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課堂】育雛期內雛雞常見病及防治,養雞人學習!

一、雞白痢病

雛雞患病後,精神萎頓,厭食,翼下垂,腹瀉,排出白色稀糞,洩殖腔附近的絨毛為排洩物所粘著。剖檢後可見卵黃吸收緩慢,心肌、肺、腸和肌胃有壞死灶或結節,肝有小出血點和灶性壞死。

此病多發生於2—3周齡的雛雞。能從肝、肺、心等內臟器官的結節易分離出病原菌。本病的防治方法是:在病雛的飼料中可添加0.01—0.02%的痢特靈,連續喂7天,必要時可繼續餵給。

拌料時要充分混合均勻,以防發生中毒;土黴素的用量為每隻雛雞每天喂0.02—0.03%克;氯黴素的用量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0.02—0.05%,連喂3—4天。

【養雞課堂】育雛期內雛雞常見病及防治,養雞人學習!

二、溫度過高或過低

由於雛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全,對溫度的調節機能較弱,還難以適應外界溫度和溼度的急劇變化。

溫度過高或受熱時,雛雞呼吸頻速,張口呼吸,呈現呼吸困難,體溫升高,足肢不完全或完全麻痺,軀幹和頸部肌肉痙攣。死後剖檢可見腦膜充血和點狀出血,大腦充血和水腫。

溫度過低雛雞受冷時,擁擠成堆,羽毛松亂,發抖,神態抑鬱,有時出現痙攣,呼吸頻率減慢。急性病程通常幾小時即死亡。死後剖檢可見皮下、肌肉、腦膜和腦組織貧血;肝臟、腸繫膜、腺胃、肺等鬱血。

在雛雞出殼時育雛溫度應保持在30℃—32℃左右。

溫度要穩定,夜間應比白天提高溫度1℃—2℃。

室溫應隨雛雞日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通常下降的速度大致是每週降低1℃—2℃。

但須視雛雞體格強弱而定,在雛雞比較弱時,室溫的下降可稍延緩幾天。雛雞生長至8周齡後,育雛室內溫度要保持在18℃—20℃左右。

三、副傷寒病

此病常發生於2周齡以內的雛雞,該病表現突發病,下痢,洩殖腔周圍為糞便所粘汙,發生漿液—膿性結膜炎,眼半閉或全閉,間有呼吸困難。

剖檢後,主要病變是肝臟腫大,邊緣鈍圓,包膜上附有纖維素性薄膜,肝實質帶有細小的灰黃色壞死灶;小腸粘膜水腫,局部充血,常伴有點狀出血。從肝及其它內臟器官可分離出各種沙門氏菌。

該病防治方法:雛雞患病後,可內服氯黴素或金黴素、土黴素。氯黴素每次10—15毫克/只;土黴素每次5—15毫克/只劑量,每天2—3次,連喂5—6天為一個療程。還可用呋喃唑酮,以含藥量為0.04%的乾粉料喂服,連用7天。

四、黃麴黴菌病

患病後,病雛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張口呼吸,呼吸時發出嘎嘎聲,晚上尤為響亮。

剖檢可見肺部和氣囊有粟粒大至綠豆大的黃白色小結節,有時肉眼可見到灰黃色或黃綠色甚至黑色的黴菌菌絲體,特別是氣管、氣囊和肺組織的病灶最為明顯。除肺和氣囊外,胸膜、腹腔、腸繫膜等也可見到此種結節。鏡檢病理組織,一般可發現黴菌孢子和菌絲體。

防治方法:制黴菌素,在陰雨潮溼季節,常患有本病的雞場,可按每隻雛雞的日用量2—3毫克拌在飼料中餵給,喂3天停2天,連續使用2—3個療程。

【養雞課堂】育雛期內雛雞常見病及防治,養雞人學習!

五、黴形體病

該病常大批感染,其特徵性的症狀是流粘液性鼻液、咳嗽、打噴嚏,夜間更為明顯,後期有氣管羅音和張口呼吸,一般病程較長,約1—2個月或更長。

剖檢可見眶下竇粘膜水腫、充血和出血,竇腔內含有透明或混濁的粘液。鼻孔、氣管、支氣管和氣囊有卡他性滲出液。

六、傳染性支氣管炎

病雛表現為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難和出現呼吸羅音,眼瞼和鼻竇腫脹。剖檢後可見氣管內有粘稠分泌物。氣管壁有粘性或纖維素性滲出物。

本病一般成群感染,幼雛死亡率可達25%,而6周齡以上的雞,其死亡率很低。本病的防治方法:本病到目前為止,尚無特殊療法。在該病流行地區,要注意嚴格隔離雞群,加強飼養管理,育雛期幼雛的舍溫可提高50F,供給良好的飼料和飲水。另可用抗菌素3—5天,以防繼發性細菌感染。也可用弱毒疫苗滴鼻或氣霧免疫。

七、呋喃類藥物中毒

中毒後的病雛,其症狀表現為精神沉鬱,閉眼,很快出現神經症狀,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倒地,兩腳抽搐,角弓反張,很快死亡。剖檢後可見口腔有黃白色粘液,嗉囊擴張,肌胃角質膜易於剝落。

八、食鹽中毒

飼料中的含鹽量達3%時,或每公斤體重食入4克食鹽時,即可引起食鹽中毒。

中毒後的病雛表現為極度興奮,呼吸與脈搏加快,運動失調,兩腳無力,行走困難,甚至癱瘓,口鼻流粘性分泌物,渴欲極度增加。

剖檢後可見腺胃粘膜充血,十二指腸及小腸明顯充血或出血。皮下組織和肺水腫,腹腔和心包積水,心臟有小點出血。

九、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缺乏症

病雛主要表現生長髮育停滯,畏寒,體溫常降至40℃以下,常有大批死亡。

該病剖檢後可見肌肉蒼白和萎縮,血液稀薄、顏色變淡、凝固緩慢,心冠溝、皮下等脂肪組織消失,並呈現膠樣浸潤,常有水腫,腹腔和心包積液。

【養雞課堂】育雛期內雛雞常見病及防治,養雞人學習!

十、氧化碳球蟲病

此病主要發生於20—45日齡的雛雞。患病後,病雛精神沉鬱,羽毛松亂,下痢,糞便呈棕紅色。盲腸球蟲主要侵害盲腸。表現為盲腸腫大,並充滿血液,盲腸上皮增厚。

其他球蟲主要侵害小腸。在腸粘膜中有點狀小病灶或小結節,甚至潰瘍。有時可見腸壁水腫和增厚,粘膜表面有血性滲出物。

十一、雞痘

十二、維生素A缺乏症

本病於2周齡時見生長髮育遲滯,3周齡時表現衰弱,運動失調,羽毛蓬亂,眼瞼腫脹,並有豆腐渣樣物,上下眼瞼被分泌物粘合。病程較長的有乾眼病、眼球下陷。

剖檢後可見鼻腔、口腔、食道有小的白色膿皰或潰瘍。腎灰白色,有尿酸鹽沉積,應注意補喂紅蘿蔔、三葉草等富含維生素A的青綠飼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