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監獄工作科學發展

隨著”治本安全觀”的提出,國家和社會對監獄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即監獄管理不再只注重“收的下、看得住”,還要實現“改造好”。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柳城監獄著眼提升監獄執法效能,加快推進監獄改革發展,圍繞破解考評指標設定科學性不強、考核評價公正性不足、結果運用不夠等難題,緊扣監獄工作特性,以指標考核、公眾評議、領導評價、察訪核驗扣分為考評手段,積極探索創新績效考核管理科學機制,使績效管理工作既有利於監獄事業和諧發展,又體現以人為本、文明管理模式,最終又能客觀公正評價每一位執法者所做出的貢獻,柳城監獄在考核中注重“三個力求”,確保績效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

一、科學設置指標,力求考核精準。一是充分考慮崗位、層級差異,從量化分值入手,合理設置指標,確保考評精準務實、客觀公正。二是分層確定對象。監獄拆分為機關科室和監區兩個層面,基層監區細分為押犯生產單位、押犯非生產單位、非押犯單位3個類別,做到考核對象不同、評價標準不同。三是分類設置指標。監獄分別制定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在個性指標中,監獄深挖亮點,開拓創新,不斷培育各項創新加分項目。

二、堅持多向考評,力求集聚效應。一是綜合檢查考評促落實。監獄績效辦每季度對監區和職能科室開展工作的情況進行綜合檢查考評,將檢查考評結果及時通報,形成壓力傳導,推動工作落實。二是動態管理提效能。結合績效考評,定期、不定期的跟進檢查,督促各責任單位部門按時間節點完成各項工作。

三、拓展結果運用,力求增進活力。堅持考用結合,進一步拓展結果運用,最大限度發揮激勵導向功能。一是與個人績效獎掛鉤。二是與幹部調整掛鉤。三是與幹部選拔任用掛鉤。在績效考核這個無形“指揮棒”的作用下,警察自覺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有效發揮了平時考核的激勵鞭策作用。

柳城監獄力求通過績效考核這個“指揮棒”,全面推行績效考核機制,充分發揮了績效考核導向引領作用,高效簡便地實現了科室、監區工作實績以及警察個人德才表現的精準科學考評,做到準確評價績效,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部門及全體警察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解決了監獄警察隊伍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了監獄執法效能提升和各項工作發展,確保了年度各項工作順利地完成。

自2010年來,柳城監獄通過績效考核這個“指揮棒”, 實現了2015-2017年連續三年榮獲全區監獄系統績效考評一等獎中的第一名成績。同時,在監管改造方面,監獄連續十六年實現“四無”(無罪犯脫逃、無獄內重大案件、無獄內重大疫情、無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監管改造目標。在政治工作方面,監獄警察職工無受到紀律處分和刑事處罰。監獄先後榮獲全區監獄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區監獄系統先進單位、“五佳”學習型黨委、黨建帶團建先進單位、自治區和諧單位、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區監獄系統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等。在精神文明創建方面, 2017年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已連續20年保持“自治區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6年警察職工生活小區“錦華苑”被評為 “柳州市文明單位”;湧現出了一批全區監獄系統叫得響的先進典型。如警察鄧素雲一家獲得2016年廣西“最美家庭”;派駐融安縣橋板鄉良老村擔任第一書記陳上強獲得區直機關“身邊好人之敬業奉獻好人”稱號,並獲得區直機關授予“文明家庭”稱號;警察韋小荷獲得區直機關“身邊好人之孝老愛親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