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究竟是一種方言還是一種語言?

missja

這麼說吧,從政治的角度,粵語是方言而不是語言。在學術的角度,粵語滿足一切關於語言的定義,他就是一門語言。

粵語,有結構嚴謹和邏輯嚴密的詞彙系統,語法系統以及語音系統,他就是不折不扣的語言。他的詞彙系統(大量普通話不再使用的古漢語詞彙粵語至今依然保留)和語法系統(古漢語的倒裝語句之類的語法粵語依然是常用)更接近於傳統漢語,而至於語音系統,他顯然較之普通話要來的更為豐富全面。

至於粵語的歷史與普通話相比,呵呵呵,在此不再絮言。而至於使用的覆蓋範圍,在普通話被定為“官方語言”、“國語”之前,其使用的地域範疇和人口數量還真的未必是全國最具廣泛性和最具覆蓋面的。

即便至今,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地區也不見得會比其他非普通話的“母語”地區覆蓋面要廣大。

另外,在學術上,沒有任何一種定義認為只有“國語”又或者“官方語言”才算是語言的。如果照這麼算,全世界現存的語言(只能算官方語言的話)也就不過聊聊數百種,而實際上呢,據聯合國統計,現存的就有六千多種語言,注意這六千多種是“語言”而不是“方言”!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存在著粵語是否語言的質疑呢?!因為他是除普通話之外影響力最大的一類漢語分支語系。而其實,閩南語、客家語也是一種語言,起碼臺灣(這一地方政府)是這麼認定的。

所有的相關爭議的出發點其實都不過是“政治地位”立場出發的觀點和看待,必須具有政治標籤(官方的語言)的才算是語言,於是好吧,在我們的政治生態內,除普通話之外其他的都不過是“方言”。

在這個立場而言,粵語你“敢”是語言?!在這立場而言,所謂“語言”的概念和內涵已經超越了學術而至於政治的範疇和領域了。在只有官方語言才算是語言,其他都是其次的方言的政治立場上,顯然,粵語不“敢”是、也不能是語言,因為他不具備正統的政治色彩!

其實在這個立場上去闡述學術概念,是頗危險的,不是嗎?國語是語言,其他是方言,那麼引申下去,說國語的就是根正苗紅,說方言的就是牛鬼蛇神?

其實討論這個問題本身,許多人也確實是這麼認為並據此為討論的出發點的。

最後以一句話給自己的觀點做一總結:學術意義上的語言(即便是所謂的方言)的傳承往往要遠超某種階段性政體特色所認定的語言的地位及其影響力的。而語言傳承的自身,也並不以某一個時期甚而某一個時代的觀念為轉移。

文化的力量及其影響力永遠在政體意志的覆蓋範圍之外!

粵語以及其他漢語系內語言是否方言的問題,歷史和未來會給出確切的答案!


用戶51817793979

先亮答案:粵語是漢民族語言中的一種方言,語言的涵蓋範圍中就包括方言,所以粵語既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方言,二者不衝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向大家科普一下。目前中國的語言學家對於漢語方言的劃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有人劃分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而本文我所闡述的觀點,是引用將全國語言劃分為七大方言區,這個範圍內的!

一、語言與方言的區別:

從定義上講:

1.語言泛指一切我們能夠進行交流的語言,英語、俄語、漢語、方言、黑話、特殊意義的單音節詞語、網絡流行語,只要是你說出了,有人能夠聽懂,並且以相同的方式與你交流,這就是語言。

2.方言在定義上,本身就包括在語言中了,是語言的變體(離不開語言的範圍!)。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但是不論方言具有何種性質!所有的方言實際上都可以被稱作或視作語言!

二、七大方言區:

按照七大方言區的劃分,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粵方言,下面一共有五片方言區分別是:廣府片、四邑片、高陽片、勾漏片、吳化片之分。

而粵方言又稱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當地人叫白話,以珠江三角洲為分佈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北美洲、英國、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也有媒體認為,在廣東省的1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

(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注:豆漿的奶爸守則,不一樣的奶爸,不一樣的豆漿!!!)


豆漿的奶爸守則

這個問題問的不太好,方言說語言的變體,所以方言也是一種語言

不過,這個問題應該說粵語是不是普通話得方言吧?先在這提出我的答案吧,粵語不是方言,是語言。這是毫無疑問的,並且粵語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語言,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僅次於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

先來說說語言系屬的分類吧,不過現在對於語言的細分還有

語系➡️語族➡️ 語支➡️語言(語種)➡️方言➡️次方言

把粵語套進去上述的語言樹的話,就如下:

  • 漢藏語系
    • 漢語族
      • 官話
        • 東北官話
        • 北京官話
          • 現代標準漢語
            • 普通話
        • 冀魯官話
        • 膠遼官話
        • 江淮官話
        • 中原官話
        • 蘭銀官話
        • 西南官話
      • 吳語
      • 粵語
        • 粵海片
        • 莞寶粵語
        • 羅廣粵語
        • 四邑粵語
        • 高陽粵語
      • 閩語
      • 客家語
      • 贛語
      • 湘語
    • 藏緬語族
    • 壯侗語族
    • 苗瑤語族


在網上找到一張圖,分類不太相同,不過也可以看出粵語和普通話的關係

前面已經說過了,在這再說一遍吧,粵語是語言,不是方言。


遊戲lord

由於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與西方有分歧,故粵語屬於一門獨立的語言抑或是一門方言尚有爭議,在國內就認為是方言,在國外看來就是一種語言。

(圖片來自網絡)

粵語,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又稱為廣東話、廣府話、白話,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

秦朝滅亡後,南海郡尉趙佗兼併桂林郡和象郡稱王,建立了短暫的南越國。這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語言,也是今天港澳和兩廣地區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圖片來自網絡)

現今在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廣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或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小區中廣泛使用。


閣中論史

聯合國工作語言

在聯合國的所有會議、官方文件,以及有關記錄、事務中可以使用的語言稱為聯合國工作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共有6種: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與西班牙語。

誰在說粵語被聯合國怎樣怎樣,就乾死他,多久的傳言了,那只是一些人利用了聯合國發表的文章斷章取義,讓後就各種吹。


路徑Daaaa

我覺得粵語就是一方言,如果要是語言的 話國家就會以它為標準。語言就是讓人溝通起來順口,順耳。好學易懂。只是現在廣東這個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發展比內地快許多倍不止,學習粵語是為改革開放以後流行的方言。因為在本地農民廣東改革徵收土地,房屋等發財,還有慢慢開工廠。老闆和他親戚不懂普通話所以就招工的時候就要求會粵語優先考慮。後來慢慢就發展了能說粵語可以找到工作了。後來就在社會流行,印刷書本等。但是一直以來粵語不能載入教科書中。所以我還是覺粵語是一種方言。


大崀山春哥

講廣州語的多少人,潮州話的多少人,客家話當然多少人,這些都是粵語

講四川話的又有多少人,

粵語出名,只因香港廣東富裕。

所以那些講粵語的感覺自己的話已經是國語了

講歷史肯定北方悠久,現在以普通話定為了國語,那就應該人人都去學。而且必須會講寫。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方言,但很多人都願意去講國語。因為這是跟外人溝通。這是一種禮貌。貌似講廣州話者,很多都不願意去學習。

但他們願意去學英語。


龍馬123038117

粵語只是漢語的方言,或許是更古老的漢語,但絕對不是什麼另一種語言,那是妄圖分裂肢解我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別有用心的人,提出的荒唐論調!因為粵語本身沒有獨立的文字和區別於漢語的任何標誌,只是與目前的普通話發音有所不同而已!中華地域廣闊,像粵語這樣的方言,發音與普通話不同的,還有很多種,並且,數前年來,中國各地方言多如牛毛,每個方言區,十里不同音,幾乎是普遍現象!但這些大大小小的方言,都是以漢語為依據,離不開漢語言體系!


revenge2018

看了大量的評論,只想說還得多多加強語文的學習。語言?方言?語種?明明就是一些定義非常簡單且又基礎的詞彙,怎麼就是有人搞不清楚它們的詞義。換個詞彙來思考。紅腹錦雞被聯合國認定為雞。紅腹錦雞究竟是一種雞還是一種鳥類?紅腹錦雞不屬於雉科?家雞和紅腹錦雞不是同一科屬?家雞不過比較常見雉科動物,所以被人們認定為雉科的代表動物。那紅腹錦雞就因為不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或因為它長的和家雞不一樣所以它就不屬於雉科?


青巒繪雨

誰的語言有槍🔫,誰的語言就是國語。好好查一下Mandarin這個詞,把解釋看全了,就知道自己有沒有認賊作父。(有點扯遠了)

通俗來講,影響力大的就是語言,影響力小的就是方言。這裡我就不扯什麼秦漢時期,中原雅言等歷史,就請大家去哈佛官網去看一下,人家都有粵語課程。就憑這一點,粵語的影響力小嗎?

大家好好上前程無憂搜一下“粵語”或者“廣東話”,你就會發現國內不止一個省有“粵語培訓班”。影響力還小嗎?

歡迎大家前來討論,吵架或者心懷不軌的就請不要發言了,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