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突然之間有微博賬號報料,說阿里的新人入職要有“破冰儀式”,而且這個儀式涉及隱私,比較低俗,涉嫌對女性員工的騷擾。
微博爆料之後,這個信息在幾個小時內迅速傳播,到5月22日,微博已經做了多層次的大V轉發,知乎也做了誘導性提問,甚至上了知乎熱搜。
之後,阿里迅速做了澄清,網傳圖片信息是一家成都公司,這家公司和阿里的關係僅僅是正在代理阿里的某款產品。其行為不能代表阿里。
一個代理阿里產品的公司,怎麼突然就成為互聯網熱點,引發對阿里入職文化,乃至阿里文化的質疑呢?我們隱約看到了策劃的影子。
一、莫名其妙的熱點
阿里巴巴入職培訓核心是幫助新員工瞭解阿里歷史、熟悉阿里巴巴的價值觀,所有課程設計遵循科學、積極和文明的準則,並有嚴格的審核程序。
針對冒用阿里名義,以及以此損害阿里名譽的行為,我們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那麼,這個事情怎麼給安到阿里的身上了呢?有消息稱,這次被曝光的是成都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代理了阿里的一款產品。
事實是這樣,這個熱點就有點意思了。代理了阿里的產品就可以安到阿里頭上,那麼中國一家給美國白宮供貨窗簾的公司發生性醜聞,新聞就可以說美國白宮發生性醜聞,甚至特朗普性醜聞了。
這完全沒有邏輯。屬於有意製造轟動熱點。
不過,這件事能夠傳播,說明一些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的裡面確實存在類似的問題。
2017年1月11日,在騰訊即時通訊應用部年會上,一個不雅游戲環節圖片曝光。圖片顯示,參與遊戲的男員工雙腿夾住礦泉水瓶,女生雙膝跪地、試圖用嘴巴打開瓶蓋……
照片和視頻傳出後,不少網友表示憤慨,並斥責這一遊戲環節的低俗粗陋。之後騰訊官方就此事件致歉,稱公司內部已達成處理結果,對騰訊即時通訊應用部的負責人和事件相關負責人進行記過處分。
還有一些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價值觀如出一轍。
2012年1月15日,凡客巔峰時期的年會上,蒼井空意外亮相,瞬間引爆氣氛。而包括凡客CEO陳年、小米科技老總雷軍、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等紛紛上臺與之擁抱,表示久仰已久。
而沒有被媒體爆出的事情更多,譬如某知名IT公司的大量員工集體在東莞做某種娛樂被抓,就在不公開的場合傳播了好幾年。
那些更嚴重,更直接的問題沒有成為熱點,而僅僅是與阿里有業務關係的公司出問題,就被搞成互聯網熱點,這顯然不正常。所以,這次熱點是人為製造的,策劃的痕跡隱藏其中。
二、教科書的操作手法
既然有策劃,就難免留下蛛絲馬跡。那麼這次熱點是如何傳播製造的呢?
首先,5月21日,一個名為“小嶋芹菜”的小ID發言爆料,貼出圖片。
然後,@鵝廠坊間八卦、@偶像應援社、@snapikaross等博主對爆料微博進行轉發或對事件二次爆料,在本次事件的傳播中起到重要作用。@鵝廠坊間八卦的粉絲有20多萬,屬於大V轉發。
從傳播層次看,這個轉發是多輪的,在微博形成集中的傳播熱點。
微博之後,這個熱點開始在知乎引爆。
有人在知乎發出問題,而有意思的是,這個問題在關注並不多,回答並不多的情況下,就進入到了知乎熱搜,開始在知乎發酵。
這個傳播過程是標準的熱點製造過程。首先話題選擇的引爆點是大眾關注的性,找的傳播人群是職場新人和職場被欺負壓迫的人,尋找認同感。而碰瓷的公司,是中國最知名互聯網公司阿里。在熱點製造上選擇了最容易熱的點。
而後期的傳播路徑是經典的公關傳播路徑,在微博引爆,大V轉發,知乎再引爆之後,如果不是阿里立即澄清,下一步就該自媒體傳播,傳統媒體跟進了。
操作的手法如此經典,引爆的點如此準,這個事情策劃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了。幾乎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操作手法。
三、幕後黑手猜測之一二三
既然這個事情像教科書一樣操作,那麼必然是專業的公關公司所為,而專業公關公司不是做慈善的,這樣操作顯然是有目的的。那麼它們的目的是什麼,幕後黑手又是誰呢?
筆者不是福爾摩斯,不能確切的找出黑手,不過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誰是受益者,誰就有可能是幕後黑手。而這個熱點的受益者可能有三類。
第一類黑手,我們猜測是阿里同行業的直接競爭對手。直接競爭對手和阿里是同一個飯碗吃飯,你多吃一口,我少吃一口。而利用這個事件,引發對阿里的負面公關,引發大眾對阿里的反感,就可以影響到阿里的業務。如果大家不在阿里買東西,那麼就要到競爭對手那裡去買。製造這個熱點就有實際利益了。
第二類黑手,我們猜測是阿里同規模,但是細分行業不同的競爭者。阿里最近的股價不錯,到了204美元之後,持續高位振盪,現在依然有5000萬億美元的市值。而阿里競爭對手的股價和市值這段事件在持續下跌,市值縮水。
在這個時候,通過低成本的輿論抹黑阿里,再配合一些資本市場的動作,可以打壓一下阿里的股價,提高自己的地位。
第三類黑手,我們猜測是與阿里業務和競爭無關,但是需要轉移熱點的企業。
這類企業與阿里沒有直接競爭關係,但是其策劃者目前正在被負面新聞困擾,面臨危機公關。這個時候製造熱點轉移一下公眾的注意力,轉移輿論壓力,圍魏救趙。大家都關注阿里了,就不會關注它們公司遇到的公關危機了。從種種跡象看,第三類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所以,這次“破冰”事件,更像是一次借題發揮的抹黑,是一次明顯的公關策劃事件,其策劃者有目的。
阿里因為公司太大、業績太好,市值太高,知名度太高,不幸成為靶子。這就是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吧。
閱讀更多 maomaobear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