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的殺傷力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郭卓鑫

要知道對軟質目標的殺傷力的決定因素我們就得了解子彈的殺傷原理。

我們分析一下子彈的殺傷機制。槍支是亞考動能破壞身體軟組織,使器官喪失作用,或引起失血過多導致機體死亡。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是子彈穿過能釋放的動能越多,圍繞著子彈穿過的痕跡造成的傷害管道越大,殺傷效果越好。那麼這裡就分為了三種做法,一種是大洞黨一種是高速黨還有一種是破片黨。

大口徑之流的代表人物比如說.50bmg啊,或者是手槍中的.45啊抑或是使用空尖彈之流。像這種子彈都是利用子彈本身的彈頭在流體中由於被阻力減速所釋放的大量動能而達到殺傷的目的其實這樣的殺傷方式和古代弓箭有些許類似。

還有一種是高速彈,這裡就主要是指步槍子彈啦。步槍子彈不同於手槍子彈短圓的外形,步槍子彈大多做成長長的紡錘型。這類結構在飛行時其實是極其不穩定的,由於子彈的所受空氣阻力的阻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所以很容易導致子彈在運動方向側向上旋轉。而由於膛線使得子彈高速旋轉,所以子彈的旋轉慣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這一偏轉的發生。但是呢一旦子彈射入目標,液體的阻力比氣體大上百倍,所以旋轉慣量沒有辦法克服這個阻力,所以子彈就會開始旋轉,而旋轉之後阻力更大,自然也更容易釋放動能,產生巨大空腔擠壓器官,造成破壞,這樣就可以使用小口徑更輕的彈頭達到跟大殺傷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小口徑在各國軍警中被廣泛使用的原因。

第三種就是破片了,原理很簡單,就是子彈擊中標靶後由於阻力變大,彈丸結構薄弱處就開始斷裂,從而使得子彈四分五裂,細小的彈片四處飛舞破壞器官,血管造成殺傷。其實高速彈也可以部分化為破片黨,因為由於子彈的高速衝擊,銅被甲極易破碎從而使得碎片在目標內部釋放從而破壞更多軟組織。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子彈的彈丸以一定的速度和能量射入有生目標肌體內,由於各種物理作用的結果,可以使其立即喪失生命或失去戰鬥力。

對於彈丸對於有生目標來說,把彈丸本身的能量迅速完全的傳遞給有生目標的肌體是彈丸殺傷的主要手段。彈丸的能量傳遞給有生目標肌體後,會有彈丸的側向殺傷作用,液體動力作用,停止作用。其中停止作用對於手槍很重要。

彈丸射入肌體後,除了彈丸的傷道以外,在其周圍也存在相當大的損傷區,這種側向作用甚至會造成損傷區的粉碎性骨折,彈丸的速度越高和肌體內釋放的能量越大,側向殺傷作用越大,同時如果彈丸在肌體內的變形和爆炸可以加大側向殺傷所用。小口徑槍彈就很容易在肌體內變形爆炸。

如果彈丸命中人體內的液體聚集部位,比如心臟,胃,腦,膀胱等部位,由於彈丸傳遞的能量傳遞給了肌體中的液體,液體不可壓縮,使得能量以壓力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對於肌體產生了爆炸性的破壞,這一點,網上查查,用子彈射擊西瓜的視頻就可以理解了。

為了獲得儘可能大的殺傷效果,在彈丸的設計中,一個是在保證彈丸飛行穩定的條件下,儘量加大纏距,使彈丸射入肌體後容易翻滾,二是使用容易變形的材料使彈丸進入肌體以後產生變形膨脹,三是使用適當的彈丸形狀或者結構使彈丸在單位時間內釋放給肌體更多的能量。

彈丸在不同的距離上,由於彈丸的速度能量,飛行穩定性不同,在彈道的各段殺傷效果並不相同,在近距離,由於彈丸速度高,能量大,射中肌體後側向作用和液體動力作用作用比較大,而到了遠距離由於彈丸的速度降低,彈丸命中目標後的翻滾是殺傷的主要作用。


有痰

彈型,5.62子彈打上去是個大洞,12.5彈打上去是個眼,彈越尖,越重,穿越透力大,傷害反到小,彈輕彈尖,打不進去也不行,現流行5.62園頭彈,力量夠,圓頭彈頭打入肉體翻滾,肉都打碎了,人都修不好,另外士兵攜帶彈量也可增加。


西北野狼29

簡單一點說,穿透力靠長度,威力靠粗度,距離靠藥度與槍管長度,精確靠子彈與槍管的精密度,實戰靠戰士的使用程度


遲而會來的勝利煙火

貧鈾彈是靠增加子彈(或炮彈)的單位密度來加大動能,提升穿透力與慣性。對無防護人員或車輛進行射擊時,都是速度、質量決定穿透力(符合牛頓第二定律)。前提是要打的準!(由武器及人員共同決定)!現在的火箭增程彈、大裝藥量彈都是為了增加射程,於殺傷力無太大關係,偏向於實戰!拋開現實,用同等重量的卡車和鋼鉗撞擊物體,被卡車撞到的也許粉碎了、被鋼鉗扎到的也許穿透了!這也是手槍、艦炮都追求大口徑的原因!能一擊斃命,就用射程遠的子彈,既增加自己的生存幾率又覆蓋範圍大。如果無法確定一次命中要害就加大子彈或炮彈動能,讓“附加傷害”來彌補精確度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