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近年来晚婚貌似成为了一种“风尚”,在代表中国发展水平的上海,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在34岁,而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则上升到32岁(据2014年调查)。尤其是高学历的白领阶层,有许多所谓的“剩男”“剩女”。据有关调查,在中国婚恋网站的登记的相亲人数已经达2亿人左右,可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日本的晚婚化比中国更甚,有很多30岁、40岁的日本人没有结婚经验,一位叫做西谷格的日本人,为了体验中国式相亲,就到上海去参加了一次中国相亲会,究竟他是有什么样的感受,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笔者本文记述一下他的相亲经历。

“恋爱能力”为零的男人们

他为了找到中国相亲的地方,在网上查询许久,终于找到一家每周都会召开相亲会的咖啡厅,于是他就打电话预约了相亲时间。这家咖啡厅每个周末都会举办相亲派对,举办的日子就会在店铺的前面用一张彩色的纸贴上“白领相亲交友活动”的标语。店铺灯光稍微显暗,与星巴克等外资咖啡厅不同,装饰较为沉重,有一种中国风的色彩。

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举办方的主持人会挨个点名,然后需要支付80RMB的参加费用,据说是男女平等都需要支付参加费用。此点与日本的相亲会稍有不同,日本很多女性本身就不着急结婚,如果再向她们收费那么肯定是不会来参加的。所以日本的相亲举办方都认为,只要有女性来参加,那么肯定就会招徕男性,所以一般都是女性免费,男性收费。最初,他以日本的思维来考虑了这次相亲活动,觉得应该没有多少女性前来参加,结果是他想错了。

在支付了参加费用之后,可以点自己喜欢的饮料和午餐。他认为这个简直就是赚翻了,在上海的餐厅吃一顿饭就已经差不多80RMB了,现在即能够吃饭,也能够相亲,可谓是“一箭双雕”。相亲的主会场是在2楼,他在1楼用完餐然后到2楼等待。2楼的空间如一见普通的教室大小,墙边摆放的有家庭风的沙发,中间则规整的放置一排咖啡桌。他上楼时,已经有5对相亲的人正在交谈,于是他就到空闲的位子等待。

利用等待的时间,他观察了相亲的氛围,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总觉得有些奇怪。

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在日本的相亲会上,男性一般是非常的主动。但是,他眼前的这一幕完全有悖了他脑中的理论。在坐的5位男士看似都非常的矜持,但是气氛上稍微有些消极,完全没有主动打开话题的做法。其中有一位男士在楼下打电话时被他看到,听着声音也是挺大,为何到了相亲需要表现的时候却鸦雀无声,这样的景象让他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

这次参加相亲的女性多是在30岁上下,男性在30~50岁左右,年龄范围较广泛。这里的相亲活动并没有规定参加者的年龄,所以年龄差距较大的人依然也有参加,不过这种年龄差距较大的氛围却让他感到挺自在的。在日本的相亲会一般都会设有年龄限制,如果不符合的话一般是不让参加的。他认为,中国有很多美女都嫁给了年龄较大的男性,这点的接受程度应该比日本要高,所以在中国相亲一般不会设年龄限制。

接下来再看现场相亲的人,一位微胖的男性吃着桌上的零食,并不发言。坐在他对面的女性应该也是内向的性格,双眼看着天花板,貌似是在找一个缝隙,双方互相无语。其他桌的两人几乎动作一致,那就是低头玩手机。他看着都着急,想要冲上去找些话题。


在中国日本男性受欢迎吗?

主办方在人员更替的时候将桌子上搭起了小隔板,这样就不会担心被旁边的人打扰到。主持人将他领到一个座位坐下,等了几分钟后,一位女性坐在了他的对面。女性坐稳后,他上下打量了这位女士。戴着一个厚重的眼镜,看似度数不低,身穿一件绿色的宽大卫衣,材质很薄,令他比较在意的则是这位女士的脸型轮廓和眼神,用他的话来讲,像极了日本的政治家石破茂。

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上图右一为日本政治家石破茂

经过短暂的聊天,他得知这位女士的基本信息。今年24岁,一直没有交过男朋友,性格十分淳朴,说话也很诚实,稍显一些朴素,不是那种浓妆艳抹之人。最终,两人并未交换联系方式就交换了座位。

在之后的轮席之中,他碰到一位有日本留学经验的女性,现在经营者一家医疗旅游观光公司,从长相和谈吐上来看,他认为这位女性十分的优秀。在交谈了没有几句,这位女士就询问了他的国籍。他不知道是因为日本人在中国受欢迎,还是因为讨厌日本人。他回到:日本人。对方回答:啊,这样啊。你的中文的说的挺好的。

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仅此而已,貌似“日本”的国籍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加分或者减分。他并未感受到对方特别怒视或者特别仰视日本人的态度。之后,他和一位从1990年就一直呆在中国的日本人聊天,那位日本人说到:

“在90年代的中国,外国人=有钱人的印象十分强烈。而日本距离中国非常的近,与其他国家相比至少文化有些共同之处。而当时,日本人确实比较受欢迎。但是,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这种优势。也就是说,在随后的十几年发展之中,日本人=有钱人的印象已经不再。”

没房的话婚后无法生活

在这次相亲中,有一位女性让他十分中意。长相如日本的乒乓球选手福原爱,当日一身黑色连衣裙。让他感到十分的有魅力而且看似十分清纯可爱,他就十分积极的与这位女性搭话。

“你喜欢的类型是?”

“诚实、温柔、有上进心。”

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她在一家化妆品柜台工作,因此也是十分的会打扮。但是,他有一个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女性挑选结婚对象一般都会在意对方的经济实力,在他的印象中中国人找结婚对象的条件十分多,比如收入、户籍、学历、身高等。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话,连恋爱的机会都不会有。而他也马上向坐在他对面的女士询问:

“你希望你对象收入是多少?”

“和我差不多就行了。每月七八千吧。”

这个回答让他大为吃惊,在他看来至少的要求也是“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身高),但是却得到了一个十分贴近现实的回答。在中国,结婚的一个前提就是买房,也就意味着夫妻生活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甚至有些人认为租房的人是没有结婚的资格的。对此,他又问了对方房子的事情。

“对方如果有房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没房的话两个人可以贷款买房。贷款虽然有些折磨人,但是至少也有一个家,不然父母要担心了。”

他在心中默默的算了一下,等到还完贷款,他都已经60岁了,想一想都已经觉得是头晕目眩。上海市内的房价大概一平米有4万左右,他平均的年收入是5万2962元,如果买一般的90平米的房子,他不吃不喝要工作71年。从工资水平来看,日本买房还是相对的容易。在这种高房价下,近年就出现了一股“裸婚”的风潮。他环顾了四周,发现今天来参加的人中女性居多,于是他就向对方询问了一下:

“男性对结婚的态度较为保守,不是那么积极,女性被家里面催的着急所以女性会居多。”

初次约会带来了2位朋友

日本人在中国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录日本人相亲实况

随后上菜,一起来的两位女生则非常不客气的开动,眼前的菜品不一会儿已经见底。而他还是想和小陈拉近距离,于是就问到:

“一起来到朋友是一个学校的吗?还是说是同一个公司的?”

“是我之前公司的同事,现在我们关系很好。”

感觉这样的回答只是点到为止,让他也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想法了,但是很快对面的三位女生却聊得热火朝天。他听的不太懂,不知道聊得是什么,貌似是只有朋友才能够听懂的内容。所以,他也只能一人默默的吃饭。

吃饭之后,对面的三位女生拿出装在书包中的仙贝和一些零食开始吃了起来。这个让觉得挺有意思,因为在日本的餐厅一般都是禁止携带其他地方的菜品和酒水,当然也包括自带零食,而在中国,自己带零食则是一种理所当然,店员看到也不会说太多,采取默认的态度。在这个空闲,他准备去结账。向着店员说了声:结账。却没有人理睬。在日本如果说结账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店员前来报多少钱,然后会带领你去到结账台结账。他只好自身来到前台,总共200元,当然支付也是由他来承担。

四人一同出餐厅,他并未收到任何谢谢的话语,一起看起来理所当然。三位女生依旧聊得热火朝天,结果刚出店铺,这位女生就说道:那我先回去了。之后,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他一人在风中凌乱。

结束语

中国的女性一般都是比较含蓄害羞的,带着两位同伴一起来,一是为自己把把关,二是多一个人自己也多一份安全。但是在日本人的眼中,这些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中国人一般都不会将谢谢挂在嘴边,因为对于自己的亲近的人都不会去用这么见外的词语,而对于没有下次的人,也没有必要使用。虽说日本的文化多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随着日本的发展,一些文化和习惯已经本土化,还是有很多习惯与中国不尽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