅。一直以來到現在為止,都是按照土地招拍掛來獲得地方發展資金都土地供應政策,要面對以房產稅作為地方政府資金來源的轉變。在這個轉變中,我們固有的對房屋成本的考慮是不是還會繼續正確。雙重徵稅的可能性總是不存在吧。刨除土地成本,也就是土地樓板價,房屋的建造成本,那就是個零頭了。

那麼房價怎麼走,怎麼看。

中心城市,人口聚集效果明顯的城市,房價堅挺和上揚,中小城市,人口聚集效果不明顯的,或者人口離去明顯的,除了下跌還能怎麼辦。所以房價漲不漲,看你在哪裡。

第二是,進來的人比你強還是弱。更弱的人,來了也只能停留在租賃市場,並不會影響房價,比你強的人進來多了,他們會用更高的價格,讓你交出房子。

第三是政策的情況。政策怎麼走。地方政府發展當地越積極的,經濟能力越好的,房價,你想它降就很難。


大舟財經觀

“房子恆久遠,一套不能永流傳”,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說到對未來幾年的房價預測,馬雲去年曾對中國樓市來了個史上最牛的預言,他說雖然過去8年中國的房價一直在上漲態勢,但是8年以後中國最便宜的就是房子。

在此輪房地產政策調控下,很多人認為房地產大勢已去,現在已經到了危急時刻,全國上下房子已經過度建設,人均工資早就被房價漲幅甩出了邊際,而且房地產市場充滿投資投機炒房行為,市場泡沫巨大,甚至連金融體系都受到影響,所以國家目前緊鑼密鼓的調控就是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除此之外,房地產稅落地的呼聲經久不息,事實證明不動產登記完成已經具備了先天條件,國家最近一次的發聲也證明房地產稅的出臺是必須的,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出臺,整個房地產市場又將迎來鉅變,炒房者、囤房者、多套房的人群都將無一例外受到影響,每年多出來的費用使得多餘的房子不僅不是財富還會成為負擔,尤其是房價保值係數較低的三四線城市會迎來恐慌性集體拋房行為,到時候房價還能支撐住嗎?

任澤平說,正在出清庫存的中國經濟,即將迎來新一輪週期。在新週期下,房價漲幅將遠遠低於每個人在自己的各自事業領域內,所獲得的收益。

1991年,東京房價迎來悲情一刻,房價3個月暴跌65%,成交萎靡、銀行貸款斷供,一夜間,購買房產的千萬富翁變成了千萬負翁,自殺、破產集中爆發。

中國房價永遠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大膽預測一下,未來20年應該也就是現在的水平。


富凱財經

住房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高居不下的房價背景下,作為剛需的房子,卻呈現出分化的價格表現。但,從整體上分析,高房價現象不斷升級,甚至逐漸演變為階層固化的催化劑。

就現階段而言,雖然利率提升預期明顯,但似乎並未影響到房地產的價格表現。歸根到底,還是在於需求過於旺盛,土地供需關係有所失衡以及調控手段的層出不窮,由此卻加劇了房地產價格的水漲船高,似乎扭曲了市場的正常運行秩序。

影響房價漲跌有幾個核心因素,一個是房地產稅、空置稅等舉措,會加速打擊房地產投機行為,加快房子是住的本質;一個是大幅增加土地供應,均衡土地供需關係;另外一個則是利率大幅提升,貨幣收緊預期。此外。則是產業聚集佈局以及人口增速拐點等。

但是,從“防風險,守底線”的原則思考,高房價現象一時間很難得到根本性的破解,而要想讓房價大跌的可能性不大。縱觀當前的投資渠道,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但房子往往卻是最具增值保值效果的渠道,而房子一直上漲,也似乎成為了多數投資者的共識。

房價全面下跌可能性不會太大,但或許未來會存在分化,之前因政策推動被炒高的三四線城市房價,可能會有一個理性迴歸過程。但,對於資源過度集中、產業高校資源聚集的核心城市房價,料不會發生太大的波動。不過,如果採取有針對性的舉措,那麼房子下跌的動能就會大大提升,例如對存量房徵收房地產稅;增收空置稅;大幅收緊貨幣;充分市場化,降低外匯管制壓制等。歸根到底,還是政策主導的產物,而現階段看來,似乎政策層面上並不希望房價發生大漲大跌的走勢。


郭施亮



一、房價會不會跌?

毫無疑問,房價肯定是會跌的,有這麼幾點依據:

1、人口的支撐將持續減弱

我國老齡化時代已經來臨,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殆盡。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青年人口仍將持續下降。沒有人口的支撐,房價自然會疲軟。



2、房地產支柱時代即將過去

我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了換軌的時期,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時代即將過去。未來必定是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作為支柱的時代。在此情況下,賦於房地產的特殊意義也就願意消雲散。

3、房價必須有遵循經濟規律

市場經濟有兩大規律,供求關係和價值定律。目前,在去庫存和炒作影響下,房地產價格推到了高位,已經背離了其經濟規律。未來,價格必然要向價值靠攏。



二、房價能夠下跌到什麼程度?

雖然未來房價必然要下調,但以何種形式下調,以及能下調到什麼程度,並不是一件容易預測的事情。

畢竟,房子是絕大多數家庭最大的資產,出於穩定的考慮,也不允許房價有大幅度的下跌。何況,貨幣還處在貶值的通道。



可以預見,除非發生大的幣制改革,否則直接性下跌是不太可能的。當然,國家會想方設法讓老百姓住房變得更加容易,房子有價無市或許是長期存在的狀態。


文言狀語

今年3月以後,房地產稅是否徵收已經沒有任何懸念,現在的未知數只是何時開徵、徵收範圍多大、稅率多高等這些問題。雖然目前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但是房價的走勢卻是每個人最關心的事情。房價會如何變化?如果房價下跌的話,會跌到什麼程度?

我們先來看有關樓市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調控。限購、限貸調控一年有餘,一線城市的樓市量價都在降。據機構統計,“317新政”實施一年,北京二手房網籤量降幅高達52.2%。價格方面,也鬆動了不少,截止目前已連跌11個月,累計跌幅接近兩成。再看其他一線城市,深圳房價環比16個月不上漲;上海的新房被限價,二手房房價跌幅約10%-20%。

第二件事,政策。房地產稅開徵已經步伐已經加快,“租售同權”得到進一步推進,全面放寬城市落戶條件,“租房落戶”正在探索……這些都可以歸為穩定房價的政策,強力告別房價暴漲的“黃金時代”。

第三件事,銀行。購房貸款利率的全面上漲。2018年的一季度還沒過完,房貸卻像是鬧起了“錢荒”,各家銀行房貸利率出現“普漲”,甚至有城市宣佈首套房貸利率最高上浮40%!與此同時,消費貸、信用貸買房都是行不通了。

目的到底是“穩房價”還是“降房價”?

每次房價瘋漲,各方通力“維穩”的時候,都會有房價將會大跌的聲音出現。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短時期內房價高增長得到了遏制,一線城市房價表現不振,甚至有所下滑,但是其它二、三線城市房價下降的幅度在短期內變化不明顯。同時,鑑於樓市價格的大幅下跌可能會引發眾多的社會、安全和金融問題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未來房價大跌出現的可能性不大。而國家調控房地產秉承了一個宗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目的實際上也只有一個,就是要保持房價穩定,讓房地產這個支柱型的產業健康發展!

馬雲曾在全球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說到:未來房子如蔥,8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可能就是房子。但事實上呢,馬雲又提到他說這話並非看衰房地產,而他真正的用意是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不要過多的陷入到買房的被動局面,給自己徒增壓力。與其把最好的年華過早用於考慮高昂的房價上,不如用更少的精力去嗨住租房尋找一處符合自己喜好的房子,下載嗨住APP,讓租房成為一件小事,讓在城市漂泊的年輕人住得好一點,擁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創新,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嗨住租房

房價真的會跌。

但談房價漲跌的意義必須建立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好比股市一樣,股市有牛熊變化,是個人都知道,股票不可能永遠漲或者永遠跌,但問題是什麼時候漲,什麼時候跌,這才是最大的價值,而這個時間點才是炒股最有價值最稀缺的信息。

房價也是一樣,脫離時間談房價漲跌也是沒意義的。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所有人都承認房價存在泡沫,但至少從目前來看,沒有一個權威的人士敢說某個時間點房價會跌。

之所以不敢說,我覺得至少有這麼幾點原因:

1、中國的房地產政策變化太快,經濟界人士往往只能以相關模型推測房價走勢,但相關模型在強力的政策面前往往很無力。謝國忠之流就是這樣倒下的。2017年的調控成果是顯著的,但2018年,風向明顯變了。其實今年又是有點這個味道,一邊調控,房貸利率仍然在漲,但一邊在人口方面放水,等於是繞開了防火牆,房價焉能不漲?

2、中國的經濟到目前為止仍然相當依賴房地產,任志強為什麼能成為“超級網紅”,屢屢言中,其實就是因為他認清了這一點,他有個著名的“夜壺論”,現在仍然適用。這一點,看土地價格就行了,看土地成交量就行了。

2018年前4個月,50城市土地出讓金達到了11882億,同比漲幅達到了48.8%。

土地的成交額是一部分,再看看地價,從下表可以看出,雖然2018年溢價有所下降,但仍然地價仍然是上漲的。

最後看看這張圖:

房地產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3、一直說的都是“穩房價”。很多地方政府在調控房地產的時候,都設置了限價,但你得看清這個限價是怎麼定義的。可以看看湖北,他們提出房價漲幅要與人均收入增速相適應。收入和房價都在增,但他倆保持一致,等於是沒漲。那麼就有問題了,收入分化是相當嚴重的,非常多的人收入增速是低於人均增速的,常常抱怨被平均。

人口有一個因素,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那就是老齡化可能會導致住房需求的下降。但這個利空其實也是有對沖的。

一個是消費升級。人們對住房的需求是不斷提高的,好的房子,人們永遠是嚮往的。你要希望住好房子,往往手中的房子是要置換出去的,甚至是兩套換一套這種都是可能的,你在小城市有多套房子,但如果你想遷移去大城市,這些房子可能只夠換首付。同樣是大城市,地段的遷移,面積的增加也會帶來購房成本的增加,很多人換房都是要額外掏錢補充購房款的。

二是家庭小型化的趨勢。以前是一大家子擠在一套房子裡,現在一對夫妻,單身可能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獨立居住空間。

這兩點在未來10年內都會保持,在這個過程中,老齡化對房價都不會構成實質性影響。


樓市微觀察

眾所周知,如果房地產投機行為日益嚴重的話,很容易積累房產泡沫,一旦被刺破後,整個房價都會暴跌,繼而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危機,那麼金十君先帶大家瞭解一下房價暴跌的後果。

1、房價暴跌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據統計,房地產貸款佔銀行總貸款的20%,房價一旦暴跌,首當其衝的肯定就是銀行,再想找銀行貸款就要更加困難了。最慘的就是那些高價買房的房奴,房價跌了,房產貶值,銀行會要求補足抵押,否則房子會被收回去重新拍賣。

最嚴重的還是,房子賣不出去,開發商無法回籠資金,導致資金鍊斷裂,只能宣佈破產倒閉,借錢給它們的金融機構就會產生大量的壞帳和資金黑洞,金融行業可能面臨崩塌,也不能放貸給其他企業,最終破壞了整個社會的流通。

2、相關行業受影響或危害經濟發展

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涉及範圍太廣了,一旦房地產出現問題,像水泥、鋼材、土地、建築施工、家居和房產中介等這些相關行業無不受到影響,隨之引發大規模的倒閉潮、失業潮。最終,投資、生產和消費紛紛減少,更是不利於經濟發展起來。

3、我國房價暗藏很多泡沫

事實上,目前我國的房價處於高企的位置,房價上漲的幅度也遠遠超出了薪資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這裡面有很多的泡沫存在。當然,基於房價過高可能會導致經濟危機,國家絕對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

4、國家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

對於當前的現狀,房地產泡沫只能是消而不破,逐步消化,不能戳破,也不能繼續吹大,最終讓房價緩慢回落或者穩定健康發展。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在國家的要求之下,各地方也都在試行和推行,比如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因地制宜地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建設;同時,一些城市也在實施精細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甚至一個城市裡的每個區/縣都不同。

5、房地產調控將持久運行

不難相信,在房產稅出臺、租購同權和租售並舉大規模推行之前,房產調控將會持續很久。今年全國兩會閉幕短短10余天內,深圳、杭州、西安、成都等逾15個城市出臺各式差別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從“賣房搖號”到“三價合一”再到“限購升級”,中國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潮風雨欲來。

綜上所述,金十君認為短期內,具有發展潛力的一二線城市房價會維持穩定,可能會出現小幅下跌,隨著土地供給和人口的增加,房價將會保持上漲趨勢;而房價保值係數較低的三四線城市,短期房價會一直上漲,但不會持久。

哪座城市將率先成為我國第5個直轄市?2018年的房價還可能降回10年前的水平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都還要通過限購限售來禁止炒房,你告訴我憑什麼跌?

別說二十年後房子如何如何不值錢,有多少人還住著二十年前的商品房?

顯然房價是炒得老高了,但是這得怪誰呢?

普通老百姓能炒得上去嗎? 大部分人都只能付個首付當個房奴,二十年三十年的還著房貸。

而有的人手裡卻有著幾十套房子,即使房價有可能跌,他們也寧可空置放著、爛著,也不願賣給剛需的人。

很多二三線城市,房屋空置率明顯偏高,人口流入增長也慢,但就是房價還老高。

一個城市房子空置率高,人口流入也少,放開二胎後新生兒增長也不見快,人口老齡化加重,可就是不見下跌,為什麼?

這要看房價大跌對哪些人不利。

1,開發商。土地成本這麼高,房價還跌,賣不出就還不了開發貸。

2,炒房客。加槓桿買了幾套房,房價下跌,不但沒了利,還要面臨銀行催債。

3,地方政府。房價下跌,開發商不來了,土地財政不靈了,地方債務怎麼辦?

4,銀行。房地產貸款佔到商業銀行總貸款的20%,地產行業如果受到重創會讓許多貸款面臨違約。

5,普通老百姓。房奴還是房奴,然揹負就像更重了。銀行和地產日子不好過,失業率就會增加,大家都不會好過。

房價下跌,適合的小跌對大家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大跌,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受影響。

因此這是上面不願意看到的。

我國對系統性風險都不會採用硬著落的方式,都會選擇軟著落,因此會用時間和增量貨幣來化解房價高的問題。

所以未來房價會跌到什麼程度?

如果一定要跌,也只會小跌緩衝。不會出現大跌,一旦有大跌的苗頭,立馬釋放利好,不信你等著看!


星星股經

說一個悲觀的說法,未來房價不會跌的。或者是比較平穩,最多是增幅很小,跌?可能性不大。

哪怕到了2030年左右人口不再增長了,還是有很多剛需的。雖然現在生二胎的不多,以後也不會太多。估計也就一半左右的人生二胎或者還要少。


房價有很多因素。主要因素還是政府。政府從房地產中收取土地轉讓費,這是個大頭。還有各種稅費,一套房產的總價值裡,,這些費用估計佔一半吧。沒有數據,也不好算,因為各地情況不同。

僅僅是房屋的建造成本,哪怕是配套設施很好的高層,估計超不過3000吧。哪怕往多了算,最多5000。還是未來十年的建造成本。建造成本在房屋總價裡一般是佔比不高的,除非保障房經適房之類的。北上廣的房價5-7萬,建造成本有多少?關鍵是地皮貴啊,稀缺資源。



但是房價也不可能一直漲下去,總會出現拐點,但不至於崩盤,像日本那樣。隨著老齡化惡加劇,少子化,人口慢慢下降,房子不會太缺的。真正的有錢人至少好幾套,沒錢的還是買不起,或者勉強湊個首付做房奴。房屋還是中國人資產的大半。特別對於大城市的人來說,房子更是重要。房價扼殺了年輕的精力、創造力,讓太多人早早步入房奴,甚至連房奴都做不得。比如在一線城市。一套房估計得五百萬吧,有點嚇人。面積小點的也得300萬,這太可怕了。普通家庭年收入20萬算不錯的,不吃不喝幾十年,還是不正常。



當然,政府也在努力,保障房就是大動作。比如我們這縣城,保障房的價格最低的大約是2100多每平米,稍微好一點的也不過2500左右。而商品房高層的在37-3800吧,普通的也在3-3500。保障房還是蠻便宜的,大約便宜不到一半。而且,保障房的供應還是比較充足的,中低收入的還是勉強可以應付和供得起的。所以,小地方也有好處,房子方面的壓力不是太大。但要是說房價跌,暫時不大可能。當然,一二線城市真的不好說,如果保障房敞開供應的話,誰都可以買,把地價、稅費壓到最低甚至基本不收,政府充分讓利於民的話,其實保障房真的用不了多少錢。哪怕是北上廣深杭州等。再多的話就不說了。



房子本來就是公民權,也是必需品,其實不大適合作為商品。它是老百姓的居住權,和生存權、安全、發展權、教育權、選舉權被選舉權等類似,屬於基本權利。生在中國,或者別的國家,這應該是基本的人權。雖然我們做的不太好,但已經在努力了。至於未來漲還是跌,主要還是看政府工作的力度和決心。

就此打住,多說無益。


大俠來也

未來的房價會跌到什麼程度,我沒法預估,但房價的拐點,我基本能預測一下。聯合國認為,中國人口在2023年達到14億的頂峰之後開始負增長。
也就是說,在過五年中國房子的剛性需求和人口的增長,會在節點上達到某種平衡。

這樣房價就沒有繼續往上漲的助推力,必經房子是用來住的,人口負增長了,你造房子賣給誰呀!


我舉幾個例子來證明房價在拐點後,必定會下跌理由。

①國家放開二孩後,沒有產生明顯的嬰兒潮,也就是說聯合國認為中國人口拐點的時間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②據統計到2023年,我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將達到50平米,已經超過發達國家的人均居住面積,當然這裡面房地產公司居首功。

③當人均居住面積達到飽和後,人們不會在積極去購房,因為剛性需求沒有了。到時除了幾個一線城市,房價有人口流入的需求會保持一定的平衡。剩下的二,三線城市房價肯定跌,誰也攔不住,擋不住,就看跌的程度。

④10一15年後,中國的房價還要面臨一次大跌,因為到時人口還有一次斷崖式的下降。那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會留下一大批沒到期的產權房,到那時租房絕對比賣房划算。

⑤我個人估計,2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房價肯定是現在的50%,或許更底,因為這是歷史潮流。
人囗老齡化,人口負增長,是房價下跌的兩個必然因素。




如果,你賣房是用來自己住的,那請你大大方方買。如果,你買房是用來搞投機坐等漲價賺錢,請你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