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知多少

一、為什麼要接種疫苗?

嬰兒出生後,從母體中獲得一些保護性抗體,這些抗體保護嬰兒免受各種傳染病的侵襲,隨著月齡的增長,由母親給予的,保護性抗體逐漸消失,寶寶慢慢失去來自母親抗體的保護。

嬰兒階段體內血清主要保護抗體的,總體水平,在出生後3-5月齡,逐漸降至最低,到嬰兒6個月後基本消失為零,此時孩子的免疫水平處於最低。而此時,嬰兒自身的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處於繼續發育的過程中,所以當傳染病來襲時,最容易生病。

目前世界公認,接種疫苗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疾病的一種方法。

二、接種疫苗前注意事項

1、急性感染性疾病

一般不建議接種,需要等孩子完全好了後,再過一週,孩子的免疫力完全恢復過來了,就可以去接種了。

2、慢性病

3、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的孩子在高敏狀態下接種,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出現嚴重的後果。這樣的孩子,在疫苗接種前也是需要諮詢醫生。
疫苗接種知多少三、疫苗的種類

根據國家財政情況和防病規劃,將疫苗劃分為兩類,即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的。二類疫苗,即擴大疫苗,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和自己的經濟實力選擇接種。

二類疫苗需要自費,並不是意味著就不重要,孩子患相應疾病的概率低。而是,因為我國人口眾多,財政上還不能做到完全免費,在發達國家,這些疫苗都是免費接種的計劃內疫苗。所以,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最好都接種。一旦嬰兒患上這些傳染病,高額的醫療費肯定會超過接種疫苗的費用。

一類疫苗

建議兒童優先接種的二類疫苗依次為: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水痘疫苗、流腦4價多糖疫苗、輪狀病毒疫苗、霍亂疫苗。

附:0~3歲可接種的疫苗(一類、二類、替代疫苗)

0月:乙肝疫苗,卡介苗。

1月:乙肝疫苗。

2月: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滴劑),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輪狀病毒疫苗,五聯疫苗,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3月: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滴劑),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百白破疫五聯疫苗

4月: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滴劑),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百白破疫苗,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五聯疫苗。

5月:百白破疫苗。

6月:乙肝疫苗,流感疫苗(L童型),流腦疫苗,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8月:麻疹疫苗,麻風聯合減毒活疫苗,乙腦疫苗。

9月:流腦疫苗

12月:流感疫苗(兒童型)、

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水痘疫苗,可以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18月: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百白破疫苗,五聯疫苗,麻腮風疫苗,甲肝疫苗

24月:流感疫苗(丿し童型),霍亂疫苗,麻腮風疫苗,甲肝疫苗,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30月:甲肝疫苗。

3歲:乙腦疫苗,流感疫苗(兒童型),流腦疫苗。

(以上內容摘自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家庭疫苗網”)

流感疫苗

特別說一下流感疫苗,我之前一直以為是預防感冒的,最近才知道,並不是我理解的那樣。

給孩子接種流感疫苗,是為了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和一般的感冒,不是同一種病。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流感,但前提是疫苗與流行的病毒株類型吻合。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行政部門共同認定,當年3月份公佈的流感病毒類型決定藥廠生產的疫苗類型,這種疫苗只能預防當年選定的疫苗所含的流感病毒。接種了適宜的疫苗,可產生60%~90%的保護率。

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是在每年的流感,季節開始前,即9-10月份是最佳接種時期,6到35月齡兒童接種一劑,既往未接種流感疫苗兒童接種2劑,其間隔至少4周。接種疫苗後,半個月之後才能產生抗體,達到預防的效果。
疫苗接種知多少

​四、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

具體包含以下幾種:

局部反應。一般是在接種24小時左右局部發生紅、腫、熱、痛等現象。紅腫直徑在25釐米以下者為弱反應,2.6釐米~5釐米為中等反應,≥5釐米為強反應。強反應有時可以引起淋巴結腫痛,可以進行熱敷。

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接種疫苗後8~24小時,體溫腋下37.19C~37.5℃為弱反應,37.69C~38.5℃為中等反應,≥38.6℃為強反應,有的孩子還出現頭疼、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以上分類根據《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

接種滅活疫苗5~6小時或者24小時內體溫升高,一般持續2~3天,體溫多在38.5℃以下。在接種活菌苗、活疫畄時局部或全身反應出現得比較晚晚,一般在接種後後5~7天出現發熱反應。目前,我國所用的預防接種的生物製劑反應一般都是輕微的、暫時的,不需要做處理,而且恢復得也很快。但是,對於個別的孩子發生的強反應或異常反應需要給予退熱藥及對症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