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魚鋸木船(民間故事)

北大教授袁景文前往亞馬遜河流域,對當地物種進行考察研究。同行的還有他的同事瑞克,以及幾個學生。沒想到,他們的船卻遭到“鋸木魚”的襲擊……

水下發出鋸木聲

2017年4月初,在北京大學工作的生物學教授袁景文與同事瑞克帶著幾個學生來到亞馬遜河流域對當地的生態及物種進行實地考察。4月20日下午,他們一行人駕駛一艘木殼仿古探險船從亞馬遜河的哥倫比亞段進入巴西境內。大半個月的水上生活,讓袁景文一行很想早點完成探險上岸。

天漸漸黑下來,他們將船停靠在距岸10米遠的地方。探險船未停靠岸邊,是擔心夜間覓食的猛獸悄悄爬上船。半夜,袁景文突然聽到輕微的“吱啦吱啦”聲,像是鋸子鋸木頭髮出的聲音。他走出船艙,在船艙四周看了看,發覺並無異樣。於是他回到船艙,繼續睡覺。

凌晨時分,袁景文被幾個學生的驚叫聲驚醒了。睜開眼,他發現艙底全是水,而且探險船此時竟然漂到了河中央,正順流而下。正在此時,有人發現船底有很多窟窿,河水正從窟窿向船裡湧。更奇怪的是,在他們加緊排水時,船底不時出現新的窟窿。再不抓緊時間排水,船就要沉了。有人建議將船駛到岸邊,但因為他們距離岸邊太遠,一旦開啟螺旋槳,會給河水帶來很大壓力,進而加快河水湧入船艙的速度。但他們沒有別的辦法,袁景文決定將船駛向岸邊,即便無法靠岸,也能縮短到岸邊的距離。然而,發動機在發出巨大聲響後,探險船依舊僵在原地不能動彈。有漁船工作經驗的瑞克說:“探險船的螺旋槳可能被纏住了。”瑞克決定下水清除螺旋槳上的東西。

食人魚趁火打劫

由於船上沒有潛水設備,瑞克帶著兩根熒光棒和一把鋒利的刀子潛入水中,將纏在螺旋槳上的一大團水草清除掉了。可當他冒出河面時,卻喘著粗氣道:“船底聚集著很多魚,正在咬我們的船。”袁景文想起昨晚聽到的“吱啦吱啦”的聲音,難道就是這些魚發出的聲音?想到這,袁景文也明白了探險船為什麼會漂浮到河中間,多半是水下的怪魚將錨繩咬斷了。

瑞克再次下水把這些魚趕走了,就在他準備上船時,突然被什麼東西咬了一口。袁景文看到在瑞克的周圍積聚了一群行動迅速的魚,正瘋狂地向他發動進攻,袁景文大叫道:“快上來,那是食人魚。”在食人魚的進攻下,袁景文看到瑞克周圍的水被血染紅了。血腥味對食人魚的誘惑極大,這會吸引來更多食人魚。焦急的袁景文將一根繩子拋向瑞克,但瑞克卻在食人魚的撕咬中沉了下去。

瑞克殞命食人魚,這令袁景文悲痛不已,對船上另外九個人打擊也很大。如果不及時靠岸,船上的所有人都可能喪命。隨後,大家分工,有人負責堵塞船上的窟窿,有人負責將船艙的水排出去。即使這樣,船底湧入的河水愈加多起來。

這時天亮了,所有人筋疲力盡。順流而下的探險船距離岸邊還有300多米,在食人魚成群的河段裡,他們不可能下水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鋸木魚救他命

船艙的進水越來越多,船身在進入船艙的河水重壓下,開始朝一邊傾斜。危急關頭,大家聽到了一陣馬達聲。他們發現靠近過來的是一條漁船。袁景文催促其他人趕緊爬上向他們施救的漁船後,自己也準備上去。這時,他突然想到儲物艙裡有重要的考察日誌沒帶,他又急忙衝回了船艙裡。

袁景文剛鑽進靠近船舷一邊的儲物艙,探險船不堪河水重壓,迅速向一側傾斜過去。此時,儲物艙的門“哐”的一聲被死死地扣住了。幸好儲物艙是完全密閉的,河水無法進入,尚存部分空氣。突然袁景文感到船身一震,探險船已經落入河底。這時,他又聽到了“吱啦吱啦”的鋸木頭聲,怪魚又來了。很快,儲物艙的艙壁突然撕開一道口子,有河水湧了進來。隨著河水越湧越多,那道口子也越來越大。當河水將整個儲物艙灌滿時,那道被怪魚咬開的口子能夠容納袁景文的整個身體穿過了。他來不及多想,沿著那道口子鑽了出去,迅速浮到了河面上。當食人魚激盪著水花由遠及近時,他被還停留在此處搜尋他的漁船救了上去。

袁景文在漁船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沒想到那些怪魚會在最後關頭救了他。對怪魚啃咬船底和食人魚不攻擊它們的現象,袁景文忍不住向漁民請教起來。漁民說,這種怪魚叫鋸木魚,也叫皇冠豹異型魚,平常生活在亞馬遜河幾十米深的水底,只在晚上出來活動、進食,它們只吃木頭。因此,在這一帶河流裡,木質船晚上一般不出來。而食人魚不進攻皇冠豹異型魚,那是因為這種魚的鰭上會產生一種麻醉液,食人魚一旦不小心碰上,會被麻暈,而成為其他魚類的口中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