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高铁恩施段:以最严标准保护神农溪水质

郑万高铁恩施段:以最严标准保护神农溪水质

清晨,位于湖北恩施巴东溪丘湾的神农溪清雾笼纱,鸟鸣山涧,渔舟泛上,承建郑万前高铁神农溪特大桥的中铁五局环保巡视员王圣听着这样的山林协奏曲,拨开滴着露珠的草从,在这如画的景色中沿着工区边的溪江水仔细巡视着,在他的身后10米外的台基上,神农溪特大桥的1号墩正在缓缓抬升。“郑万高铁建设两年来,我们保护景区环境,保护母亲河水源。如今,你看,这里依然山清水秀,经得住游客们相机的考验,也经得住任何科学检测”王圣自豪的说。

自2016年11月进场以来,他们践行着“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绿水青山”的承诺,坚持施工与环保同行,用一系列环保举措绘就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施工画卷,力求打造“最美三峡高铁线”。

制定最严标准 护卫醉美风景

郑万高铁是国家京郑渝昆、沪汉渝蓉藏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818余公里,其中,“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州”一线纵贯三峡库区腹心,这也决定了它将不可避免地穿越三峡库区中的众多风景名胜区,神农溪就是其中之一。

神农溪全长60公里,发源于原始森林神农架南麓,由北向南,在湖北巴东县的巫峡口注入长江。神农溪以其原始、古朴、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而著称。它的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迷人,民俗风情浓郁,被誉为长江三峡中的“翡翠水道”。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人文特色,使得神农溪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热门旅游景点,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施工涉及多处环境敏感区,环水保要求相当严格。”在谈到项目施工的特点和难点时,这一条永远是建设者最有感触的一条。当地政府和业主对项目的要求非常“简单明了”:施工期间不能有一块泥土落到溪中!不能有一滴污水排入溪中!

落实环保措施,不给景区添“异彩”

“景区内的高铁环保施工就像在蛋壳上雕刻,考验的是耐心和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项目部总工程师刘德安把这里的环保工作描述得颇有些“险峻”,为了能在蛋壳上雕花细作,他们拿出了绣花功夫。

进场之初,项目部就成立了环水保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相关环境保护制度,在景区内,他们尽量少修建施工便道,把工区生活及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施工现场建立了污水处理站,不让一滴生产污水直排溪水;在生活区设立了三级沉淀池,及时处理废水;在拌合站建设了洗车站,施工车辆定时进行清洗,抑制扬尘;在生活区设垃圾池,建立起了垃圾集中处理制度;修建了排水系统,对裸露地表进行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生产、生活用水分类使用,避免浪费和污染;工区严禁使用明火,防止引发山火;厨房设立化油池,净化油污,这一项项细节措施,为景区的生态环境做好了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如今,“严禁破坏植被”“严禁向河道倾倒垃圾”“严禁施工生活废水直排”已成为施工过程中无人敢触碰的铁律。

针对近在咫尺的景区溪水,项目部“精准定制”了多项环保措施。在钻孔桩施工中,建设者们在钻孔桩钢护桶内安装了泥浆泵,将泥浆集中在现场的“净化站”进行沉淀,同时,他们还采用泥浆分离器,将泥浆分离,用渣车拉到指定弃碴场,“保证泥浆一滴也不排入神农溪”。“截止目前,在大桥施工过程中,

我们处理的泥浆近6万5千吨,大桥环保投入费用超过300万元,各项环保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既定要求。”中铁五局郑万高铁10标项目经理陈敏介绍。

一片冰心倾山川 工区也变风景线

建设者“自带紧箍咒”的环保措施,让一度以“靠山靠水”为生的村民质疑的眼光慢慢变成了他们的招揽游客的“粉丝”,从队伍进场开始,景区边农家乐主人赵大姐很是关注这条与她密切相关的铁路,“郑万高铁从我家门口经过,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可就是担心开工后把景区变成大工厂,带来溪水污染,断送我们的旅游收入,现在看来我们是多虑了。你看,这溪水和以前一样清,客人只点我们溪里的鱼,还要专门来看看这座大桥是怎么建起来的。”

的确,很多来神农溪旅游的游客现在已经不仅醉心于它神奇美丽的山水,更被这悄悄藏匿于景区的工地所吸引。这里绿化如茵、碧水荡漾,在施工红线外,难以找到工程建设的痕迹,在施工红线内则是一派紧张有序的而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这样别致的“景观”也成为游客们造访的热点,在不远的山路上,时常有游客们把建设场景收进自己的朋友圈。

“建设时青山绿水,建成后绿水青山”正是秉持着这样严格而质朴的环境理念和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中铁五局在多条铁路战线上收获了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和象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奖牌”,他们多次获得“全国AAA级安全标准工地”、“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四星级现场”,“全国绿色示范工地”等荣誉称号,让“绿色文化”随着建设者的脚步传播四方,也用实际行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化作国家基础建设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