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貧困人口:表面風風光光,背地窮得叮噹響

最近,有個新詞很火:隱形貧困人口

隱形貧困人口:表面風風光光,背地窮得叮噹響

指的是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是實際很窮的人。

1

什麼是新時代的隱形窮人?

一方面:能花錢,很能花錢。穿當季新款衣服,去好的餐廳、健身或瑜伽或旅遊,經常曬曬朋友圈,感覺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另一方面:他們並沒有太多錢,從存款來看,是名副其實的窮人,甚至信用卡還在透支。所謂“新貴”與“赤貧”的結合體。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人屢見不鮮:用著最新款的iphone,也在同學群裡搶著2塊錢的紅包;限量款的包包口紅俯拾即是,交完房租卡里卻沒剩幾塊錢。朋友圈曬的都是各地旅行的照片,實際上上個月的信用卡都沒還完……

有一項關於中國奢侈品行為心理趨向的報告顯示:

中國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費人群年齡在22歲到45歲之間,平均比歐美奢侈品消費群年輕了15歲。

隱形的“窮人”,熱衷於讓自己看上去富有一點,熱衷於活在精緻的假象中。

這樣的人通常都有著這樣的想法:活在當下。

他們想要過好自己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

“好不容易來一次,不買以後都不會有下次了。”

“好不容易排隊,不買多點,就虧了。”

“好不容易休息,不吃點貴的,都對不起自己。”

就是這些好多的“好不容易”,可能會給後面的穩定生活帶來不容易。

你覺得他們不懂理財,他們覺得你不懂生活。

2

總結一下隱形窮人的幾個特性:

1、過度注重所謂的生活品質,殊不知其實可以用更少的錢享受現有的品質

比如“我是為了看起來富一點,才窮下來的”、又比如“腎可以不要,iPhone必須買下”的消費錯覺。從某種角度講“隱形貧困人口”也確實是在追逐美好生活的人群,雖然磕磕絆絆、姿態並非那麼優美。

2、生活無規劃,今天就不想明天的事

許多人安然地享受著自己的高品質生活,哪怕銀行沒有積蓄。某種程度上,不論這種財務方式是否健康,他們享受了當下的生活,錢也算花的值,花的開心,覺得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跟他人無關。

這種生活觀念雖然並無批判之處,但卻缺乏風險承受能力,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為難的境地。因此,過好當下生活固然重要,規避風險的意識也不能全部拋棄,只有兩者兼顧,才是‘優質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3、看不上小錢

聽過“拿鐵因子”這個詞兒嗎?一對夫妻每天早晨都要喝一杯拿鐵咖啡,30年下來,積累的開銷將高達72萬元。

有一塊攢一塊,有十塊攢十塊。最早的積攢過程,會讓你多一分對於現金流的把控,慢慢建立起目標,否則,將來就算有100%的賺錢機會,你也沒有資本,趕不上。

3

慾望是沒有盡頭的

《狂熱分子》裡有一段話:

當我們的生活朝不保夕,完全無力控制我們的生存環境時,就會執著於熟悉的生活方式。

我們通過把生活模式固定化去對抗深深的不安全感,藉此我們給自己製造了一種幻象:

不可預測性已為我們所馴服。

無法實現買房自由,至少可以做到口紅自由;

沒錢去歐洲深度7天遊,至少可以在每天的下午茶時間犒勞自己一杯星巴克咖啡;

在現實世界裡開不起豪車,至少可以在遊戲裡給自己買一套最貴的裝備。

現實無望,工作無趣,所以隱形的“窮人”們不停地購物、旅遊、娛樂,渴望藉此擺脫焦慮。

有人說,“隱形貧困”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但願不願意從中走出來,關鍵取決於你自己。

而擺脫隱形貧困的第一步,便是學會與不必要的物慾斷舍離。

《好好賺錢》這本書中,作者認為:

我們花錢買的東西,實際上分為兩種:資產和負債。

資產型的東西,就是買到手後,會在未來為我們帶來正收益的東西;

負債型的東西,則是買了之後,會從我們手中奪走資源、從我們口袋中“偷走”錢的東西。

物質慾望是沒有盡頭的。

當過多的物慾佔滿心靈,只會讓你陷入無限的攀比與浮躁中。

今天想要這個,明天想要那個,永遠得不到滿足和安全感。

因此,我們需要合理分辨自己的需要,分清資產和負債。

4

如何預防成為隱形窮人?

1、認清自己。

將自己所有的存款,資產和負債做出一個統計。存了多少錢,欠了多少錢,要做到心中有數。

2、堅決杜絕拆東牆補西牆的惡習。

別讓自己的負債越滾越高。要知道天下沒有不賺錢的買賣,既然要貸款給你,人家肯定是要收回來的,還要賺你的錢的。

3、改變思維

改變思維不是說放棄“高品質生活”,而是在花錢出去前,想一想是否可以適當節約,或者用更少的錢達成一樣的生活品質。

思維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改變的過程或許會很辛苦很艱難,但思路決定出路。

4、 強制儲蓄

每個月強制儲蓄收入的10%,存入一年期的固定收益產品中。哪怕一個月攢1000,一年後,已攢本金1000*12=12000元,加上收益。第二年連本帶利加當月要攢下的的1000元繼續購買固定收益產品,開始資金滾動。

從每個月結餘10%開始行動,既可以攢下一些積蓄,又不會影響現有的生活品質,攢著攢著錢就多起來了。等習慣了用90%的收入過原來的生活後,可以再增加10%的結餘率,慢慢進步,一個家庭健康的結餘水平是30%。

5、做好規劃,想清楚你十年後、二十年後想要在哪裡、過什麼樣的生活。

每個人經歷的生活不一樣,也會有不一樣的追求。對於我來說,幸福的生活不僅要能賺會花,還得會攢錢。習慣了存錢,這樣遇事才能不慌張。10年後,20年後,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醫療費用,自己的退休資金都需要錢。

5

結語

不要常做出超出預算的事情。

對自己的生活的追求要建立在自己的經濟基礎上,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何必要做出打腫臉充胖子的事呢。

短暫的愉悅,可能會給後面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無論怎樣,還是要記得你的消費和你的經濟狀況要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