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牺牲70周年 弟弟“接其回家”

董存瑞牺牲70周年 弟弟“接其回家”

时隔70年牺牲地捧黄土 “哥哥归故土与家人团聚”

4月3日下午,大雪纷飞。董存金和儿子女婿一起从怀来县开车,于当晚20时到达隆化县。次日一早,他们起床到该县烈士陵园参加清明节祭扫活动。“在哥哥董存瑞的墓碑前我隔空喊话,‘哥哥,我来接你回家’。”董存金动情地说道。

董存瑞牺牲70周年 弟弟“接其回家”

紧接着,董存金来到哥哥董存瑞炸碉堡牺牲的那块遗址抓了几把黄土,装到骨灰盒里,带回了怀来县老家。在他看来,哥哥牺牲时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那块土地。时隔70年,他以此举满足哥哥落叶归根、魂归故土的心愿。这样,他这一辈子的心愿也就了了,哥哥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怕伤心家人不提董存瑞 传遗志子女名字藏深意

对于哥哥董存瑞的印象,董存金表示哥哥比他大12岁。哥哥1945年参军那时,他才4岁,尚未有记忆。“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噩耗传到我们南堡村村长那里,他怕我父母伤心,所以给隐瞒了下来。”董存金如是说,他称直到1950年,父亲董全忠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前,才知道了儿子董存瑞在隆化牺牲的消息。

董存瑞牺牲70周年 弟弟“接其回家”

自此以后,“董存瑞”这个名字成了全家的敏感词,只要一提及,就有人伤心抹泪。为此,在董存金的记忆当中,父母沉默了大半辈子,从来不对他们姐弟讲有关哥哥董存瑞的生平事迹。“我长大懂事后,听村里比较年长的人聊起哥哥的故事,这才让我对哥哥有了一些间接的印象。但是当着父母的面,也从来不敢提‘董存瑞’三个字,因为以前有人向我母亲提起董存瑞时,她老人家老泪纵横,心情悲痛,久久难以平复。”董存金坦言道。

为了照顾好父母,董存金一直在南堡村田地里务农。1977年,80岁的母亲孙珍去世;1986年,他和年迈的父亲搬到怀来县城沙口镇居住,起初,他在集市上摆摊杀猪、卖西瓜,父亲也帮着他守摊子;十个月后,他以烈士遗属身份,被安排进怀来县面粉厂工作,这时全家人的生活才有了改善。

“父亲的烈士遗属抚恤金从最初的5元,涨到8元,10元,15元,再到90年代初的50元。当地民政局说他拿的是最高标准的抚恤金。但我父亲依然很勤俭节约地生活着,从来不主动向国家、向组织提困难。他在90岁时还能上街买菜,1992年他92岁时因病去世。”董存金追忆到。

子女在实权部门担任要职,在外人看来如此“肥缺”的岗位,如何做到清正廉洁?董存金称他教育子女要牢记革命家庭的家风家规,继承好董存瑞的遗志。对此,子女们都很自觉遵守,这让他很放心。三女儿董继华虽然是法院院长,但只要周末有空,就会来娘家看他们,拉家常,帮做家务;住一晚上,第二天就开车回逐鹿县法院上班。

14岁董存瑞当儿童团长 鸡毛信藏牛粪筐躲盘查

在董存瑞同岁的童年玩伴,现年89岁的董连柱老人的印象中,董存瑞胆子很大,性子也很急,是村里的娃娃头。

据其回忆,以前村头有棵大柳树,树下有个水坑,有个小伙伴问董存瑞,敢不敢爬上去再跳下来。董存瑞抬头看了看,一句话没说,往手心里啐了两口唾沫,噌噌噌地爬上去了,随即从几丈高的大树上跳进水坑里。

“1943年北平抗日根据地建立后,14岁的董存瑞当上了儿童团长,我则是副团长。”董连柱坦言道,他们一起参加村民自卫队,站岗、送情报、埋地雷、端炮楼、割电线、翻铁路等抗日游击斗争,成为村里的抗日骨干。

董连柱还清楚的记得,当时他们出去放哨,看到有日本鬼子进村,他们马上回去向藏在地道里的游击队员汇报,并做好掩护斗争;同时他们还为附近抗日根据地联络点传递情报,通常将信藏到装满牛粪的筐子底下,以拣粪为由,躲过日军哨卡的盘查;如果情报比较急,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将情报叠成三角形,并插上鸡毛,这样方便快捷地送到根据地联络员手里。

未爆炸弹抱回家制地雷 参军后匆匆一面成永别

对于日本鬼子进村扫荡的情景,董连柱至今记忆犹新。村里的大人们不敢出门,在外玩耍的孩子们则被日本鬼子抓去修围墙,背柴禾。对此,比较有勇气的孩子借此帮八路军侦察敌情。

记得有一次,董存瑞在村口看到日本鬼子扔下的一个未燃烧过的炸弹,大着胆子将其抱回家拆解后,将炸药装进自制的地雷管里。“董存瑞很聪明,身手也很敏捷,他发明了‘锯齿镰’,用来破坏敌人的通讯工具;另外教我们用电瓶钩破坏敌人的通信线路,割断电线后,将其盘在一起,藏在地道里,以便日后派上用场。”董连柱透露道。

董存瑞牺牲70周年 弟弟“接其回家”

“到了桥下,董存瑞开始找支架,看哪里能放炸药包。但这个时候,总攻号吹响了,敌人火力很猛,冲锋的战士一批一批倒下。郅顺义看到,董存瑞要托起炸药包,郅顺义就赶紧往桥下跑说,你上去,我去炸。董存瑞则大喊,郅顺义,快卧倒!随后,炸药被引爆。”董晓利转述道。

另据郅顺义回忆,爆炸威力巨大,把自己震了起来,当时就感觉蒙了。董晓利表示,郅老虽然已经辞世,但他的讲述一直印在她的脑子里。

同样,在董连柱的记忆里,董存瑞参军后,曾在夜半时分悄悄地回过一次南堡村,与他匆匆见了一面。当时董存瑞父亲董全忠还切了一个西瓜,让大伙吃。董存瑞聊了几句前方战场的形势,说话不到十多分钟,就走了。董连柱没想到,这一短暂的会面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