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是怎麼死的?

凌雲露

我們知道在古代,皇帝只要一登基,就需要著手陵墓的修建,雖然大臣們口中叫喊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和百官心裡都清楚的像明鏡一樣,人固有一死,早晚都會撒手而去的。

皇帝們的衣食起居都是頂級奢華的,身體一般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也免不了惡性疾病的突發,短短几天就撒手人寰。清朝的嘉慶皇帝,就是這樣突然離世的。

在嘉慶25年的夏天,酷暑炎炎,按例皇帝后嬪妃們,都會到承德的避暑山莊來乘涼。可是,意外突然降臨,嘉慶皇帝得了急病,突然暴斃。這可讓文物群臣、後宮嬪妃們急壞了。

當然,最急的還是皇子,後來的道光帝。因為他們遠離京城,而且連下葬的棺材都沒有。於是急忙下達八百里急報,讓留在京城的大臣們趕緊趕製棺材。

可是,酷暑炎炎的夏日,如果屍體不趕緊下葬,很快就會腐爛,哪裡有什麼時間趕製棺材。於是駐京的大臣回信說,在皇宮中有一金絲楠木製成的棺材,本是為當年乾隆皇帝準備的,後來沒有用上,一直在後宮中擺放著。

來不及多想,就讓人們把棺材運到避暑山莊,給駕崩的嘉慶帝用。在加急運送後,於第七天時送達承德。不過,又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了。這麼大的棺材,如何運回北京城?

按照清朝的祖制,皇帝去世的喪葬儀式有著嚴格的規定,首先由72人把其運出東門,然後還需要64個人高舉幡旗,後面還需要1600個人組成的儀仗隊,再後面的是八旗軍隊,最後才是文武群臣。

可是,這麼匆忙加上這麼遠的距離,該如何是好?最終,他們找來了將近8000人,分成了3個批次,走一段路換一批人,就這樣,聲勢浩大,浩浩蕩蕩地將嘉慶帝的棺材運送會北京,順利下葬在清東陵。

對於嘉慶帝的死因可以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得了急病,有人說他是在外狩獵時被閃電擊中,總之,這是一個謎團。


文史長河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820年),年號為嘉慶,是清朝自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其統治時期正值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一位較之前幾任君主稍顯平庸的皇帝。

嘉慶皇帝死於嘉慶二十五年在避暑山莊避暑期間,關於其死因,坊間有很多撲朔迷離的傳聞,有的人說嘉慶皇帝死於“觸電”,不幸被雷擊中故而身亡,有的人說嘉慶皇帝是在圍獵結束之後回京圖中被雷擊中的,這種與自然現象聯繫在一起的死因往往最能吸引人們的探知慾,不少人由此以訛傳訛,將嘉慶皇帝的死傳的更加神乎其神。在此,筆者就帶領大家從《清史稿》和《清實錄》這兩部權威性書籍中查找關於嘉慶皇帝死因的說法。

《清史稿》的記述如下:“(嘉慶二十五年)秋七月……戊寅,駐蹕避暑山莊。己卯,上不豫,鄉夕大漸。宣詔立皇次子智親王為皇太子。日加戌,上崩於行宮,年六十有一。”

根據這段敘述可知,嘉慶皇帝不像是突然死亡的,而是在生病了一段時間之後死在行宮的,期間還確立了太子。

《清實錄》的記載則為:“(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己卯,上不豫。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朝夕侍側。上仍治事如常,以詹事府少詹事朱士彥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翰林院侍讀學士顧皋為詹事府詹事。向夕,上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那木多布齋、軍機大臣託津戔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戌刻,上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

可見,與《清史稿》的記載相似且更加詳細,嘉慶皇帝在死前有過一段生病的時間,在此期間還完成了對接班人的選任和對後事的安排,被雷擊中、突然死去說似不能成立。較之這種說法,筆者更傾向於認為嘉慶皇帝是在避暑期間突發疾病而亡。


國家人文歷史



嘉慶並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的一生都在不得已中間度過,曾經迷茫過,曾經奮鬥過,曾經掙扎過,最後卻只有在無奈中死去。

當他36歲,坐上皇位的那一天,他並不快樂。因為在他的背後,還有一個太上皇存在。他不過是一個傀儡,關於朝廷大事,他說了不算。

太上皇乾隆剛剛死去,嘉慶馬上處死了和珅。接下來又用七年鎮壓了白蓮教起義,但清朝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嘉慶也想了很多辦法來挽救清政府衰敗的命運,包括高調反腐,但最終都失敗了。

從此嘉慶皇帝就心灰意冷了,大概從這時起,他也就離死不遠了。



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

應該說清朝的皇帝從整體上來看,身體素質都是很好的。

權力就是最好的春藥,當嘉慶沉迷在權力之中,為大清命運拼搏的日子裡,他的身體一直都很好。

當嘉慶對社會的腐敗,無能為力、心灰意冷的時候,他的健康情況就開始急劇下滑。再加上年紀也不小了,身體狀況就不容樂觀。

除了每年的秋季參加木蘭圍獵外,嘉慶的精神一直鬱鬱寡歡。眼看清朝一天天衰敗,而他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撐夢想,也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間。



1820年8月25日,嘉慶皇帝按照舊例,要到承德避暑山莊去參加木蘭圍獵。這是他最後一次去承德,從這一天起,他就踏上了死亡的征程。

到了8月30號,嘉慶皇帝的身體就出現了狀況,頭暈頭痛,御醫經過診斷,認為是偶感風寒,大體上是輕度中暑。

9月1號,到了蒙古草原,嘉慶皇帝興致比較高,一定要親自策馬奔騰。這一任性,他的病情就加重了。

9月2號,嘉慶皇帝的生命就走到終點。在吃過早飯,看了一會清實錄後,就感覺視線模糊,天暈地眩。剛一躺下,就陷入了昏迷狀態。到了晚上7點,就追隨他的父親乾隆上西天了。



毫無疑問,從現代醫學來看,嘉慶確實屬於猝死。

首先,嘉慶是一個胖子,並且還是一個吃貨。尤其喜歡吃雞鴨豬羊肉,又喜歡偏食,不大喜歡吃青菜,對海鮮比較敏感,所以不吃。根據清宮御醫的記錄,嘉慶皇帝應該是一個長期高血壓病患者。

其次,縱觀嘉慶的一生,基本上就沒有閒過。當時的清朝到處是問題,嘉慶又是一個比較勤政的皇帝,他的內心又不夠強大。因此他的一生都在壓抑,煩躁憂愁和勞累,苦悶中度過,所有這一切,加重了他的病情。

最後,作為一個61歲的老人,他對大清的命運不是那麼樂觀,因此寄情于山水。在死的前一天,騎上馬奔跑了很久,浪費大量的體力,加上之前身體就不好,嚴重透支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嘉慶皇帝就直接掛掉了。

嘉慶皇帝在反腐鬥爭中,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有不少人造謠說他是被雷劈死的,大概可能也許是吧。


新知傳習閣

說到這個嘉慶皇帝,雖然在清朝眾多皇帝當中名聲不是最大的,政績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從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就註定是最有話題性的一名皇帝。

嘉慶皇帝,本名叫做宗愛新覺羅·顒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為什麼說嘉慶皇帝話題性很強呢?因為在他手上辦了一件大案子,他把乾隆帝最喜歡的愛臣和珅給辦了。

在嘉慶皇帝當上皇帝的前四年,他手上是沒有什麼實權的,因為他的老子乾隆皇帝還沒有死,只是退位做了太上皇,這讓嘉慶把這個皇位坐的是相當難受。而乾隆皇帝有十七個兒子,偏偏能看上嘉慶來當皇帝,就說明嘉慶就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所以雖然對於朝中政事有著很多意見,但是他一直在忍耐著,好不容易到了乾隆皇帝駕崩的那一天,嘉慶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去把和珅給抄家了。但是問題出也就出在了反腐這個問題上,雖然把大貪官和珅給辦了,但是難以避免給自己的親信開了後門,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以及政治的穩定,最終的結果就是嘉慶帝以後清朝的貪腐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也正是在嘉慶皇帝手中,整個中國的實力也開始由康乾盛世時期的強盛轉向衰弱。而期間發生的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是令清朝元氣大傷,而鴉片開始向中國的流入,更是雪上加霜。在位25年後,也就是在1820年,嘉慶皇帝帶著不甘離開人世。

而關於嘉慶皇帝的死因,近兩百年來也一直是眾說紛紜,但是有一點卻是被大家一致認同的,那就嘉慶皇帝的死和閃電有關係。其中一種說法是嘉慶皇帝去了承德的避暑山莊木蘭秋獮,晚飯之後躺在床上的嘉慶皇帝被一個滾地雷打的措手不及,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具焦屍。這第一種說法雖然可信度不高,但是終究還是讓人們比較容易接受,第二種說法則是實在離譜。相傳嘉慶皇帝有一個特別寵幸的小太監,他們之間有著不正常的關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斷袖之交。。嘉慶帝正與小太監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中鬼混,忽然一道道的閃電穿過一層層的烏雲,朝著煙波致爽殿奔騰而來。其中,一個小火球鑽進了小樓,在嘉慶帝的身上炸開,小太監沒有什麼大事,但是嘉慶皇帝則就這樣走了。

不管嘉慶皇帝最後到底是怎麼死去的,但是其在清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的特殊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雖然與他的父輩們相比,嘉慶皇帝顯得十分平庸,更是擔當了清朝由盛到衰轉變的歷史角色,但事這其中也更多的是歷史的選擇,而嘉慶皇帝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圖你看君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顒琰自圓明園起程,前往避暑山莊。一週後,到達山莊。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顒琰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終年61歲。卒諡“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於“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廟號仁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極有可能是天氣太熱,中暑後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亡。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顒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顒琰對貪汙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小郭談史

嘉慶帝,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隨後乾隆退位為太上皇,嘉慶帝即位。嘉慶四年乾隆去世後嘉慶親政,首將貪官和珅賜死,繼而平息了白蓮教義軍起事,但在其在位期間,清朝不可阻擋地滑向了衰落的深淵。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盛夏,嘉慶帝率領大批隨員,帶著后妃皇子,馬隊輦輿,浩浩蕩蕩前往避暑山莊,開始木蘭秋狩。然而嘉慶皇帝怎麼也想不到,這是他最後一次進駐避暑山莊,而且還沒出來。

七月二十五日,年屆六十的嘉慶帝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猝然離開了人世。嘉慶皇帝死後,熱河行宮立即封鎖消息,避暑山莊大門緊閉,限制人員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直至八月初二日道光皇帝即位後下詔,朝廷上下才得知皇帝已死。

對於嘉慶帝的死因,清廷當然不會對民間公開,而圍繞著皇帝的傳說從來不少,民間因此產生了各種推測和傳聞。

遭雷劈而死

此說法最奇葩,還有多種版本。一是嘉慶帝在木蘭圍場打獵時遇到天氣不好,雷電交加。忽然平地一聲驚雷,嘉慶皇帝成了萬軍中唯一中獎者,被劈成焦炭。

二是嘉慶皇帝突然身體不舒服,生了點小病,正臥床調養呢,忽然雷鳴電閃,寢宮瞬間被雷電擊,只有嘉慶被電身亡。

三則是嘉慶帝與太監亂搞時被雷劈死,死時面目全非。

這種說法最不可信,首先遭雷劈的概率本來就笑,那麼多人裡還偏偏就劈中皇帝一個,哪那麼巧?而且史籍無絲毫記載,全是野史小說在記。

暴病而亡

皇帝這個職業真的不適合嘉慶,他算不上昏君,但卻很平庸,從登基以來,清朝內憂外患不斷,之前積累的矛盾相繼爆發,搞得嘉慶帝不得安寧,清朝也由此轉向衰落。

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也就算了,偏偏嘉慶帝還因此遭遇了多場刺殺,弄得他心驚膽戰,雖然都是有驚無險,但嘉慶帝表示壓力山大,心理打擊相當大。

雖然嘉慶帝兢兢業業二十年,試圖將國家治理好,但是國家卻越治越壞,他想不通為什麼父親治國跟玩似的,他治國卻這麼累還沒有效果,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嘉慶帝的身體要是不走向惡化,那簡直是沒有天理。

按照記載,嘉慶帝從病倒到歸天,不到一天,很是符合猝死的症狀。在長期的勞累傷神、壓抑苦惱下,嘉慶帝最終一朝暴病,駕鶴歸西。


平沙趣說歷史

關於嘉慶皇帝的死因,有不同的聲音。有的版本說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有的版本說他是高血壓心臟病導致心肌梗死猝死的!是不是這樣呢,我給大家解答。


嘉慶皇帝在位期間,大清朝的國力已經逐漸下滑了,雖然他用盡了畢生精力可還是無法改變歷史的車輪,最後撒手人寰,逝於木蘭圍場。到底嘉慶皇帝為什麼會猝死,眾說紛紜!



第一種說法。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這個說法的提出源於當時人們對大自然的瞭解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根本無法做出科學解釋。在嘉慶皇帝彌留之際,碰巧當晚雷電交加,而當時的行宮又封鎖消息,這個傳言就傳出來了。仔細分析就知道這種說法不靠譜!因為嘉慶皇帝的寢宮位置位於殿內西側,當時的房子結構是磚石結構,又沒有窗戶,也不屬於高層建築,而且當天皇子宮女太監人來人往,怎麼偏偏就擊中嘉慶而別人沒事呢?所以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根本立不住腳!


第二種說法。死於高血壓心臟病!這個是目前為止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當時的嘉慶已經年過六十了,在那個年代絕對算高齡了!在前往避暑山莊的路上略感不適,認為只是普通暑熱之症,隨即騎馬行走。可是到達的第二天,嘉慶感覺胸口發悶,但頭腦清楚,中午過後就呼吸困難,昏昏沉沉的狀態,後來連話都不能說了!這時已經到了晚上,突然電閃雷鳴,嘉慶更是呼吸急促,隨後死去。


後人根據嘉慶死前的情形推測,嘉慶皇帝是長期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當時發病急促,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及嘉慶的身體狀況導致的心肌梗死是其致死原因。由於嘉慶年過六十,又身體肥胖,來避暑山莊的過程中又騎馬等劇烈活動,血壓升高,導致心臟出現問題,到達之後沒能好好休息,身體初感不適時又沒有適當調整,再加上當時的雷電交加的天氣更是加重了病情,極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者腦中風,所以嘉慶因疾病猝死的可能性最大!


微百科noland

關於嘉慶皇帝的死因,可謂眾說紛紜。有不少甚至是“戲說”。

有言嘉慶死於雷擊。

也有說其死於仇敵刺殺。

@HuiNanHistory 在“清朝的嘉慶皇帝,真的是被雷劈死的嗎?”這個問答中,利用清帝王臨終脈案這份檔案中關於嘉慶皇帝臨終前數次診療服藥的記載,有力反駁了上述兩種說法。

嘉慶皇帝像

嘉慶去世後道光為其頒佈的遺詔曾言:“朕體素壯,未嘗疾病,雖年逾六旬,登陟川原,不覺其勞。此次蹕途,偶感暍暑,昨仍策馬度廣仁嶺,迨抵山莊,覺痰氣上壅,至夕益甚,恐弗克瘳。”

這個說法還是很靠譜的。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的下旬,嘉慶帝按照以前的慣例至熱河圍獵,自七月十九日起,一路自圓明園向北過湯泉,經南石槽行宮、密雲縣行宮、喀喇屯行宮。二十四日的時候,距離熱河已經很近了,如果沒有意外,第二天就可以順利到達。

一路上滿漢王公大臣多是騎馬而行,嘉慶坐著轎子,相對於騎馬顛簸,還是比較舒服的。轎子裡的嘉慶帝百無聊賴,到了廣仁嶺的時候,嘉慶帝突然想起這個嶺的名字還是聖祖康熙起的,再想到穿過這個嶺到了熱河圍場了,一時精神振奮,便要求下轎騎馬,穿越廣仁嶺。

如果是年輕氣盛,這個要求自然不為過,但是此時的嘉慶已經是六十一歲高齡,陪在身邊的皇次子綿寧和近侍太監趕忙勸說他乘轎而行,但是興致來了的皇帝,哪裡聽得進勸言。

就這樣,嘉慶跨上駿馬,穿越廣仁嶺,很快便到了熱河行宮,將一大幫人甩在身後,感覺還不錯。

但是由於騎馬快跑一陣,出了陣汗,塞外涼風一吹,就感覺有些不舒服了。

晚飯後,嘉慶就感覺四肢痠軟無力,胸口煩悶,不能平躺。次日凌晨病情加重,面色蒼白浮腫,痰湧不斷,呼吸困難,不能下地。旋即,病情加重,胸口悶痛,語言不利。至午後,病情急轉惡化,痰湧堵塞氣管,呼吸更為困難,無法言語,時醒時昏,已經是到了彌留狀態。到了傍晚戌時,便御龍而去。

一兩天內就駕鶴西去,實可謂是暴斃而亡,也難怪民間對嘉慶皇帝的死因猜測不斷。

雖然嘉靖帝看起來“朕體素壯,未嘗疾病”,但是從清宮醫案的記載來看,他未滿六十便“眼皮鬆馳肥厚,手掌柔軟無力,腹部肥大,雙腿毫無彈性”,明顯是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症狀。而這次騎馬折騰而至急病,從其“言語不利,痰湧不斷”看來,很可能是慢性腦溢血而致死。

木蘭秋彌圖

嘉慶皇帝這是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不作死就真不會死。


熊二History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身上的奇聞逸事歷來都是為社會所津津樂道的。對於其死因的猜測所衍生出的各種奇說怪談更是層出不窮。而明清的皇帝們更是因其所處時期的複雜性,為其死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清王朝中後期的“守成之君”——嘉慶皇帝的死因。
(影視劇中塑造的嘉慶皇帝形象)
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曾有一些野史認為嘉慶的死是因為在承德避暑山莊中休息時突逢暴雨,結果被暴雨夾雜的雷電劈死在皇宮當中,更有甚者稱其被劈死時尚在與太監尋歡。但筆者認為這些結論是存在很大爭議的。一方面史書對於皇帝的死因除了一些特別敏感的外,一般並不迴避於這種自然現象致死的記錄。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皇帝大多短命,平均壽命僅在30歲左右,而嘉慶卻活到了60歲,考慮到其平生中所遭受的“身心壓抑與折磨”,史書中關於其積勞成疾而死的記錄算是比較靠譜的了。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過程。
嘉慶皇帝在清王朝諸皇帝當中算是默默無聞的了,在其即位的前四年中,雖然有著皇帝的名聲,但是朝政大事的決定權卻大多是操在太上皇乾隆手裡的,在乾隆的庇護下,素以貪腐聞名的和珅又得以在國家許多事務方面為所欲為,其舉措深為嘉慶所厭惡。於是在乾隆死後不久,嘉慶立即展開了對和珅一黨的清算運動。但和珅在朝廷內也有數十年的“工作經歷”,其建立起的“人際關係網”也是極為錯綜複雜的。這也給嘉慶的清算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時刻提防反對勢力的翻盤)。剛剛步入中年的新皇帝即早早揹負起了“政治鬥爭”所帶來的巨大的心理壓力。
(影視劇中的和珅)
在嘉慶在位時期,應付內憂外患所帶來的巨大身心投入也在一點點蠶食著這位年輕皇帝的生命。西北地區少數民族部落的反叛給駐守清軍不小的打擊,接踵而至的戰報幾乎讓嘉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身心俱疲。
但是西北平叛的硝煙還未退去,緊跟著民間的會黨所組織的恐怖襲擊卻讓清廷大為震動。清朝中期社會存在著大量的“無業遊民”,他們在天理教(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是邪教組織)的富於理想主義的教義鼓動下(其實大多為了吃口飽飯)參與到了天理教中,成為了社會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其多次發動暴動襲擊官府與富戶村落,引起了清廷強烈的不滿與大規模的鎮壓(歷時達九年)。
(天理教起義中的女統領王聰兒)
但天理教不僅在“正面戰場”同清軍糾纏,同時還派遣專人潛入皇宮作為內應,並組織敢死隊進行突襲,這場突襲極大的震動了清廷,使得嘉慶也險些喪命,可見得其主政時期周圍環境之複雜,而對內憂外患的處理隨著其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為了壓垮其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公元1820年七月,嘉慶最終在長期身處政治環境中所形成的煩躁與抑鬱的情緒打擊下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60歲。

歷史研習社

皇帝的出行瑣事官方都有明確記載的。嘉慶25年7月24,大隊人馬行至避暑山莊西約20裡的廣仁嶺。承德屬於盆地下了廣仁嶺是一路平川直至山莊。當地官員一干人等前來迎接。站在嶺上皇帝一時性起,下了車轎改騎馬。60歲的人被山頂風一吹自然會出狀況。根據資料記載的一些線索來看基本屬於心臟問題。再加上天氣熱的原因被認為是中暑了。25日早起處理了一些朝政。後來身體症狀愈加明是。傍晚死於山莊煙波致爽殿內。綜合分析死於心臟病是比較符合事實的。至於網上傳說的在圍場打獵後、雷劈什麼的基本屬於無稽之談。圍場距山莊有近200公里。承德一帶的地型基本不存在人被雷劈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