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如果不能讓人掏錢,女團是沒有明天的

文/戴桃疆

《創造101》:如果不能讓人掏錢,女團是沒有明天的

經過《偶像練習生》的洗禮,《創造101》的整體賽制對於國內觀眾來說已經不陌生了。但是從節目劇本上看,《創造101》的氣質更像是幫助觀眾重溫《超級女聲》紅火的那兩年。

和從普通女孩中發掘有成為偶像能力的《超級女聲》不同,《創造101》是一檔為了打造本土女子偶像團體而生的節目,參與者都應該是迫切渴望成為舞臺主人公的人物,她們可以不完美,才藝等方面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瑕疵,但心理建設應該做好。

在這種節目裡讓觀眾聽到已經參加過很多綜藝節目、有一定知名度的練習生說出“開口唱歌鼻子會酸”,當然會有一種恍如昨日《超級女聲》看普通人蛻變成舞臺霸主的感覺,就差耳邊響起卡朋特樂隊的那首《昨日重現》了。

除了在眾人面前唱歌開口鼻子會酸的,節目中要出現拒絕站在舞臺中央的、很努力但從頂級一跌到底的……《創造101》的劇本除了熟悉的、屬於昨日的本土感,還有一種刻意的、人為製造戲劇感,靠大起大落強化綜藝節目的劇情,完全不考慮這檔綜藝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創造101》:如果不能讓人掏錢,女團是沒有明天的

這檔綜藝最終是要推出一支女子團體組合的,也就是說整檔節目都是用來供選手展示自己魅力、努力向觀眾推銷自己的。商業偶像刺激的其實是一種消費行為,展示自己的脆弱和不幸、眼淚和傷痕是乞討,是街頭行為,偶像是要站在舞臺上的人,是流行文化中的美少女戰士,不需要憐憫和同情。本土節目習慣性賣慘,但一檔打造偶像的節目並不適用。

《創造101》的練習生整體實力比《偶像練習生》強了不是一點半點。但《偶像練習生》能夠有話題感,原因在於拋開業務能力不談,不真情實感地選定某個練習生作為應援對象的話,《偶像練習生》也可以當作一檔搞笑綜藝來看。

國內觀眾看綜藝的大多圖個樂呵,無論什麼類型,只要能給觀眾帶來歡樂,它就能夠成功。《偶像練習生》乍一看是偶像選秀,再一看可能就是《動物世界》,有各種可愛活潑的小動物,當然也有適者生存的殘忍法則。《創造101》是女孩子的世界,乍一看是偶像選秀,再一看可能就是《後宮·甄嬛傳》,原本個個可愛的女孩子在競爭中不斷被激發出人性中的其他面,這和綜藝節目製造快樂的宗旨不太對路。

《創造101》:如果不能讓人掏錢,女團是沒有明天的

男子偶像選秀和女子偶像選秀對比來看,明明是女子偶像預備役選手整體水平更高,但境遇卻反其道而行,除了節目自身的因素,社會因素也不能忽略。

國內重唱不重跳,對唱功的評價標準也比較單一,發揮穩定、氣喘得勻、音飆得高就算唱得好,對舞蹈沒有過多的追求,包括兩檔街舞節目在內,沒有一款主打舞蹈的節目大紅大紫,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了。如果不能推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熱門歌曲,女子團體很快就會被遺忘,反而不如單項出眾的獨唱選手,可以以天賦、技巧取勝。

《創造101》:如果不能讓人掏錢,女團是沒有明天的

再者,構成國內粉絲主要性別的仍然是女性群體,女性群體不缺少偶像,缺的是投射慾望的對象,更確切地說是那種能夠公開地、大聲呼喊出慾望的對象,對於大部分女性而言,能夠成為這個對象的仍然是男性。男性成為偶像更容易一些,就眼下的狀況,男性成為本土偶像實在太容易了。

和早期的女子團體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構成當下女性偶像粉絲群體的女性受眾,不再需要來自偶像的指引和陪伴。多元文化盛行的時代,處於成長階段的女性還可以接受女性作為成長的夥伴甚至標杆,但在主流文化一統天下的當下,女性受眾的成長標杆固定在了熱情大方、青春洋溢、左手事業右手家庭的特定類型上,在一個仍然存在婚戀禁忌的行業裡,偶像很難達到要求。在陪伴感被網友、主播完成圈地的時代,女性偶像至多隻能提供的是妝容、穿搭上的模仿樣本。

《創造101》:如果不能讓人掏錢,女團是沒有明天的

韓流模式的語境下,偶像團體是消費社會產物,而且擁有成熟的偶像消費市場,國內這個市場從生產者到消費者都並不成熟,娛樂公司群雄逐鹿的狀態下,培養女團種子選手不過是分散風險的一種方式,專攻偶像製造的公司成果更引人注目一些,但整個市場缺乏真正有影響力的培育者。

偶像是生產消費符號的一個環節,如果不能成為被消費對象,不能在生產女團的同時培養出習慣掏錢的市場,女團是沒有明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