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美械師同德械師在裝備上有何區別?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我們先來看下美械師和德械師各自的編制情況:



德械師:2旅4團制,師直屬炮兵營1個(3個榴彈炮連計75mm火炮12門,1個戰防炮連計37mm戰防炮4門,1個高射炮連計20mm高射炮4門),以及工兵營、輜重營等輔助單位。

美械師:3團制,師屬炮兵營1個(75mm火炮12門),工兵營等支援性單位。


單純從兵力上對比可能德械師要優於美械師(多了一個團),可是輕武器方面美械師要優於德械師太多,相比於德械師的以中正步槍為主,美械師大大增加了衝鋒槍、火箭筒、火焰噴射器、輕型迫擊炮等武器,極大的增強了一線步兵的火力強度。這一點是德械師難以比擬的。

最重要的是美械師組成的美械軍,擁有大量的直屬單位,如重型榴彈炮團、裝甲團、騎兵團、工兵團等。在實際作戰中可以隨時調配給一線的各美械師。而德械師組成的軍並沒這些多餘的直屬部隊,重炮團和裝甲部隊都是隸屬於軍委會或者戰區司令部的獨立單位,如作戰需要需經過軍、軍團、集團軍、戰區司令部甚至軍委會層層批准才可能得到增援。

總的來看美械師的火力還是大大強於德械師的,尤其在近戰火力上。


小小狼王

德械師:所謂的“德械師”主要是使用德國武器的中國軍隊,但與真正的德國軍隊相比還差得遠。“德械師”主要實行2旅4團的編制,其主要裝備為:手槍為毛瑟C96駁殼槍;步槍使用仿製德國M1924,口徑為7.92毫米的“中正式”步槍;輕機槍為捷克式ZB—26、重機槍為民24水冷式馬克沁重機槍;手榴彈為仿製德國的M—24;頭盔為德國的M—35;每師配有一個炮兵營,下轄3個連,每連裝備的不是德國的火炮而是75毫米博福斯山炮、4門德制的37毫米戰防炮。每個步兵團各下轄一個迫擊炮連和小炮連,分別裝備6門法國的81毫米和20年式82毫米迫擊炮、小炮為6門20毫米索羅通機關炮。

美械師:美械師是根據《租借法案》向國民黨軍隊提供的軍援而組建的,美國答應給60師的裝備,到1945年時實際上只給了39個師的裝備。國民黨將這些武器裝備了13個全美械軍、4個半美械軍。美械師採用每師下轄三個團的編制,步槍使用美國的村田M1903步槍或M1加蘭德步槍,有少量的湯姆遜衝鋒槍,和德械師一樣沒有師屬炮團,只有一個師屬炮兵營,裝備12門美製M175毫米山炮。每團的裝備少量的巴祖卡火箭筒和60毫米迫擊炮。下面給大家看一下美械軍第8軍軍長李彌的一份報告:

陸軍第8軍,實收第二批美械數量統計:45手提機槍1080挺,十榴12門,75山炮12門,反坦克炮36門,火箭炮36具,噴火器36具,60迫擊炮243門,槍榴彈筒486具,9釐米手槍600支,30重機槍182挺職李彌上報,民三十四年八月

本軍現有武器統計:30步槍11000支,79步槍2000支,45手提機槍2436支,303/792勃然機槍1060挺,30重機槍182挺,79重機槍24挺,反坦克炮48門,火箭炮48門,60迫擊炮486門,槍榴彈筒600具,噴火器36具,75山炮24門,十榴12門,81迫擊炮81門,82迫炮8門職李彌上報

歷史軍魂

德械師是中國近代史出現的第一支現代化部隊。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德械師全軍覆沒,從此消失與中國歷史長河。隨後蘇械師、美械師相繼成為國軍主力。


德械師與美械師相比,美械師有美式坦克、裝甲車,機械化程度大大超過德械師。其他半自動步槍、噴火器、榴彈炮等輕武器也超過德械師。而美械師比德械師最強大的是炮兵部隊,美械師的炮兵能夠壓制日軍的炮兵。孫立人、廖耀湘的遠征軍能打敗日軍,美械師的強大炮兵火力至關重要。

淞滬會戰時期,德械師的炮兵火力,要5個才能與日軍1個聯隊的炮兵部隊相當。德械師的其他武器火力也很一般。手榴彈是單兵武器中很重要的組成,日軍是用擲彈筒投擲,距離可達150米,而國軍是用手投擲,威力天差地遠。

國軍36師是德械師中的乙種師,是德械師中戰鬥力最強的幾支部隊之一。但在異常重要的重機槍火力對比中,整個淞滬會戰,36師裝備了72挺重機槍,每挺機槍打出子彈4600多發,而日軍的一個聯隊裝備24挺重機槍,每挺打出子彈2.2萬發。德械師的火力真是不能恭維。與日軍相比可以說是完敗。


一些人認為中國再裝備多少德械師就可以抵擋日寇,完全就是幻想。淞滬會戰中,德械師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是國軍將士都是當時的精銳,單兵作戰勇猛。完全是以單兵武器和輕火炮對抗日軍精銳,並非德械師本身就有多麼強大。


滄海歷史春秋

所謂德械師,其實準確應該叫徳制師,武器主要國產,少量進口,德國顧問幫助訓練,當時國軍二二制,徳制師三三制。抗戰前組建了四個徳制師。

美械師是在美國租借法案背景下,美國政府為了支持蔣抗日,提供了三十三個師的輕美械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