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的直隸總督這一職務到底有多險要?

蓬島仙師

直隸總督一職不僅在晚清地位重要,即使在清朝中前期,直隸總督一職也是非常重要的。直隸總督地位顯要,與直隸的地理位置重要有很大關係,在清朝,直隸因為在地理上拱衛京畿,所以被當時的人們稱之為“形勢較其他省為要,體制亦較其他行省為肅”,直隸也因而被認為是行省領袖,故而直隸的軍政長官直隸總督也被認為是“疆臣之首”,清朝中前期一共有八位總督,直隸總督地位最為顯要。

晚清的時候,直隸總督一職更加重要,因為晚清時期直隸總督一職的責任發生了一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新的比較重要的職責。特別是在李鴻章兼任直隸總督後,北洋大臣也由其兼任,北洋大臣初期管理登州、牛莊、營口三口的通商事宜,後來擴展至整個清王朝的對外交涉,因而當時一度有人認為直隸總督實際上已經有成為第二衙門的趨勢。

也正是因為直隸總督一職的重要性,所以晚清時期,滿漢之間、湘淮之間對於直隸總督競相爭奪。

晚清直隸總督一職之所以能夠長期顯要還與李鴻章的長期經營有很大關係,李鴻章在接過曾國藩的直隸總督印信後在總督位置上面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期間,李鴻章依託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一職,練海軍,開展對外交涉,因而導致當時許多外國人認為李鴻章是中國的“副王”,列強對華交涉時一般只認李鴻章。甲午戰後,庚子國變後,出來收拾殘局的都是李鴻章,這一點是清廷當中其他大臣所做不到的。

朝中御史一度建議限制李鴻章的直隸總督的權力,甚至有人建議過設立直隸巡撫一職,以“少分總督之權”,不過都沒有付諸實施。

晚清直隸總督的權力擴展既是時勢使然,也與李鴻章個人的政治經營有很大關係,所謂北洋軍閥,實際上源頭在李北洋,而不是在袁北洋。


青年史學家

清廷前期直隸總督

三資輔為政,屏藩衛帝京

直隸總督,清八大總督之一,人稱“制臺、 督憲” ,一般是正二品,如果加兵部尚書銜則為從一品,府治位於河北保定,清順治十八年所設,其職能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管轄範圍大概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分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不過直隸總督其管轄範圍要寬點。清前期直隸總督其作用主要總督軍務,拱衛京師,維護京師周邊的社會安定。



清廷後期的直隸總督

北吞大漠,南亙黃河,中更九水合環;五洲稱雄,西嶽東瀛一屏障。

內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後兩師生。


清朝後期的直隸總督不管是職能還是管轄範圍都增加不少,而一舉成為天下第一總督,前期也說是八大總督之首,但其權力和管轄範圍都不如後期。後期由於外國列強的入侵,而清廷自身能力不夠,不善於與外國列強打交道,而當時的直隸總督曾國藩,李鴻章,這些都是搞洋務的老手,於是清廷不得不依附他們,為了與列強交涉,也不得不加強直隸總督的權力,不僅讓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而且還兼著海疆防務,統領北洋水師,也就是說,直隸總督的職能不僅沒有變而且還增加了外交,通商,海防等職務,致使外國列強可以直接與直隸總督談判,立約。而直隸總督的管轄區域也達7州104個縣,行政區伸展到內蒙古、山東、奉天、山西境內的一部分,南北長2600餘里,東西寬1200餘里。


特別是李鴻章在直隸總督的任上,讓總督的權力達到了最高峰。讓其不僅具有拱衛京師這一職能,而且還捏住了清廷的外交 和海防的命門,其權力之大,完全是一方諸侯,要錢有錢,要權有權,要軍隊有軍隊,這時與其他總督的距離也就拉的更開了,此時的直隸總督才是實至名歸的八督之首。


史話傳奇

晚清時的直隸總督這一職務到底有多險要?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直隸總督是個什麼樣的官職?有哪些職權?晚清時期何人擔任過這一職務等這些問題,可能才會對這一問題有一個粗略的認識。

(李鴻章像)

首先,直隸總督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又有哪些職權呢?直隸,經常看古裝歷史劇或者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應該不太陌生,每當提到直隸或者直隸總督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很厲害的樣子。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們知道,直隸省是清王朝的畿輔之地,在政治、軍事和地理位置等方面來說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因此也有“直隸為各省領袖”等說法。因為其非常重要,不僅清朝統治者對其非常重視,其職位在官員的心目中也非其他省區能比。即使是到了晚清也是有過之無不及。所以,能夠擔任直隸總督的人通常都是皇帝特別器重的心腹大臣。即使是在清朝的前中期,直隸總督的權利和地位也並不小。到了清末,新政實行,清政府在外交、海防、洋務、交通、電訊、學堂、新軍、通商等等方面越來越依賴於有能力有見識的大臣,直隸總督統管的事務越來越多,權利也變得越來越大了。19世紀70年代後,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在直隸地區開辦了開平礦務局,擴充了天津機器局等,袁世凱繼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後,又大力興辦實業,獲得清政府一系列頭銜。所以,直隸總督的權利其實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

(曾國藩像)

那麼,晚清以來有哪些人擔任過直隸總督的這一官職呢?從相關的資料來看,從晚清直隸總督的任用情況看,實際履職並有一定影響的官員依次有:琦善、桂良、譚廷襄、劉長佑、曾國藩、 李鴻章、榮祿、裕祿、李鴻章(再任)、袁世凱、楊士驤、陳夔龍等人。從任用的人員上來看,擔任直隸總督的人選大多是滿蒙貴族,這也再次突出了這一官職的重要性。

(直隸總督署)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直隸總督不僅因為其所管轄的地理位置十分緊要,涉及到拱衛京畿重地等作用,而且還有著極其廣泛和重大的權利,直接管理著清政府的內政外交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了。所以,我們怎麼能說它不險要呢?

1、朱誠如、王天有,明清論叢(第11輯),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版。

2、衡志義,清代直隸總督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3、池子華,中國近代史論稿,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4、王逸峰.直隸總督袁世凱籌集北洋軍費途徑分析[J].史學月刊,2009年第5期。

5、吳寶曉,19世紀的地方政府與荒政——兼論李鴻章在直隸的賑災活動,安徽史學,2007年第6期。

6、楊學新,清末直隸總督與外籍教習,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回答者:孫啟平,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季我努學社

直隸總督是清朝位高權重的官職,在有清一代都是呼風喚雨的人物。那麼,直隸總督這一職務在晚清時代到底有多險要呢?大家隨我一起來看看就知道啦!


地處京畿要地,護衛清廷安全

說道直隸總督這個官職,我們必須首先要搞清楚清朝的直隸是位於哪個位置。直隸是清朝時期一個極其重要的行政省份,它的轄區大概是今天的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直接與清朝京師北京城相鄰,而且還是包圍了整個北京城。

直隸地處京畿要地,任何敵人想要從任何地方(空襲不算,當時還沒有飛機)攻入北京城,那麼必須首先得進入直隸的地界,從直隸攻入北京城。所以直隸作為拱衛北京城的重要省份,直隸總督就擔負著護衛清廷安全的重要責任了。


直隸總督所轄區域大權力大

在清朝的八大總督裡面,所轄區域大多數都是兩個省份,而直隸總督所轄的卻是三個省份。除了當時的直隸省之外,直隸總督還管轄著山東與河南。直隸,山東,河南這三個省份的軍政要務全部都繫於直隸總督一人之手。


而且清朝的其他總督,基本上都有相應的巡撫作為制衡,以此來遏制總督的權力。但是對於直隸總督而言,在直隸並沒巡撫,因此直隸總督成為了沒有約束的真正一把手。可以說,在直隸這一塊範圍內,直隸總督就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晚清直隸總督多是千古名人

晚清時期的直隸總督,大多數都是千古名人。

第一個著名的直隸總督便是曾國藩了。曾國藩在同治七年七月由兩江總督改任直隸總督,雖然只當了二年零二個月,但是卻足以直隸總督這個位置增添光彩。

第二個著名的直隸總督是李鴻章。李鴻章從光緒九年開始擔任直隸總督,光緒二十一年從直隸總督任上調離,總共十一年,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名聲足以說明一切。

第三個著名的直隸總督便是袁世凱了。袁世凱多次擔任直隸總督,但是又多次被調離,從這其中可以看出清廷對袁世凱的複雜心態。袁世凱的知名度就不用多說了,中國人應該都知道他。


我的結語

直隸總督一直在清朝歷來都是位高權重的,到了晚清時期更加的險要非常,所以基本上都是清廷非常器重的心腹官員來擔任。要不然,哪個對清廷有異心的官員想要造反,清廷就算不被覆滅,至少也會遭到沉重的打擊。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直隸總督府所管轄的地區是那些。


直隸轄區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內蒙古的一部分。從地理位置來看,直隸是天子腳下的重地,其地位尤為重要,直隸總督經歷了由中央直轄到地方統轄的過渡時期。統兵是總督的專責,直隸總督統兵除了維護地方安全外,還負責保衛京師的重任,因此當時有詩云:“三資輔為政,屏藩衛帝京。”說明朝廷對直隸總督統兵保衛京師格外關注。直隸直接關係到京城的安危,對皇帝來說可謂是至關重要。後來兼任北洋大臣一職,更是讓直隸總督集軍事,行政,鹽務,河道,北洋大臣與一身,權利位於九大總督之首。

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晚清著名的重臣都前後擔任過直隸總督一職。
曾國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