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漢武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大好河山出去走走



一、天資聰慧

劉徹三歲時景帝問他願意當天子嗎?劉徹回答說由天不由己,只想每天在父皇膝上玩耍。一個三歲頑童竟有如此情商!若換作我這等笨人來一句“很願意”,估計早被拉出去剁了。 據史書記載,劉徹從小記憶力異於常人, “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因此,景帝格外喜歡他,故改名劉徹。



二、志向遠大

漢武帝劉徹16歲登基,可謂英姿勃發!處於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年紀又大權在握,換作任何一個少年恐怕都會豪情萬丈壯志在胸。只是這個少年將目光鎖定了一個比自己更為強大的對手----匈奴! 或許從猗蘭殿出生到他登基,劉徹聽膩了“和親”、看夠了景帝滿臉無奈,他不信,一個政治穩定經濟平穩的大漢朝為何屢屢向一個蠻族卑躬曲膝!



三、權謀千壑

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圖偉業,劉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權謀之術:為防外戚、重臣干擾決策,不僅以帝王權謀平衡之術先後除掉田、竇兩股勢力,存位期間十餘位丞相皆死於相位!一道推恩令極大削弱諸候勢力;以“酎金”成色不足,一次便罷免106位諸候王;為整合朝野臣民思想更利於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籌集軍費,將鹽鐵運營權收歸中央專有,甚至不惜以“貲選”的方式公開賣官!大軍馳騁的背後,是劉徹獨步天下的心計權謀。



四、堅忍剛毅

繼位初期,竇太后掌國專政,劉徹實際被架空只得堅忍,而這一忍便是五年、直到竇太后病故! 當漢軍拿回河溯廣袤草原、根絕了匈奴對長安的危協之後,而此時文景以來的“陳陳相因”的府庫已基本告磐,劉徹堅持除寇務盡,不惜以“入粟拜爵”(平民將糧運到前線軍營即可封宮)的方式為衛青主力保障後勤! 也正是如此,才讓劉徹獲得了窮兵贖武的評價。



五、好大喜功

悍將李陵,以5000步卒對匈奴8萬主力、力戰八晝夜而不落敗,直至最後連車轅都當成武器、空手對白刃,全體被圍而救兵不至才戰敗,但劉徹對此卻憤怒異常,直接滅了李陵三族,迫使李陵從此不再信任漢政府,最終老死匈奴。 對於有看千古一帝美譽的劉徹,其輝煌的成就和複雜的一生變幻,不是本文這點篇幅所能盡述,只能通過幾個方面來讓大家體會。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人們往往把秦皇漢武放在一起說,認為秦皇漢武一樣,都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封建統治,而漢武帝開疆拓土,確立了儒學的統治地位。但是我個人認為,單就做人方面,漢武帝比秦始皇更成功,也更偉大。

漢武帝統治長達半個多世紀,在立下不朽功勳的同時,窮兵黷武,揮霍浪費,花光了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搜刮民脂民膏,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迷信巫蠱,爛殺無辜。這和秦始皇的暴政沒有區別,繼續下去,必然和秦王朝一樣走向滅亡。

然而,漢朝繼續生存下來,就因為漢武帝知錯能改。一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一個自信心爆棚的皇帝,一個聽慣了讚美的皇帝,能夠反思自己的過失,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發佈罪己詔公開向天下人承認錯誤,這是何等的困難,何等的決心,何等的魄力。古往今來,功勳卓著者知錯能改的又有幾人。

這就是漢武帝這個人比秦始皇更偉大的地方,也是更值得敬佩的地方。


豫有得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這是千百年來,歷史給予漢武帝的評價。而在我看來,漢武帝無疑是偉大的,但他只能算是一代雄主,而不能算是一代明君,他是憑藉其超乎常人的雄才偉略,在正確的時機、正確的歷史條件下,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從而成就了一番偉業。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看待歷史要從整個大局出發,不能只看一時、一事或者某一個人。大漢王朝傳漢武帝時,已經歷了六十多年,傳了六位皇帝,特別是經過了“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的成就是建立在高祖開國,呂后改革,文景休養的基礎上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沒有第五代、第六代領導人40年的韜光養晦,漢武時期的奮起是不可想象的。

就比像秦始皇之所能夠統一天下,靠的是“奮六世之餘烈,成一統之功。”統一天下的使命落到秦始皇的手中,他抓住歷史機遇,成功了,嬴政從而成了“千古一帝”。劉徹之所以能成為“秦皇漢武”中的漢武,同樣是時勢造英雄。

還有個相同點是,秦始皇的苛政虐民,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漢武帝晚年的窮兵黷武,也引得民怨四起。兩人最大的區別在於繼承人的選撥及其班子的配置:秦始皇死後,秦王朝歷二世而亡;漢武帝死後,漢帝國卻還不斷延續。秦始皇本來選定的繼承人是扶蘇與李斯搭檔,誰知胡亥與趙高奪權,把秦朝帶上了末路;漢武帝的選定的繼承人搭檔是劉弗陵與霍光,這對搭檔因內外措施得當,使前任留下的後遺症基本得到了控制,大漢王朝顯露的頹勢得以扭轉。

嬴政、劉徹做的都是不利當代卻功在千秋的偉業。當後人慨嘆,我們能擁有一個大統一的祖國時,有沒有想過,那是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又用了多少人的鮮血和白骨鋪就的!當我們讚歎漢武盛世時,更不應該忘記為劉徹打下良好基礎的文景二帝及之前的人們,還有為劉徹擦屁股的劉弗陵、霍光及千千萬萬的大眾。正是因為有了前代與後代的努力,劉徹才能成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漢武帝!


高山流水品歷史

漢武帝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豐功偉績是不能否定的,晚年過錯也是值得借鑑的;劉徹作為一個男人,喜新厭舊,始亂終棄也是人之常情。整體來說漢武帝是一個偉大的帝王,儘管私德有損,但是瑕不掩瑜!

漢武帝奮六世之餘烈,北擊匈奴,退敵千里,大揚國威!漢武帝又南撫南越,使得秦朝時的百越地區迴歸華夏。漢武帝又東征遼東,把朝鮮地區納入華夏文明圈。最後漢武帝西和西域,使得西域的廣大地區進入華夏。



漢武帝又好大喜功,多次討伐蠻夷,極大的消耗了漢朝國力;晚年昏聵無斷,因巫蠱案誅殺數萬無辜之人,特別是太子劉據被殺;對陳阿嬌,衛子夫,鉤戈夫人等老婆手段酷烈。總體來說,漢武帝比秦始皇更有帝王之術,成就也僅在秦始皇之下!


大秦鐵鷹劍士

感謝悟空官網相邀作答:

首先擺明觀點,對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為中華民族建立了豐功偉業的人物,我們後人沒資格作太多評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有些人為了蹭名氣,拼命放大他們的缺點,而忽視他們的功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文痞”。

我們知道,中華文明的基礎是由:漢人,漢文化、漢族、漢字組成,而大漢朝最強天子非漢武帝莫屬,因此漢武帝對中華民族來說應是“神”一樣地存在,是應該讓後人高山仰止,頂禮膜拜,而那些說什麼漢武帝過大於功,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禍害千年之類的“文痞”之言可休也,不說別的,就憑漢武帝擴疆領土,奠定我大中華基業這一大功勞,其它什麼過錯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我認為漢武帝以下四大功績奠定了其千古偉業。

一,頒佈推恩令,讓同姓諸候問題得已解決,鞏固了中央集權。

二,發動對匈奴作戰,解除北方威脅,穩定了國家。

三,改變無為而治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國家的效率。

四,第一次把廣大的西域納入中央集權統治範圍。


湘平古珍郵館

上學期間對書本的內容是深信不疑的,自然也覺得漢武帝是偉大的帝王,是很了不起的。直到現在也這樣認為!

後來看了很多影視作品,比如黃曉明的《大漢天子》還有之前央視演過是《漢武大帝》。影視作品與課本不同,漢武帝的政治軍事才能,貌似不及他的顏值和對愛情的態度~但是,那時候還是很喜歡這些影視作品。我也喜歡黃曉明和陳寶國。自然對漢武帝有了莫名的好感。

再後來,開始去真正學習歷史相關,也通過學習鑑賞等是換了一個角度來看漢武帝。覺得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評價不了這樣的千古帝王。


小黑豆

當然劉徹這逼貨一當上皇帝,老子天下第一,who怕who,必須整點么蛾子出來,要不然你們還不得背後嚼舌頭,文景之治後國庫豐腴,也夠漢武帝亂折騰一把的,推恩令,貨幣改革,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想給人洗腦嗎,意思就是老子最大,你們都得聽老子的,好聽點就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些都是為了玩一把大的。

最怕中國人什麼,最怕中國人吃飽,漢武帝這一吃飽,文景之治後的國庫,加上中央集權,全國的大一統,完全沒事幹了啊,哦,對了,老贏不是害怕北邊那什麼匈奴是這,派兩人過去瞅瞅,也沒派誰,就派了舅甥兩個,這兩個也是強的一逼,結果把北邊的打的那叫個慘不忍睹,鬼哭狼嚎、屁滾尿流,神經息息的直唱“失我祁連山,婦女無顏色”,直接逃竄到歐洲去了,匈奴人過去了得佔地生活啊,就搶唄,結果打的日耳曼人生活不能自理沒地去,日耳曼人去他丫的直接把羅馬帝國打崩了。你說漢武帝這完全就是一攪屎棍啊,攪的東西方都不得安寧。直接硬生生整出一條連接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來了。

當然無敵是多麼寂寞,漢武帝老年就想長生之術,大興土木,連年征戰,烏蠱之禍,結果害死自己的妻子,兒子,孫子,侄子也算是敗筆,但是總體來說這貨整出的么蛾子還是比敗筆華麗的。


一株毛毛草

漢武帝雄才大略之主也,西漢時政治家,戰略家。為第七代帝王,劉徹在位五十多年是西漢最強盛時期,他主政期間對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有很大作為。在政治上,設中朝,限制丞相權力,在全國範圍內設十三刺史部。地方設十二刺吏部,中央叫司隸校尉,地方叫刺史,監察地方。在王國問題上,頒佈"推恩令",允許王國把土地分給子孫,直屬領地縮小無力對抗中央,又碌續削奪大批王候權力,解決了王國對中央危脅。文化上興太學,貴族子弟可以求學深造,實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思想成為以後兩千多年文化思想。經濟上重用桑鴻羊的經濟主張,鹽礦酒專營由政府直接經營和貿易,積累大量財富。漢武帝是君明臣賢,人材濟濟,。“漢之得人,以此為盛。"對外關糸上,漢武帝東滅衛氏朝鮮,沒樂浪,玄兔,真蕃等漢四郡,東南收歐越,南滅趙武越國,收滇國,北擊匈奴,收河西設武威,張掖,酒泉等四郡,削弱匈奴勢力,分化為五部,"封狼居胥"為歷代帝王處理對外關係的理想,派張騫"鑿通…西城,開避以長安為起點的絲稠之路,漢武帝奠定了現代中國疆域的基礎,漢武帝守成之郡,開疆拓土貢獻可比開國之君,稱千古一帝豪不為過。



關東俠客

我對於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就是,看他給後世留下多少功績,正所謂大丈夫不拘小節是也。


怪人童心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有戰略遠見的皇帝。為了解除外族對我大漢的侵略,在位六十餘年,打了五十年的仗。為中國後來的邊境和平贏得了寬鬆的環境,在漢朝幾百年裡不受外族搔擾。

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二十二歲親政,當政時,內外交困,皇權不穩,他對外堅壁清野,打擊了匈奴的囂張氣焰,使匈奴受到重創,形成了匈奴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對內鞏固中央皇權,解除王國勢力,實行了一系列改政措施,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對後來的政治,經濟,軍事各個領域的影響及為深遠。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也許是多年思想的弦繃的太緊,也許是年齡大了有腦萎縮現象,在晚年,漢武帝精神萎靡頹喪多疑,發生了巫蠱之禍事件,為他的晚年蒙上了陰影和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