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是幾品官,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否真的與和珅鬥智鬥勇?

強思喆

紀昀,字曉嵐。也是一個被過度渲染了的才子,他有著很多的小說化、戲劇化的形象,和徐文長、唐伯虎、解縉、鄭板橋等人一樣,衍生了種種的傳說和故事。尤其是近十來年,乾隆爺的形象出鏡率極高,紀曉嵐當然也隨著火了一把,並且成為大貪官和珅的主要對手之一。

其實,真實的紀曉嵐雖然也滑稽恢諧,機智聰明,但他的風度沒有電視上那樣好,權力也沒有那樣高,為人也沒有那樣忠直。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愛詩成癖,經常順口吟詩,以紀曉嵐的聰明,自然是應接如流。有關紀曉嵐逗皇帝開心的段子,也有很多,未必全是真的,但也未必全是假的。據說乾隆和群臣說:“《論語》中的“色難”這個詞,用什麼來對一下呢?好像挺難啊!“話音剛落,紀曉嵐就說:“容易”。乾隆有些驚訝,說道:“那你試對一下與聯看看”。紀曉嵐笑道:“臣剛才已經對過了。”乾隆這才醒悟,原來“容易”和“色難”是絕佳的妙對。

還有大家熟知的紀曉嵐智解“老頭子”的故事,這裡就不贅述了。反正皇帝一貫嚴肅,時間長了自己也未免有些鬱悶,有這樣一個類似東方朔的臣子插科打諢地解解悶,也是挺愉快的一件事。

當然,紀曉嵐也並非完全是“相聲演員”,關鍵時候,文筆也完全頂得住,像乾隆爺五十大壽時,群臣獻上的賀聯雖多,但基本上都是陳詞濫調,根本沒什麼新意,於是他吩咐紀曉嵐撰上一聯來,紀大才子果然不負聖望,寫了這樣一副:

二萬里河山,伊古以來,未聞一朝一統二萬里;

五十年聖壽,自今而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這副對聯數字眾多,卻對仗精工,字字不虛,句句應景,又全是頌聖期祝的好詞,雖然有些不實在――“未聞一朝一統二萬里”這句就不對,人家蒙古比清朝疆域只大不小,“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更是信口開河,但天子萬年,雖然誰也不真信,但誰也不敢明說是假,所以這馬屁還是拍得很精緻,乾隆當然也是龍顏大悅,如同六月裡喝了冰雪水,說不出的舒服。

不過,紀曉嵐此時雖然得寵,但並沒有多少權勢,絕不會像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上那樣當著皇帝面用大煙鍋敲和珅的頭,而且和珅這時還是個十歲左右的孩童,也沒有資格立於朝堂之上的。

歷史上關於他與和珅爭鬥的種種故事都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比如有故事說和珅請紀曉嵐書匾,紀曉嵐寫了“竹苞”兩個大字,和珅一開始很高興,以為是借用《詩經》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一典,後來才知道是暗藏譏諷和家“個個草包”之意。其實,這完全是好事者的附會,且不說,紀曉嵐在真實的歷史上,不敢與和珅正面對抗,就從紀曉嵐書法很菜這一點上,這個故事就有很大的漏洞。

紀曉嵐雖然一生浸淫在筆墨紙硯之間,但他的書法並不出彩。當然,他寫的字比一般人是強多了,在我們這些很少寫毛筆字的現代人看來,也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在當時,他絕對稱不上書法大家。紀曉嵐自己也承認,多次說過:“餘稍能詩而不能書”,“佛法書法兩不知,佳處安能一一領”。紀曉嵐的弟子也說:“吾師博洽淹通……獨不善書。”

--------------------

問題中問紀曉嵐最終幾品官,最終是從一品官:

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並賜紫禁城騎馬,榮寵一時,可謂光宗耀祖了。


江湖夜雨

一提到紀曉嵐,相信首先浮現在大家腦海中的形象,就是那個影視劇中與和珅鬥智鬥勇的“鐵齒銅牙”,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咱們先說紀曉嵐,紀曉嵐的履歷並不難看,從31歲殿試二甲第四翰林院庶吉士起,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功臣館總纂、國史館總纂、方略館總纂,39歲升提督學政,44歲任三通館提調兼管纂修,次年因兩淮鹽引案受牽連定罪戍邊,48歲為編修《四庫全書》受詔回京,50歲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年過半百之後,又先後升任侍讀學士、文淵閣直閣事、詹事府詹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去世以後,82歲高齡的紀曉嵐升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終其一生,其最高的官職達到了從一品。

讓我們再看看和珅,和珅本身起步就早,後臺又硬,19歲便以文生員身份承襲三等輕車都尉,25歲擢御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轉年就授戶部侍郎、任總管內務府大臣、當國史館副總裁戴一品朝冠,後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31歲兼任兵部尚書,32歲太子太保,34歲協辦大學士,36歲文華殿大學士……此時此刻,63歲的紀曉嵐早已列入老叟的行列了。

從兩個人的履歷上不難看出,這兩個人在工作當中並沒有太多交集,和珅掌管軍政要務,紀曉嵐更多的是埋頭文案之中。即便是有交集,這兩個人也斷然是鬥不起來的,因為級別相差太遠,年輕的和珅近乎平步青雲,而起步本身就晚的紀曉嵐不但長進不大,還仕途多舛,紀曉嵐見了和珅恐怕只有參拜的份兒,一個皇帝只是欣賞的筆桿子,遇到了皇帝寵愛的臂膀子,就算紀曉嵐真的有鐵齒銅牙,恐怕也不敢張口。大概是由於紀曉嵐可以挖掘的性格特點比較多,所以影視工作者才一廂情願地把他搬上舞臺,放在和珅的對立面。


國家人文歷史

按《清史稿》的記載,紀曉嵐的官不算小。但是跟和珅比,不是一個檔次。

紀曉嵐的履歷:

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這裡面除左都御史是正二品外,其餘都是從一品。

應該說,紀曉嵐的官還是不小的。但是,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都是嘉慶元年加封的。當時紀曉嵐已經七十多歲了,一個糟老頭子而已。

實際上,禮部尚書才是紀曉嵐在乾隆時期擔任過的最高官職。




和珅的履歷:

官拜文華殿大學士,主要的要職有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另外,封一等忠襄公。

和珅的這些官職中,隨便挑一個出來都是正一品。大概等同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部長,財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公安部部長,外交部部長,北京軍區司令員和北京衛戍區司令員等職務。



單從品級上,紀曉嵐跟和珅鬥鬥嘴沒問題。但要說鬥智鬥勇,那就是扯蛋了!

畢竟,紀曉嵐是漢人,和珅是滿人。而且和珅和乾隆是親家關係,其子豐紳殷德是乾隆的駙馬爺。

其實就算論才學,和珅也未必輸於紀曉嵐。和珅是文華殿大學士,紀曉嵐沒有當過一天的大學士。協辦大學士還是他臨死前一個月,嘉慶帝賞給他的安慰獎。




關於《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有一點是比較誤導人的,就是年齡。


劇中的鐵三角看似差不多大,其實乾隆要比紀曉嵐大十幾歲,乾隆比和珅大四十歲。對年齡沒有概念的同學,我舉一個毀三觀的例子。



和珅比五阿哥永琪還要小九歲!

和珅主要活躍在乾隆中後期,紀曉嵐雖然在乾隆中後期也擔任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職務。但當時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了,而和珅只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而乾隆皇帝已然七十多歲了,比紀曉嵐更老的老老頭子。

這三個人一起遊山玩水,畫~面~太~美!


Mer86

如果不說電視劇,只說歷史的話,那紀曉嵐是絕對不敢和珅鬥智鬥勇的,紀曉嵐在乾隆年間最高只擔任過兵部尚書,而且沒過多久被他的兒子所坑,又被乾隆連降三級,從此之後遠離權力的中心,在乾隆的手下做著一些編修四庫全書之類的清職。

這個時候的和珅不僅是內閣大學士,還是軍機處的大臣,是乾隆最寵愛的一位臣子,而且在紀曉嵐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和珅還是他的上司,整個人儼然就是權勢的化身,從這方面來說紀曉嵐更是不敢和和紳唱對臺戲的。


在乾隆死後,嘉慶皇帝上位,嘉慶皇帝上位第一件事情就是革了和紳的官職並將他賜死,為了感謝紀曉嵐在此過程中作出的貢獻,嘉慶皇帝重新讓紀曉嵐迴歸了權力的中心,紀曉嵐官職在這個時候才升到了禮部尚書和內閣協辦大學士,可以說紀曉嵐一直到和珅死的時候都沒有追上他的腳步,又何談與和紳鬥?

當然可能有很多朋友對於清朝的官職、官銜不是很清楚,所以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的講一下:

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早已經採用了漢人文臣建立了專屬的朝廷制度了,只不過在入主中原之後領土猛然擴大,所要掌管的國家事務浩若煙海。

這個時候以清朝女真人自身的文化底蘊是無法撐起整個國家的平衡安定的,所以這個時候清朝就近乎全盤採用了明朝的朝廷管理制度,繼續沿用了明朝的內閣以及六部制。

明朝的內閣六部制

明朝時期權力最大的是內閣首輔,權力等同宰相,在最巔峰時候,甚至可以限制皇帝的權力。

在內閣之下就是我們所說的六部尚書了,六部尚書基本跟我們現在的國家部長相等,兵部尚書就是國防部長、戶部尚書就是財政部長,其他的以此類推,雖然職權有些許不同,但主體上仍然是對的。


想必大家也會經常看到過兵部侍郎或者戶部侍郎這個官職,如果不瞭解的話,或許會以為只是個小官,但實際上他們在六部中的權力僅次於六部尚書,他們都是六部中的第二號人物,同樣是處在權力中心的高官。

清朝的內閣六部制以及最重要的軍機處

清朝時期雖然沿用了內閣六部制,但卻做出了一定的改變,首先就是權力的最中心不再是內閣,而是變成了軍機處,軍機處是雍正年間創建的,軍機處的要員們都是從內閣六部中挑選出來的掌權大臣,他們的手中掌控著遠超內閣六部的權力,是清朝除皇帝之外真正的權力主導者。

在這下面才是清朝的內閣,清朝的內閣總共有四人,那就是滿漢雙人的內閣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因為清朝的重要官職都是實行滿漢雙員制的,在有一個漢人高官的時候同樣有著一個滿人的高官對他進行制衡,所以在清朝原本只有兩個官職的內閣就有了四人。


和珅不僅僅只是軍機處的大臣,他還是那個正牌的內閣大學士,身上同時兼任著各種重要的官職,而且因為能力的出色備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和重用,在當時和和紳可以說得上是站在了金字塔的頂峰。

而紀曉嵐就不同了,他在乾隆年間一直都沒有入閣,剛當上權力的第三階梯尚書沒多久又被革職了,無論從哪個方面他都是沒有資格與和珅斗的。

甚至據史料記載,和珅對紀曉嵐還非常的友好,紀曉嵐也非常感恩這個權力昭著的老上司對自己的看重,若非是乾隆皇帝駕崩,新皇上位,紀曉嵐是斷然不可能會站在和珅對立面的。


所以說歷史中是不可能會有紀曉嵐與和紳激烈衝撞的場面出現的,電視劇只是一種藝術化的形式,為了能營造出衝突的場面,創作團隊在紀曉嵐的身上加入了其他乾隆年間高官的影子,使紀曉嵐開始擁有了和和珅鬥智鬥勇的底氣,這才為我們呈現出了精彩而經典的這樣一部電視劇,我們也沒必要過分的苛責電視劇中的史實,因為它畢竟是電視劇,而不是紀錄片,最大的追求還是精彩程度以及收視率。


孤客生

和珅(生於1750年5月28日,自盡於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先後擔任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

……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這足以證明和珅家庭斂財之巨大,是怵目驚心的。

紀昀(生於1724年7月26日,死於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人。)是什麼職務和家境?歷任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相比和珅就低多了,畢竟是漢人,在滿族王朝能坐到如此高位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現實生活中的紀昀生活過得非常多姿多彩,他從17歲娶了原配馬氏,一生共娶了一妻六妾。死年81歲,並且被嘉慶封諡號文達,可謂壽終正寢、一生圓滿了。

和珅被賜死時49歲,本身出身比紀昀晚26年,紀昀從小多才多藝,天資聰慧,但也自負,時而在考試中馬失前蹄,也有革職流放經歷。說他與和珅鬥智鬥勇,可能性極小,和珅出道時,紀昀已經50多歲,怎麼可能與少壯相爭?劇中把紀昀與和珅刻畫成年齡相仿的兩個人,經常鬥來鬥去,個人認為屬於演繹的成分,不可信。


民說

紀曉嵐的官職不大,最高也就是做到了從一品大員。

這個官職若是與和珅和中堂的吏部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等頭銜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紀曉嵐的官職這麼小,想要和和珅鬥智鬥勇是不可能的。

皇帝在與和珅議事的時候,紀曉嵐就是那個在門外,給他們看守大門的官。這樣的官職,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敢與和珅鬥智鬥勇的。

歷史上真敢與和珅鬥智鬥勇的人也只有劉羅鍋劉墉了。

劉墉的家室比較顯赫,老爹劉永福更是皇帝身邊的一品大員,是漢人中最被重用的一個官員。

和珅官職雖說比劉墉高,但是往上數輩分比家族,他的祖上是遠遠比不上劉墉的。

基於這種關係,劉墉拿和珅開涮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話說,和珅很喜歡拍乾隆皇帝的馬屁,每年過年,和珅都是第一個跑去給皇帝磕頭的。

由於劉墉的家距離皇帝家比較近,和珅去皇帝家磕頭要經過劉墉家。

在加上這一年天氣特別冷,劉墉就想了一個辦法懲治一下這個和珅。

到了年初一這一天,劉墉命令手下,把門前的路上全部潑上水,然後在撒上土,就是和成稀泥,潑水的時間定在了看到和珅來,快要經過他們家門口的時候最佳。

不久後和珅的轎子若隱若現的出現了,劉墉的家人趕緊把門前的路上潑滿了水和好了稀泥,靜靜地等待和珅的到來。

等到和珅的轎子要路過他們家時,劉墉突然就從家裡出來,出來劉墉就跪在了家門口的泥裡給和珅拜年了。

劉墉的年紀比和珅大很多,和珅一看劉墉給自己下跪了,趕緊也跪在了泥裡。

這下和珅的衣服全部溼透了髒透了,沒法去皇帝那裡磕頭了,他只能調轉轎頭,回去換了新衣服在去皇帝那裡。

劉墉起來後,甩了甩身上的水和泥,走到了家中大笑,和珅終於載了一次,讓你在拍皇帝的馬屁,今年我就讓你拍不著。

乾隆皇帝在家裡還納悶呢,每年和珅都是第一個來的,今年這是怎麼了?

結果,今年和珅是最後一個來乾隆這裡的。

和珅把來晚緣由給乾隆講了一下,乾隆聽後只能是哈哈大笑,你們這一群人呀,是真會玩。


漢史趣聞

歷史上紀曉嵐究竟是幾品官?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他最大的官職是從一品,那還是在乾隆死後,也是紀曉嵐死之前。而且直到去世,紀曉嵐都沒當上大學士,自然也就沒資格被稱為“中堂”。

中堂這個稱呼,只有“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的六個大學士才有資格被尊稱,這跟清朝六部制度有關——當時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設一滿一漢兩個尚書,雖然滿尚書位置要高一點,但是沒啥能力,經常“呆若木雞”,而漢尚書雖然位置低一點,但卻都是滿腹經綸的權謀老手。於是這一滿一漢兩個尚書經常打架,皇帝沒辦法,就派一個大學士掌管一個部,辦公的時候,大學士坐在正中間(牆上掛的字畫叫中堂),滿漢尚書一左一右,於是這個“拉架兼拍板”的大學士就被稱為中堂。紀曉嵐最大的官職,就是從一品的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那是在嘉慶元年才當上的。

所謂協辦大學士,就是大學士的副手備胎,而紀曉嵐相當過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吏部尚書,一直也沒資格坐在中間,自然也就沒資格被稱為“紀中堂”,但是因為左都御史跟明朝的御史中丞級別相當,可以被稱為“中丞”,因為各省督撫一般都兼任左右都御史虛銜,所以督撫也可以被尊稱“中丞”。

而和珅則是貨真價實的文華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爵位是超一品的一等忠襄公,後來和珅被嘉慶賜死,他那個公爵的爵位也沒有被取消,由他的兒子,也就是乾隆的女婿、嘉慶的妹夫豐紳殷德繼承了。

這樣一個權傾朝野的超一品大員,紀曉嵐根本就沒資格跟他鬥,真正跟和珅鬥智鬥勇的,是阿桂、王傑、董誥、朱珪,劉墉和紀曉嵐因為官職太低年紀太大,只能在一邊敲敲邊鼓,而且紀曉嵐一直是和珅的下屬,和珅對紀曉嵐也挺照顧,沒少給紀曉嵐分錢,這樣紀曉嵐才能娶了三妻四妾(一妻六妾,但是有兩個妾是乾隆賜給的,算是次妻),而且一天能有幾十斤肉吃,靠俸祿是養活不了這一大家子人的,所以紀曉嵐本身就不那麼清廉,想讓他跟和珅鬥智鬥勇,不但在官位沒資格,在人品上,似乎也有點沆瀣一氣的意思,真的很難鬥起來……


半壺老酒半支菸

1官職差距很大,紀曉嵐不夠資格

紀曉嵐在乾隆朝並沒有像電視劇之中那樣被重用。先說一下紀曉嵐的官職吧,歷任左都御史,還做過禮部、吏部、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死後被追封為太子太傅。然而這些大多都是嘉慶時期的官職,乾隆朝時期的他官職並沒有這麼高,而最高的官職是從一品。

而和珅被封為忠襄公、一等公爵,首席軍機大臣,被稱為中堂。可以說是百官之首,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首席大學士。任何一個官職和權利都是遠超越紀曉嵐的,所以紀曉嵐基本是沒有資格和他扳手腕的。

2紀曉嵐不屑

倆個人共事的時間來說和珅當時還是十分年輕的,當時和珅擔任國史館副總裁,而紀曉嵐四庫全書的總編撰官。此時的和珅還是御前帶刀侍衛,有著很大的年齡差距,紀曉嵐五十多歲,和珅還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而且和珅是滿洲貴族,紀曉嵐是大儒,自然不屑和和珅打對臺。

而其後兩人所從事的事情完全不用,自然不容易發生矛盾。

3沒有利害衝突

紀曉嵐為人圓滑,他的社交能力十分老練,不會明著和和珅衝突。並且他做的事情也只有兩件事,第一件就是修四庫全書,第二件就是主持科舉。和和珅做的事務上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自然的就不會相互明爭暗鬥了。


玄幻小子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幾品官,真的能與和珅鬥智鬥勇嗎?懂些歷史的都會知道,紀曉嵐不會與和珅斗的,兩個人的地位相差挺遠的,這根本鬥不過。



紀曉嵐在的最高官位是從一品,在乾隆年間紀曉嵐擔任的從一品的官位有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在嘉慶帝時期又擔任過兵部尚書,最後又擔任了協辦大學士,只有這一個從一品的協辦大學士,才算是入閣進去中樞。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乾隆時期紀曉嵐還不是大學士,最後也僅僅是協辦大學士—大學士的副職。


提到和珅,我們大家對他的瞭解肯定比紀曉嵐更多,歷史書上也有學到。不可否認,和珅很有才幹,也很有能力。和珅擔任了清朝數十個要職,有超品的一等忠襄公,外臣的最高爵位,一等公。擔任了首席的文華殿大學士(傅恆以後保和殿大學士不授人)兼領班軍機大臣,戶部、吏部、刑部等部尚書,還擔任了領侍衛內大臣,統領宮廷侍衛。可見其權勢有多大。

從官位上來說,紀曉嵐跟和珅都不在一個等級上,和珅比他的官大更有權,又與皇帝結為親家,紀曉嵐敢跟和珅鬥嗎?顯然不可能。

就從個人來看,紀曉嵐並不像,影視劇裡那樣剛直不阿,敢於直言,不談戀女色。歷史上的紀曉嵐是一個油滑醜陋的人,還貪戀女色。

所以說呢,紀曉嵐不可能去跟和珅斗的,無論是官位,還是個人為人上,他都不敢。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聊一點點歷史

紀曉嵐,也叫紀昀,他的形象因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而家喻戶曉,在劇中,他與大貪官和珅之間的鬥智鬥勇,令人津津樂道。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他是否真與和珅鬥智鬥勇?


我只能說,電視劇只能當做飯後娛樂,你要把它當作歷史看,那你就輸了。歷史上的紀曉嵐絕不會與和珅叫板,因為他還不夠格。雖然從官位上來看,他歷居從二品和從一品,在朝廷官員裡,算是個上等,但論職權,他的職位就是個清水衙門,大多是沒有地位和權力的。說白了,他就沒有進入過乾隆皇帝真正的決策圈,也就是雍正皇帝創立的軍機處。

而和珅不同,從很多官員,不僅是朝廷的,還是地方上的,都稱他為和中堂。什麼概念?那可是名副其實的宰相,雖然說從明朝始,就廢除了宰相一職,但有些職位還算是宰相。和珅本是乾隆身邊的一員帶刀侍衛,世受皇恩,待在乾隆身份三十多年,並且還進入過軍機處,成為軍機大臣,是乾隆身邊最為器重的心腹、大紅人。



與和珅相比,你說紀曉嵐能和他鬥嗎?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再說和珅可是乾隆身邊有人大紅人,你說他們兩人起了衝突,乾隆皇帝會向著誰?毋容置疑,肯定是和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