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止貢梯寺

如果讓我在西藏選擇一個命運最波折寺院,恐怕我會首選止貢梯寺。這座止貢噶舉派的祖寺在歷史上三起三落,既曾享受過教眾雲集、雄踞前藏的榮光,也曾淪落到兵禍洗劫、殘垣斷壁的窘境。

公元1179年,36歲的仁欽貝來到止貢時,沒有人會想到雪絨藏布岸邊的山谷中將會發生一段傳奇。

雖然,當時仁欽貝的頭上依舊帶著丹薩替寺寺主的帽子,但顯然他並沒有能夠獲得真正的尊重。因為就在不久之前,丹薩替寺的僧人便給了他臉色,這導致仁欽貝憤而出走,回到了家鄉。

這樁號稱“一包茶葉引發的出走事件”[1],據說是因為有些僧人不遵守戒律,公然在法會上飲酒作樂。

當仁欽貝責備他們時,這些僧人居然反唇相譏

“你幹你心地善良的僧人吧,不要加害別人喲!”

沒過幾天,一位施主送來一包茶葉,作為從茶馬古道上流入西藏的貨物,茶葉是種珍貴的禮物。僧人看到茶葉數量不多,便開始有別有用心的鼓譟,“寺主什麼時候給我們分茶呀!”

言下之意,你當寺主混的這麼慘,我們想喝口茶都喝不上,趕緊哪兒涼快去哪兒吧!

仁欽貝一看這種情況,便離開了這座師傅創建的寺院。臨走時,仁欽貝暗暗下決心,“早晚有一天,我還要回到這裡,你們等著吧!”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止貢巴仁欽貝

要說仁欽貝這個人,可真不是一個只會誦經的法師,他的心機和手腕絕對算得上箇中翹楚。甚至可以這麼評價,如果沒有仁欽貝的謀劃,止貢派能不能存活下來都是一個疑問。

不知道是不是從這個時期開始,仁欽貝所在的居熱氏的家族史被髮掘了出來,其祖源一直上朔到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柱氏

傳說中,柱氏家族有個兒子見到天女沐浴,邊將天女的衣服藏起。天女因為丟失了衣服無法飛走,便於柱氏男兒交合,九個月後男嬰從天而降,因為缺少一節尾指,被稱為“居熱”。[2]

這個幾乎與牛郎織女故事一模一樣的傳說,便是居熱氏家族的起源。不過,居熱家族長期生活在康區,和衛藏並沒有多少聯繫,於是不知多少代後,止貢地區降生了一位金剛空行母化身的女孩,名叫

曲吉卓瑪

這位身具神通的女兒,指定要將自己嫁予居熱氏的後代楚成嘉措。為了準備婚禮,曲吉卓瑪還從空中降下如滂沱大雨般飲食物品。[3]

這位金剛空行母化身的曲吉卓瑪便是仁欽貝的祖母,正是因為有這位祖母存在,出生於康區的仁欽貝從丹薩替寺憤而出走,才會選擇止貢地區建寺傳法。而曲吉卓瑪則成為了止貢派最具特色護法神,被尊為“祖母護法”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雖然,仁欽貝有如此顯赫的家族背景,但卻是一個苦孩子出身。他父親去世很早,由於家裡生活拮据,幼小的仁欽貝不得不面對賺錢養家的重擔。

艱難的童年生活,早早就培養出仁欽貝善於忍耐、精於謀劃的性格,這也為他日後的道路奠定了基礎。

1168年,已經25歲仁欽貝來到丹薩替寺,拜在帕竹噶舉派創始人帕木竹巴門下。

相比於寺內自幼出家的師兄們,經過俗世磨礪的仁欽貝,更善於領會師傅的心意,很快他就得到了帕木竹巴的青睞。

《直貢法嗣》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天上師對他和師兄達隆塘巴說:“雅恰藏布江的水,今天好像在往上流,你們去看個究竟”。

達隆塘巴

看過後,老老實實的彙報說:“雅恰藏布江水正在往下流。”

仁欽貝則便走邊琢磨,江水當然不能向上逆流,那師傅說江水往上流什麼意思呢?

當他回去向上師彙報說道:“江水正在往上流,把衛藏多康三地都淹了”。

帕木竹巴非常讚許,因為這句話與他心中,帕竹噶舉教派日益昌盛,傳遍衛藏多康三地的願望暗合。

正是憑藉揣摩師傅心意的能力,帕木竹巴對這個最小的弟子極為喜愛,多次說到:“我的丹薩替寺將由一位十地居士來住持”。(當時,仁欽貝尚未受比丘戒,還是一位佛門居士。)[4]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帕竹噶舉派創始人帕木竹巴

兩年後,帕木竹巴圓寂,仁欽貝開始閉關苦修,7年後功法大成,順利接任了丹薩替寺寺主的法臺。但從師不到十年便得此大位,必然難以服眾,因此才會出現“茶包出走”事件。

仁欽貝來到止貢時,師兄米聶貢仁已經在此地創建了一座小寺。仁欽貝接手後,不斷積蓄力量,大力擴建殿宇。據說工程施工時,地方神靈都來參與建設,“拔拉”(止貢附近一座雪山的名字)供來白土,“德仲”(止貢附近一處溫泉)地母供來泥牆灰土。

西藏的歷史記載通常都含有神話的成分,但從其中多少能窺見當時的情況。神靈相助傳說,可以看做仁欽貝在止貢地區獲得了比較高的人望,可能當地的貴族們對他多有支持。

止貢地區作為藏北牧區與拉薩農耕區域的交通要道,自古以來便很富庶繁華,仁欽貝選擇在此立足弘法,也算慧眼識珠。

止貢梯寺建成後,仁欽貝開壇講法,一時信眾雲集、賢名遠播。據說,止貢梯寺舉行法會時,“西藏的所有封建領主,以及印度、漢地、木雅、果洛、霍爾等地國土都敬奉至尊,並常來獻供。此時,僧徒數量達到空前,當聶欽布傑瓦拉囊作大供、為其兒發放佈施時,聚集徒眾五萬五千五白二一一五個”。[5]

聚集徒眾55525人,成了一個神奇的數字。以後止貢派說到人數眾多一定會用這個數字,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雖然在止貢地區風生水起,但丹薩替寺一直都是仁欽貝心中的一個節。除了那個不愉快的茶葉事件外,丹薩替寺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上師帕木竹巴門下弟子眾多,從帕竹噶舉分出的支系教派便有八個之多。這些小教派的領袖誰能坐上主丹薩替寺的法座,就意味著掌控了龐大的帕竹噶舉派。

正是因為帕竹法座的崇高地位,日後當仁欽貝安排弟子札巴迥乃,接任丹薩替寺寺主時,才會對他說:“昨日我是你的上師,今後你是我的上師”,並規規矩矩的向他頂禮。

但之前鬧得太不愉快,仁欽貝考慮,如果自己單獨出面,可能會引起丹薩替寺僧人的反彈。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使出了一條“暗度陳倉”之計。

他聯繫了師兄達隆塘巴,對他說:

“上師對我們恩重如山,現在我倆已經有了財力,但師傅當年修行的小院(日楚)還是茅蓬。我心中實在不忍,不如我們一起給上師建座大殿吧!”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丹薩替寺老照片

我們之前說過,達隆塘巴是位德高望重又十分實在的高僧。聽到提議後,心中非常感動,馬上就開始籌措人員和資金。


就這樣,大量的財物源源不斷的運入丹薩替寺。丹薩替寺窘迫的財務狀況得到了緩解,這也讓仁欽貝和達隆塘巴獲得了崇高的聲譽。

但很快,二人之間的合作便出現了裂痕。當大殿建成後,仁欽貝以需要修繕桑耶寺為名,將達隆塘巴供奉的經書和財物運回了止貢梯寺。

這種做法,當然引起了達隆塘巴的強烈反感。幾年後,當仁欽貝的弟子札巴迥乃出面調解此事時,止貢派獲得了訴訟的勝利,又氣又急的達隆塘巴沒過兩年便撒手圓寂。[6]不論《直貢法嗣》如何為仁欽貝粉飾,這件事都導致兩個教派數百年間的長期敵對,甚至還曾釀成過流血衝突。

但不管怎樣,仁欽貝如願以償的掌控了丹薩替寺法座的位置,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帕竹噶舉和止貢噶舉同聲連氣,幾乎成了一個宗教勢力。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達隆塘巴唐卡

謀奪帕竹噶舉領導權期間,仁欽貝還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如何為止貢派開闢一片新的沃土。

以當時前藏的宗教版圖來說,留給止貢派拓展的空白區域已經不多了,但阿里地區卻還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尤其老師

帕木竹巴曾親口對他交代,圍繞著岡仁波齊的神山聖湖區域是祖師米拉日巴與本教徒鬥法之地。對於噶舉派來說,這是祖師授記過的聖地,如果在此地建寺修行一定能得到祖師的護佑。

為了完成師傅的心願,也為了止貢派未來的拓展,仁欽貝在穩定了局面之後,親自帶著24名弟子遠赴阿里。

《青史》記述,當他到達岡仁波齊腳下,神山為之轟鳴。守護神雖然降下神諭,但畢竟不是帶著現金來的,沒法支持他建寺的願望,仁欽貝還是不得不從神山腳下退了回來。。

估計當時,他也和當地領主取得了聯繫,但人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止貢派是哪棵蔥,沒把仁欽貝當回事兒。

為了展示教派的實力,仁欽貝回到止貢梯寺後,連續發動了三次神山朝覲之旅,規模越來越大。公元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生命已經幾乎走到盡頭的仁欽貝,發起了最後一次神山朝覲之旅。

這次止貢派幾乎傾盡全力,55525名信徒奔向神山。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岡仁波齊

每次這個神秘數字出現時,都代表著無往不利。這隻堪比軍隊的龐大朝聖隊伍不但驚動了山神(據說這次不但降下神諭,還送來了黃金),也震動了阿里地區的幾個王國,普蘭、拉達克、古格都將止貢法師奉為上師。


《阿里王統記》曾記載,普蘭王國在大量佈施後,法主仁欽貝(濟登衷波)的法相顯示在空中“傳語教誡”。見此神識,普蘭國王皈依了止貢派,止貢派也投桃報李,贈與國王大喇嘛“喇欽達查”的尊號,標定其為月幢菩薩的化身,尊稱為其為“噶舉生命樹”[7]

到此之時,止貢派已經發展成橫跨衛藏兩地的龐然大物。據說仁欽貝晚年時,門下已經聚集了十三萬信眾,如果按照那個神秘數字來說,門徒總數達到十三萬似乎也不算過分。

五十多年後,八思巴將衛藏兩地劃分為十三萬戶,止貢派因為實力強大,也獲得了一個萬戶長的職位。

可當時止貢萬戶只有戶口3630戶,按每戶6人計算,只有21780人,即便算上佔據六成的寺屬民戶(拉德),止貢萬戶總人口也不過五萬四千多人。

可能有人會說,止貢派的信眾也不見得都是止貢萬戶的屬民,這確實也算一個理由。但按照當時人口普查的數據推算[8],整個西藏地區(不含阿里),總共人口數量也不過六七十萬。止貢派一個教派就囊括了將近20%,還讓不讓別的教派活了?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雖然《直貢法嗣》的記載,實在是溢美的有點過分了,但仁欽貝窮盡一生之力創建的止貢派,確實已經成為一個足以傲視群倫的宗教勢力。

止貢梯寺作為止貢派的主寺,每年都接待大量屬寺送來進修的僧人,這傳統一直保持到今天。

甚至,國家的邊境都不能阻擋,僧人們奔向心中聖地的腳步。據2004年的調查統計,在拉達克(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寺院裡,依舊有來止貢梯寺學習過的僧人。[9]

在這些信仰堅貞僧人口中,仁欽貝有了“止貢巴”的尊號。在藏地,以一個地域作為一個人的尊號,是種極為尊崇的稱呼,而止貢巴·仁欽貝當得起這種殊榮。

命運多舛止貢梯(上)——仁欽貝的謀攻

止貢峽谷

1217年,75歲的止貢巴·仁欽貝安然圓寂。生前他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將止貢噶舉派推向榮耀之巔。但隨後,打擊接踵而至,幾乎讓止貢派寺毀教熄。

究竟止貢派犯了那些錯誤,讓他們失去了獨霸西藏的機會呢?我們下節再說。

[1][2]、《拉薩勝蹟探幽》__崔士鑫 ;[3] [5]、《自貢法嗣》__自貢·丹增自瑪堅參著,克珠群佩譯 ;[4]、《宋元時期西藏止貢噶舉派歷史研究》__楊蘭蘭;[6]、《止貢噶舉派在西藏的興起及發展》_房建昌;[7]、《試論古格時期藏傳佛教諸教派在阿里地區的弘傳與紛爭》_黃博;[8]、《漢藏史集》_達倉宗巴·班覺桑布_陳慶英譯;[9]、《生命之樹_西藏阿里王朝與止貢噶舉派早期政教關係研究》_黃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