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讓工業數據可視化,助力智能製造的發展

在2018這個“科技元年”,關於人工智能、區塊鏈和5G等新技術的新聞不斷,熱點層出不窮。在幾年前掀起一陣風口的AR技術,與之相比就要暗淡很多。在度過前期的“炒作週期”後,現在的AR正在向行業應用深入研究。早期的AR技術更多的是被應用於交互娛樂,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推出,AR被列為智能製造核心信息設備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正在逐步向工業製造領域滲透和應用。

AR讓工業數據可視化,助力智能製造的發展

AR讓工業應用的未來更美好

在工業現場支持服務方面,目前存在的諸多痛點,主要分為信息、生產、人力、管理和服務幾個方面,例如難以採集的現場作業過程數據、實時監控與分析能力弱、人力資源與管理分散、產品展現形式單一等。

去到一個工廠參觀,通常看到的場景都是工人們在工位上進行著流水線的忙碌工作,產品的成品率和工作效率完全取決於工人的操作能力。例如組裝一個機箱需要上百個步驟,只要涉及到人的工作,誰都不能避免會出現錯誤,而利用AR眼鏡,可以幫助工人有效的規避問題,提高一線員工的工作效率。

目前的工業企業在做的信息化建設,大部分是在前線作業人員的現場通過連線後臺去查看數據,通過智能的工業平板進行檢索和調看數據,或者通過作業現場的和後臺進行連接的電腦,還有一種情況通過對講機,這些所謂的想象當中的可視化。

如今有了AR眼鏡,作業人員可以完全解放雙手,通過智能語音操控和檢索一臺智能終端,現場的作業人員完全不需要添加額外的設備,所有信息通過一個可穿戴的智能終端來進行數據展示,以及在作業現場可以通過智能終端進行數據的採集。

企業每天都會對各種設備查看巡檢,這樣的流程化操作就可以通過配合一臺智能眼鏡以語音操控的方式完成。而且眼鏡的第一視角可以讓現場作業人員把實時的工作狀態以視頻和語音的方式,雙向交互地給到後臺的專家,專家就不用千里迢迢去到現場進行工作指導。

數據可以說是智能製造的血液,在那些不停運轉的機器和工人之間,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AR技術不只是採集機器數據,還能採集工人的工作數據,並將數據可視化,幫助企業構建專家數據模型及算法,以此改善優化工作流程。

AR市場目前還處於一個不成熟的階段,很多企業都將發力點放在了工業應用上,近日東芝和霍尼韋爾兩家公司,都發布了應用於工業領域的AR眼鏡。ABI預測在未來的工業垂直領域中,能源和公用事業企業在AR設備及相關技術上的年度支出將在2022年達到180億美元。

AR讓工業數據可視化,助力智能製造的發展

AR技術不僅僅是一個智能眼鏡,它是一種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比如AR應用一般包括背景認知、數據集成和數據通信三個組成部分以及基於降階模型的數字化作業指導書;具備沉浸、交互和集成特徵的“穴式自動虛擬環境”(CAVE)背後是強大的高性能計算和顯示能力。AR技術的應用在諸多環節上,比機器人和其它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更要節省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