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乾陵經歷兩次40萬人的挖掘,為何盜墓者連入口都找不到?

jyz111

因為此墓為唐代大師袁天罡與李淳風所定,兩人跑遍大江南北,最後定在梁山,當然這個梁山可不是水泊梁山的那個梁山。

乾陵經兩位奇人指點,在修建的過程中肯定揉合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工藝和手段,和普通的陵墓區別很大,讓盜墓者不得其門而入。

而乾陵可謂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整座山就是陵墓的防護層,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固若金湯。這項浩大的工程前後歷經23年才修建完工,將山與陵完美無缺地結合在一起,除非將整座山翻個底朝天,否則肯定是挖不開的。


另外,乾陵的墓道極為隱秘,墓道是由外界進入地宮的唯一通道,地宮修建完成後,大門就永久關閉,無法打開。

據說乾陵曾經歷兩次四十萬人的挖掘,一次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菊,花王子”黃巢,另一次是民國時期的“草包軍閥”孫連仲。


可憐的巢哥搞錯了方位,不知朝向是坐北朝南,一個勁猛挖狂幹,結果只能是無功而返,空留下40米深的“黃巢溝”。

另一位草包軍閥就更窩囊了,帶著大炮去盜乾陵,想學他的本家孫殿英,賺個盆滿缽肥。一陣炮轟後,派幾個小兵前去探查,奇怪的是,這幾個倒黴蛋還沒到乾陵,就吐血身亡了。這可把這草包嚇了一大跳,還是小命要緊,趕快灰溜溜地跑了。


之後,再無人打乾陵的主義,直到解放後,郭沫若再三提起要挖掘的訴求,由於當時條件不成熟,總理大氣地批示:留給後人! 至此,乾陵一直保留到現在。


八零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