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現在中學生早戀成風現象?

物流先鋒說

我覺得不是並現在的中學生才有的現象,說來也好笑,我幼兒園的時候就喜歡上同班的一個男孩子了。我問那個男孩子給我籤個名,保存了好久。

其實喜歡是什麼呢?你說才五六歲的小孩,我懂嗎?我也不知道,我只覺得,那個男孩子寫字好漂亮呀,好喜歡他!我現在自然不記得那個男孩子的樣子了,卻還依稀記得他寫在我練習本上的名字——陳朝盛(但願沒記錯)。

等到我上小學一年級,全班有29個人,當時有一個男生跟我告白,鬧得全年級的老師都知道!但老師們並沒有批評他早戀不好,而是調侃他,為什麼全班有9個女孩子,就喜歡我。他想了好久,他說因為我是長頭髮的。事實上全班有2個長頭髮的女孩子,他也說不清為什麼。

可惜他二年級之後,全家搬到了另一個城市,他也轉學了,我們就再也沒見過面了。

到三年級,又有一個男生說喜歡我,這次老師不知道,我也只是和他成為好兄弟。到了五年級吧,他喜歡上隔壁的女生了,我還給他出謀劃策,怎麼追她。

因為我的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和男生玩的比較多,算算也有好幾個男生說喜歡我,後來沒過多久,他們可能都喜歡了別的女生。

現在想起來小時候的事情,我也覺得很可愛。他們會喜歡我,也許是因為我們每天一起玩,接觸的比較多。而我又不是男生,很多時候會讓他們覺得我似乎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樣,進而產生了覺得是喜歡的感覺。

有沒有發現,中學生喜歡的人,除了說班草班花,大家可能覺得美若天仙,長得好好看,另外追到了倍有面子。

其他的喜歡的對象,都是自己的同桌,或者是前後桌,總之是每天都會接觸,能經常說上話的。這裡喜歡的成因,就很像我前面說到的,小時候說喜歡我的男生了。可是這種喜歡不是很牢靠,很容易因為出現另一個人,原先的就被替代了。

當然也有很多例子,我有很多同學結婚了,就是和當時喜歡的人,在一起10年了,這幾年陸陸續續都修成正果了。

小時候這些事情其實我長大回想起來,和朋友談起,還是覺得很有意思。特別是當時喜歡我的男生,前陣子已經和後來喜歡的女孩子結婚了,而我還是單身狗,我就十分感慨。

早戀成風這件事,不是說現在才有的。90後的十年前,那個時候並不是人手有個手機,而且學校都以好好學習為口號,父母也特別怕早戀會影響學習,就會特別反對。大家談戀愛都是遮遮掩掩,不敢說出來,所以很多戀情其實沒有曝光的。

而現在,一方面是網絡發達了,很多事情大家都會放在網絡上來說,另一方面也是人們的想法也開放了很多,對這件事的更能接受了。自然學生們也沒有以前那麼害怕,很多人願意敞開來說。

其實我很不解,小時候父母老師不讓我們早戀,甚至上大學還要我們好好學習,但一畢業就希望我們馬上找個好人就結婚了,這不是為難我們嗎?

如果大人們能好好引導孩子的戀愛,我覺得這也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


無憂精英網

中學生早戀,已經是各校裡都有發生的現象,是令老師以及家長擔心但又一直存在,現實的教育問題。想要杜絕中學生早戀的發生,首先要對早戀是如何產生的進行調查、解析。

早戀原因:

❶內心感覺空虛,需要人陪伴;心理的各種想法需要找人傾訴,自我感覺孤獨。

❷異性的自然吸引,尤其對於表現優異,脫穎而出的異性同學,所表現出的某方面的言行或舉止行為等產生自然的吸引。

❸好奇,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較強,同樣對異性也存有好奇心理,什麼事都想要嘗試,尋找新鮮和刺激感。

❹叛逆,中學期間很容易有叛逆的心理,越是不允許做的事情,越要去做,通過一種行為來進行表達心理上的反抗、抗議。

這個階段的學生,其實根本不明白什麼是愛情,只是對異性的一種相互吸引,愛慕。他們的情感因素單純,純真。只是自以為是把這種感覺當成是愛情。

早戀的弊端:

❶中學生早戀首先會影響到學習及生活,不要說什麼兩個人一起可以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話,這個年齡的孩子,身心發展不成熟,是沒有能力和自我約束力來安排自己的一切的。早戀必定會在情感上造成影響,導致影響到學習。

❷中學生,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在情緒上還不是很穩定,個人無法做到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感情,如果在早戀中,雙方發生矛盾,內心脆弱,容易受傷。嚴重的還會在心理留下感情的陰影。

❸不僅影響到個人學習、生活,還會影響到學校的風氣。

正確對待早戀方法:

❶老師及家長,當孩子發生早戀,不要急於質問,批評指責。要對其進行引導,與其進行交流、溝通,得知他們內心實際的想法,引導孩子回到應該屬於他的軌道。

❷教會孩子如何和異性正常交往,平時多提倡孩子,和朋友多來往,和異性可以公開的群體交往,這樣就不會對異性過於的產生好奇。老師和家長為孩子提供有關異性之間應該如何正確相處的信息,給出建議,讓孩子自己判斷,哪些行為可取,哪些不可取。

❸學校和家長,需要根據孩子處於的不同階段,在身心上產生的變化,對孩子開展適度的關於性知識與道德的教育。

雖然早戀會對他們身心造成不利的影響,是必須要阻止的,老師和家長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一定不能過激,和孩子平等的進行交談,否則引起孩子心理叛逆,就會更難處理。


決勝網

初中男生寫出早戀計劃,老師的點評,在家長圈傳瘋

  男生的作文

  雖然男孩說不要評價我!但是老師還是忍不住作了點評,而且是一篇很長很長的、煞費苦心的點評哦!

  作文老師的點評:

  說真的,把早戀當作是一件理直氣壯的事寫在學校的課堂作文本上,並交給老師,有這種大無畏氣概的孩子不多見。你很牛,我彷彿看到了青春的火焰在你的頭頂燃燒。

  謝謝你!因為你對我非常信任,不然,你不會把這麼私密的事告訴我。你文章最後所言,差不多我也是這麼過來的,你說得很對。你讓我不要評價,很抱歉,我還是要評價一下,因為我是你的作文導師哦。

  很慚愧,我直到六年級還沒有真正的暗戀對象,那時的我,還沉迷於上房掏鳥窩,下河捉魚蝦這種幼稚的勾當。我很驚訝,你寫道:“暗戀三年之久”。難道你四年級就已經戀上她了?看來她的魅力不得了哇,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不至於吧。

  好想見見她!但願見到了不會讓我很失望。反正,我的戀愛沒你那麼早,看來我情商不高,也許我發育遲緩。

  先不說“早戀”對否,還是來說說你的這篇作文吧。

  應試作文,應題而作,“我的暑假計劃”,重點應該寫“計劃”。“計劃”就是要寫你在“暑假”中打算做什麼。既然你的主題是“戀愛”,就應該在作文中寫寫自己的行動計劃,寫寫自己將如何排除萬險,給自己“暗戀三年之久”的她送辣條、送奶茶什麼的。在不考慮作文思想的情況下,這才算是一篇符合應試作文基本要求的好作文。

  但是,你沒有寫!你不停地用張小嫻的話來為自己指明方向,你不停地說與她有“緣分”,但是,你沒有“計劃”,幾乎沒有。你在作文後面寫的“我鞭策自己”,“時間快到我想我要努力了”等等,也只是一種泛指,最多隻能算是今後的打算,不屬於“計劃”。

  所以,你這次課堂作文是“有想法,沒計劃”,偏題了,我只能判此文為不及格。當然,你哪怕寫了很多計劃,也依然會被判不合格。因為中考作文評分標準規定,“思想不健康、中心不明確、還有錯別字的作文”,屬五類作文,扣分將被扣得只剩下一條丁字褲的。

  最後,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對你提點建議。戀愛這種事儘管很“美妙”,但真正的“美妙”,只有在你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時才會出現。

  你長得很帥,看上去肌肉也很不錯,但是,作為一名學生,一位未成年人,你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早戀這種事,就像小豆豆在冬天裡發了芽,是會被凍死的。高考之前,你還是把它藏在心底並化為學習的動力吧。我相信,你心中的那個女神是不會喜歡一位只有愛,卻沒有才華的男生的。

  請原諒我們把你的作文拿來發表,我們只是想告訴大家,作為一名作文老師,該如何抱著一顆寬容和愛的心去面對學生的早戀。我們沒有公開你的名字和任何信息,所以,你看到了也不必緊張,更不必承認。


符號帝國

開誠佈公,我在一個在眾人看來乳臭未乾的年紀就已經選擇了早戀。 那我是不是要站出來呼籲早戀其實是有可取之處的?我並不打算呼籲早戀是對的,但我想說,早戀並不代表是錯的,早戀不是一件可以絕對判斷是對還是錯的事情。 其實早戀的這個“早”究竟定義在哪個年紀,一直是撲朔迷離的。通俗意義上我們說的早戀是18歲以前的戀愛,至於牽不牽扯性,這個無從規定。有的人認為無性不愛,有的人認為存在柏拉圖式的戀情,因人而異。我至今沒有過牽扯性的戀愛經歷,沒有經歷,便無從談及,所以今天我只談及在進行到性之前的早戀。 那麼我為什麼認為早戀是沒有錯的? 因為個人的身體發育和心智發育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以大部分人的情況去要求所有人。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如果你還沒有學會愛自己,你就沒有資格去愛別人。那如果我已經學會了在18歲之前如何愛自己,那我又為什麼不能去愛別人呢?所以我認為用大眾固有的價值觀去規範所有顯然是以偏概全的。 早戀影響學習,不可置否。早戀確實會影響學習,但不意味著早戀就是錯的。因為可以影響學習的事情有很多,並不只是早戀。比如,你參加很多社團活動,培養綜合能力,這會影響學習,因為花時間花精力,但這是錯的嗎?我認為不是的。因為有得必有失,每個人對價值的判斷是不一樣的。那就有人問了,早戀能帶來什麼? 早戀可以教會你愛一個人的能力,它可以教你怎麼去尊重愛人,鼓勵愛人,愛護愛人,它可以教你在愛人成功的時候扮演什麼角色,在愛人失敗的時候應該如何表現,它還會迫使你為了守護純真的愛而去權衡感情與事業的關係以及比重,並督促你成熟、上進。科技是把雙刃劍,早戀亦是,事物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對錯關乎人。 有人認為,早戀能教會我的,晚點戀愛也能教會我,而且等我更成熟了,似乎更能理解愛與被愛,不是更合適嗎?這樣早戀不就是沒有意義的揮霍時間嗎?我認為晚些戀愛確實可以收穫同樣的東西,但這並不代表早戀是錯的。其實早戀的人只是把該做的事提前做了,或者說,是和之後的事情做了對調。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不同,有的人認為早些掌握愛的能力,累積愛的經驗是必要的,且有的人確實成熟超前,他有這樣的情商去吸取這些東西,但也有人認為晚些也無所謂。不論你秉持哪種態度,其實早戀的人,他們不過是拿你讀書和培養其他能力的時間先培養了這種能力罷了。今後你培養這種能力的時間,他們已經培養了,就會用來讀書和培養其他的能力,只是時間先後、觀念與對自己掌控愛的能力預期的問題,我認為無關乎對與錯。 退一萬步說,有的人在沒有能力,也並沒有領悟到自己應該從中學習什麼的時候就已經選擇了早戀,純粹只是荷爾蒙作祟,這是不是一種浪費?我認為不是的。雖然你並不知道早戀能帶給你什麼,但至少你在這之中體會到了真情,這份真情不論是父母還有朋友都不可能可以給予你的。世間愛大多類似,但類似的愛不一定帶來類似的感覺和效應。舉個簡單的例子,平時朋友教你做一道題,和戀人教你做一道題,你所收穫的幸福感是完全不同的。這不是說朋友不重要,而是說朋友和戀人所帶給你的,是迥異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形式的愛,所以帶給你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可能還會說那談戀愛還常常吵架鬧矛盾呢,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我覺得這個觀點很荒謬。你只跟戀人吵架嗎?朋友有矛盾吵不吵?家人有矛盾吵不吵?一吵架就意味著會牽扯精力和時間,那是不是朋友和家人都割捨了,才是完美的?顯然並不是的。所以錯的並不在早戀本身,你必須認識到是你自己的不成熟造成了早戀的失敗以及自己所謂人生前途的影響,而不是早戀本身是錯的。換個角度,生活中苦與樂是相隨的,如果在感情中只有快樂,沒有坎坷,如此輕易的感情,你會珍惜嗎? 世上似乎很興一種說法,因為早戀,你擁有的人生遠沒有你本可以擁有的更好。我覺得這個也是很荒謬的。 你已經選擇了早戀,你怎麼知道你沒有選擇早戀的生活是怎樣的? 是否想過,你失敗了,其實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是因為你不夠善解人意?是因為你不夠從容?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籠統地歸結不會糾正錯誤,只會越走越錯。所以回到正題上,早戀並不能說是錯的。 中國有一種很傳統的教育,在應該的時候,做應該事,遇應該的人。就沒有一個人想問一句憑什麼嗎?打破常規就是一種錯誤嗎?人是懂得變通的動物,會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不同的反應。還有下半句,在應該的時候,遇應該的人。憑什麼?如果我早一點把握,或許就可以擁有更好呢?既然結局都是謎,為什麼突破常規的嘗試就要被扣上錯誤的帽子?我只是不願等待命運的安排,所以主動提早抓住了我想去愛的人,難道這就是錯?顯然不是的。 早戀不是錯,誤讀早戀才是錯!它不過是讓你提早享受了屬於自己充滿愛的青春。衷心祝願所有青澀的戀情,可以走向盛放,而不都是枯萎而終!



說車妹

中學生早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心理與生理成長的原因。這個年齡段必然的現象,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種必然現象。

第二,社會文化風氣所致,整個社會對於男女生關係是一種開放敞開的姿態。不像六七十年代,男女授受不親,成為了一種歷史。

第三,他是男女生相處的一種嘗試性交往,也是交往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因為孩子們也把控不了交往過程中的深度,把控不了男女生交往的度。所以會造成某種意義上的偏離軌道。

這種狀況發生並存在了,狀況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它。

首先作為我們家長和老師,不能談早戀而色變。因為這種所謂的早戀,可能並達不到我們想象的那種程度。那只是彼此之間的一種自然的好感,遠遠建立不起來戀愛關係。

再者,我們考慮有沒有杜絕的必要?問題的本身是能杜絕了得了嗎?現實的情況看,杜絕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它是一種社會交往的必然,除非杜絕了男女生的交往。但即使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仍然有西廂記那般的風流韻事。事情愈是壓抑愈是會逆勢成長。

所以很多事情要學會接納。我們認為接納是最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之一。去承認孩子這種做法是正常的,他是孩子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遇到必須經過的風景。這是男女生交往,也是在培養一種能力。如果說能夠正確處理好男女生之間的關係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情商極高的表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也是在鍛鍊孩子,在導引孩子趨向成熟。

我們應該看到,一個人的婚戀是必然的事情,只是早晚而已。很多年齡挺大的人如果沒有一點點忽略常識,也會遭遇很多坎坷。所以早一點去經歷這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未必是一件壞事。

當然真正的早戀,可能有礙學習。畸形的戀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接下來我們來分享,如何不讓孩子涉足早戀。

從心理學上來講,親子關係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尤其是三歲以前,父母的關係如果很差,孩子處在一個單親的家庭環境中,總之孩子處於一個愛的缺失狀態,就會造成他的不安全感存在。當沒有安全感存在的時候,更重要的是,這種安全感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他就會從另外一個重要他人上去獲取。這個重要他人可能是老師,也有可能是社會上的某一個長者,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同學。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同學形成過分的依賴,就有可能趨向早戀。

所以我們認為,從小到大最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最好的陪伴,這些是杜絕早戀的根本。當早戀現象存在,老師的教育是無力的。因為老師的教育仍然無法補償孩子的安全感。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建立或者重新建立最好的親子關係。

做父母的要和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好的夥伴。

做父母的要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這樣孩子在父母身邊已經非常開心快樂非常幸福,他就有可能不在其他的地方去尋找另一個重要他人。

做父母的如果說與孩子建立起像戀人般的關係,也會在一定意義上減少讓孩子從小尋找戀人的可能。比如說我一個同事,女兒已經上高二,女兒與自己的父親關係非常好。女兒天天把自己的衣服給父親穿上,讓父親扮成女人的樣子,天天騎在父親的身上打鬧嬉戲。父女關係真的極其融洽。我們認為這個女孩子就很難去尋找另一個男孩子代替父親。

如果孩子能把自己的父母當成朋友,無話不談。她有心事,也會第一時間與父母分享,他有自己喜歡的男孩和女孩,也會拿來讓父母參考。這樣一來,父母的話就可以影響到孩子,就可以給孩子更好的建議。

我們認為,同頻才能鏈接。

鏈接之後才能產生影響。如果是父母無法與自己的兒女鏈接,就真的影響不到孩子。父母的話是無力的。有你們本身不能同頻。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態,與孩子建立起溝通的可能性。這樣才有可能作用於孩子,父母的話才可以為孩子提供參考。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早戀了,就翻臉就著急,就設法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效果卻恰恰適得其反。孩子的逆反心理來了,你說什麼他是不聽的。相反,有可能逆著你而做一些事情。

父母分享婚戀經驗,對孩子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回避與兒女談戀愛婚姻。兒女們有這方面好奇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努力分享自己的經驗。中國有句話叫欲取姑予。也就是說你想從孩子那裡套得關於他的早戀那些話,親個先分享自己的經驗。無形中這樣的話,孩子的心理防線會被打破。當孩子與父母能正常溝通的時候,一切就會好處理很多。

當孩子真的早戀了,作為父母,最好成為他的參謀,他的助手。

那就幫著他參謀對方,幫著她分析對方,幫助他了解對方。你成為她最好的夥伴,她的男閨蜜,女閨蜜,你要拿出自己的誠意和態度,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夠樂於分享他自己。這樣一來孩子的心裡秘密將不復存在,父母的話也可以作用與影響到孩子。


高考元學力嶽峰

看到答案裡面很多人都是站出來反對早戀的好失望啊!明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青春悸動,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發乎於情,止乎於禮”,甚至是埋藏心底的小秘密一直也說不出口的告白。

但是當青澀的我們成為了家長之後,就要堅決的站在早戀的對立面了嗎?十幾歲的戀愛,難道不是生命中最單純美好的一件事嗎?

我覺得對待中學生早戀,作為家長和老師不應該談之色變、嚴令禁止,最好還是抱有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比較好。

用平常的心態對待孩子們戀愛這件事,從小的時候就做要打好基礎:

孩子在6-7歲的時候性別意識逐步加強,他漸漸就會意識到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所以在這之前的幼兒園階段,父母們就應該有意識的告訴孩子與異性小朋友交往的分寸在哪。當他超過了這個邊界,就應該及時的糾正並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法。

這一點在第五季《爸爸去哪兒》裡,小泡芙的爸爸劉畊宏、嗯哼的杜江都做得非常不錯。

在嗯哼偷親了小泡芙之後,作為爸爸的杜江就及時輕輕推開了兒子,並告訴她這樣親女孩子不對,會惹別人生氣。而事後劉畊宏得知了泡芙被親後,也在第一時間教導自己女兒,以後不能這樣隨便被男孩親。

關於戀愛的話題不應該成為家庭話題的禁忌:

在很多的家裡,家長們談“戀愛色變”,唯恐在孩子面前提到相關的話題。一但孩子提起之後嚴厲地呵斥,教育他們好好學習,不要想一些有的沒的。

這其實一種非常錯誤的教育觀念,導致的不良後果有很多。

其一,這會讓孩子覺得戀愛是羞恥的,從而產生不良的戀愛觀甚至會影響到他今後的婚念觀。

其二,孩子也不傻,他們再也不會和你主動提起相關的話題。形成雙向的自欺欺人,孩子偷偷談著戀愛不讓家長不知道,家長毫不知情就覺得早戀被自己“機智”地杜絕了。

再加之你也不會主動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與異性交往的方式,最終反而爆發更大的問題,這也是“墮胎”越來越低齡化的重要誘因。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早戀不要如臨大敵,更從容地和孩子一起面對它。試著轉換你固有的想法,既然你是過來人,那麼不妨當一當他戀愛路上的軍師和情感專家。

最後還是我對於教育類問題一貫的態度結尾,教育孩子的過程本就是家長的一次成長,更耐心、更寬容一些吧!


寶貝來啦

問題:怎樣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即可。



學生早戀就是荒廢學業,相當於成年人的不務正業,把大好的前程耽誤,早戀最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通常會導致學習的分心,既對不起父母有對不起自己。

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年紀的事情,很多人反其道而行之,待到年少,用學習的時間談戀愛,待到成年,用談戀愛的時間學習,人生終將碌碌無為,陰差陽錯。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心平氣和,談戀愛會讓人心潮澎湃,不是激動就是忐忑,結果往往是這樣,書讀不進去,學習成績勢必會大幅度下滑。

家長要做出正確的引導,儘量讓孩子沿著合理的軌跡走,老師要做出嚴家的管束,讓孩子對早戀望而生畏,雙管齊下將會把孩子早戀的係數降到更低。


身心驛站


在“今日頭條”的眾多提問中,此問是備受關注之問,參與回答的就上數千人。這一高關注本身,反映了中學生早戀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社會現象。

既然是受爭議的,那無論中學生早戀多麼成風,充其量是不好也不壞的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事。或,就是一個平常的事情。但問題在於,人們為啥這麼關注孩子早戀?早戀為什麼會成風?早戀在家長那裡成為了什麼?

首先,從早戀是什麼說起。早戀,彷彿是說一個人提前戀愛了。若把12--18歲的中學生談戀愛定為早戀,那就說明,人正常的、該談戀愛的年齡應在18歲以後。這個劃分和“早戀”這詞的訂立,是怎樣由來的,有無科學依據,有沒現實意義?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戀愛是一種柔美溫暖的感覺,或叫愛的感覺吧;戀愛的方式有單戀或叫暗戀,有兩情相悅的愛戀;人,生或沒生愛的感覺,完全不跟年齡有關,而只跟你是情感物種有關。嬰兒吸吮乳房開始,就體驗著興奮與飽滿的愛,幼兒一見著父母,就會撲向擁吻。生燃激情,是人與生俱來的本事。人這一生都在經歷愛之情,你喜歡誰,你被誰喜歡,你愛戀什麼,你被什麼所誘惑吸引....都會自然而然的發生。若青春期的他/她想戀愛,你用“學習要緊,談戀愛還不到年齡”等道理,是壓不住的。

早戀,我們暫且理解為是豆蔻年華的愛戀。我不願認為,早戀是不該發生的戀愛,或說,青春期的孩子談戀愛過早了。

其次,從早戀的暗喻說起。為什麼中學生早戀成風,為什麼中國的中學生有早戀成風現象?問題就在“早戀”這詞,它暗喻了多種意義含混的不該。

a )“教育”跟本能的衝突。這個“教育”我把它視為學校、家長等人對說服學生別早戀的觀點:早戀對中學生有諸多不好,影響學習或影響身體影響前途等等。學校曾經是禁止早戀,現在好像是“不提倡早戀”。但,正是這一教育觀點,把戀愛給異化、神秘化。正值青春少年,愛誰誰誰是本能,當被教育者和撫養人明令,或勸導“不能早戀,早戀有多種弊端”等灌輸,那麼孩子容易對戀愛這樁事,形成詭異的看法,或有矛盾衝突的感受。往往,在模糊神秘的感受下,更會喚起孩子的好奇心而赴向“早戀”,他們很願意“以身涉險”、以探究竟。

b) 禁忌的誘惑。早戀,是在說你不該在中學期談戀愛,這也暗喻了“偷吃禁果”。但人性就這樣,越禁忌什麼,就越嚮往什麼。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哪裡經得起這兩大誘惑:愛戀本能,禁忌愛戀。中學生早戀之所以成風,不能不說成風背後有這兩大動力。

c) 高關注或強化的效應。許多中國家庭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總逃不過強有力的傾斜:強化性的說教重於身教,道理高於感受,分數重於情感,面子重於自尊,未來重於當下....所以,中學時期的學習與戀愛相比,戀愛就是混蛋、是狗屁、是洪水猛獸。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有些戀愛中的孩子,在學習上更有動力,反而成績提高了,有些戀愛中的孩子,的確有成績下滑。但據調查,成績下滑的孩子,他們被影響的因素並不在戀愛本身,而是對戀愛的種種焦慮,如,害怕被發現的後果,害怕影響學習,害怕分手或怕被拋棄(處理不好情感關係)等心理負擔。

所以,談戀愛,跟學習興趣與成績,本不矛盾,更不是敵對關係,而是外界和孩子自身對“談戀愛”的敏感畏懼,才形成了早戀的又一暗喻:它是損害學習的罪魁。在這一思維的前提下,父母們不得不高度關注孩子的動向,早戀沒有?我們還發現,有些父母對孩子“早戀”的處理是:不時的語重心長叮囑“千萬不能”;對已發現孩子早戀後,採取“圍追堵切”和嚴厲警告等打壓。父母不知,他們這樣對應的做法,才是使得孩子的學習不能專注,是致使孩子陷入戀愛慾罷不能的“罪魁”。父母們對早戀的唯恐態度,像是一種強化劑,無意識的對孩子早戀成風,起到了推波助瀾之效。

D) 也要承認,中學生容易受社會環境--“早戀”風氣影響而涉入戀愛的。覺得不談戀愛,就不隨潮流似的,怕被看不起。所謂跟風,是屬於青春期孩子的從眾心理。

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痴情?早戀,是揹負了青春期戀愛的叛亂,像是不正常感情的代名詞。早戀,跟叛逆期一樣,成為了具中國特色的孩子問題。可我們明明知道,叛逆期,包括早戀,都不是問題,更不是孩子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撫養人自身,存在性格、思維方式、教養方式等缺陷,尤其缺乏當孩子出現一些棘手問題時,不知也不能正確引導的能力。


熊玲心理諮詢

本人現在是一名初一的學生,早戀現象在我們學校氾濫成災,光是我們班就有十幾對



我認為早戀並不同於大人的戀愛,我們現在正是青春期,對異性當然很好奇,又或許是異性身上的某個特點吸引了你,比如外貌,才能,學習等等,這是一種懵懂的,青澀的,無知的感情,你並沒有完全,真正地喜歡TA,只是對TA有好感想接近TA,而你們這段戀情一定不會長久,因為你們沒有真正喜歡。


有一些男女同桌坐久了也會產生好感,但這不是愛情,現在我知道我們老師為什麼要每個月都換座位了。
不要問我是怎麼理解得這麼透徹的🙂


喻黃大旗我來抗

無論社會,學校,家庭對待中學生早戀成風現象問題,都要冷靜對待,耐心疏導,正確處理,幫助迷失在“早戀”裡的中學生及時回頭,杜絕簡單粗暴的封殺。

現在中學生早戀現象確實很普遍,校園裡,公園裡,河堤邊,林蔭小道,電影院到處都能看到一對一對的中學生的身影。早戀其實也是青春期戀愛,是很正常的一種青春期現象。 中學生髮生“早戀”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好奇心導致:---中學生進入青春期,身體發育開始出現明顯的變化,隨著生理的逐步成熟會開始關注異性同學,並希望得到彼此的欣賞,這時孩子們最明顯的反應是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了,愛打扮了,以此引起異性的注意。2:簡單的模仿 ---社會進步,生活優越,什麼影視網絡裡的風花雪月,小說裡的浪漫纏綿,這些情景等都會對涉世不深的孩子們造成浪漫愛情的幻想,總是渴望自己也瀟灑的擁有一份轟轟烈烈的浪漫愛情。3無所謂心態---認為戀愛是一種趕潮流,酷的表現,為了顯示自己長大了,有面子有能耐,也是趕時代的弄潮兒,在女同學面前刻意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4:家庭環境的缺失---家裡父母離異或者父母都外出打工等,孩子缺少關愛缺少交流這時異性的關懷很容易打動孩子脆弱少愛的心。5:對性教育的忽略和迴避(無論家庭還是學校這方面的教育大部分都是迴避或者草草敷衍)這更激起孩子們對這方面事情的好奇心。綜合所述,一旦中學生產生早戀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中學生早戀的後果顯而易見,一旦孩子早戀,首先學習就會一落千丈。由於整日整夜滿腦子想著喜歡的異性,因此沒心思去學習,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沒心認真聽講導致學習成績就會越來越差。其次由於心裡生理都不成熟,彼此都會有意無意間造成傷害,更甚者把控不當,一旦偷食禁果,後果不可設想,(稍微懂的法律知識都知道我國法律規定與未成年的女孩發生性關係無論什麼情況都屬於強姦罪)輕則彼此傷痕累累,重則鋃鐺入獄,一失足成千古恨走向犯罪。一輩子揹負罪惡感。還有早戀的中學生你拿什麼承擔家庭責任義務,更拿什麼對自己 她人 社會負責?瞭解分析了早戀的原因,指明瞭早戀的危害,接下來就是該如何對待處理的問題了。用什麼方式方法用什麼手段處理解決中學生早戀現象呢?

個人認為1:從人格尊重方面講,早戀一般孩子們都是隱蔽進行,無論家長,老師發現早戀現象的滋生,不易嚷嚷,可以變換身份和孩子交心,老師放下老師的身份家長忘記自己是家長,和孩子像知心朋友一樣交心談心,讓孩子信任你 願意和你交心,願意敞開心扉和你說真實的感受,這時就水到渠成通過耐心的疏導,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早戀的危害性,用理智來戰勝這不成熟的感情。用毅力戰勝自己,便會擺脫早戀煩惱。切記惱羞成怒,簡單粗暴的封殺。2:平日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一雙慧眼,明辨是非,不看低級趣味的報刊雜誌、注意網絡影視媒體的篩選甄別,多讀書讀好書,為樹立遠大的奮鬥目標導航指向。3:多參加集體活動, 通過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可以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孩子們懂得純潔友誼的珍貴。懂得團隊協作的精神。4:以身作則,榜樣效應。在家庭中父母自尊自愛,行為檢點互敬互助,讓孩子耳聞目睹婚姻的神聖與美好,懂的愛情不僅僅只有浪漫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
總之對於早戀成風現象,無論社會,學校,家庭都是沒辦法用強制手段制止杜絕。那樣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會使熱戀衝混了頭的孩子走向極端。所以更需要理性冷靜的對待。耐心的疏導,及時瞭解掌握孩子早戀的心態,不要一棍子打死,不妨擱置一段時日,給孩子們一個目標,讓彼此鼓勵幫助去完成,讓年少瘋狂的心冷卻後而盛開純潔珍貴的友誼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