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如同立頓伴隨著英國走遍世界,星巴克和可口可樂伴隨著美國的崛起覆蓋全球,日本動漫曾經風靡一時,從規律上看,國力的強盛必將催生國際化的製造品牌,也必將輸出強大的消費品牌,因為消費品牌比製造品牌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在中華民族重新迴歸世界舞臺中央的時候,誰是最能代表中國形象的消費品牌呢?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世界遊戲規則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上個週末,海南和敘利亞成為世界的焦點。

繼博鰲論壇之後,中國賦予了海南建設全球自由貿易島、賽馬競彩、中國最大的免關稅區等政策大禮包,在不遠的將來,國人不出國門就可以享受到買遍全球的便利,更多的外國人也有望更深入地參與到中國市場中來。中國在用實際行動兌現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諾言,堅定地捍衛全球自由貿易的規則。

在開放與動亂並存的新聞熱點中,人們意識到,在國際舞臺上,文明的遊戲規則之下一些基本的生存邏輯從未發生改變。不難發現,在當下強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中,一個基本的遊戲規則是,當遊戲規則有利於強國的時候,它跟你講規則;當遊戲規則不利於強國的時候,它就有膽動用武力來修改規則,以利於其利益最大化。

僅僅是幾周之前,美國以中國進行貿易保護為名,連續三次要求對中國加徵關稅,美國成了一個事實上的貿易保護國。中國對此連續進行了三次針鋒相對的反擊。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規則面前,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讓遊戲制定者坐立不安的程度,因此,它們只能否認自己所制定的規則。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真正要在世界立足,除了國力強盛的硬實力保障,還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輸出。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大國崛起催生全球性消費品牌

如果把航海大發現以來的世界史看作是一部自由貿易史,那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時期世界都有一個全球秩序的主導者,主導者除了要有強大的國力,還需要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反過來,成為全球的主導者,勢必會產生巨大的文化輻射力。

以英國為例,19世紀中期,憑藉著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積累,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其領土和殖民地涵蓋了全球七大洲。以鋼鐵、電氣設備、紡織為代表的工業產品覆蓋全球,英國的生活方式也隨之傳遍全球,1890年由蘇格蘭人湯姆斯·立頓推出的立頓紅茶,它提出的口號是“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立頓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全球化的食品公司之一,它在英國採購、美國設廠、全球分銷、種植園來自印度、斯里蘭卡……立頓將英式紅茶的文化真正引入到了大眾的日常生活,僅僅8年之後,立頓就贏得了“世界紅茶之王”的美譽。立頓代表了工業化時代英國生活方式的傳播,至今,以立頓紅茶為代表的英式下午茶依然是全球性的消費習慣之一。

相比而言,問世僅比立頓紅茶晚了6年的可口可樂,則寂寂無聞了數十年,儘管一戰後美國實際上已經取代英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經濟體,但一直要到二戰時期,隨著數百萬美國大兵參與到歐洲戰場,可口可樂才成為風靡全球的飲料。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可口可樂這種神奇的“藥水”,還成為資本主義的象徵,直接參與到與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文化爭奪中,蘇聯元帥朱可夫都沒能抵擋住可口可樂的魅力。與之類似的還有誕生於1965年的麥當勞,金色拱門不但是現代食品工業的象徵,更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精神的標誌。遍佈全球的麥當勞餐館,既是食品工業的代表,更是美國生活方式的象徵,可口可樂和麥當勞,成為美國生活方式最好的宣傳品,得到全世界人們的追捧。

1973年的石油危機,讓日本的小汽車和消費電子風靡全球,到1980年代,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工業和索尼、松下、夏普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品牌成為全世界的頂尖品牌,日本動漫隨之成為全世界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如果再數一下那些以奢侈品聞名的國度,米蘭的時裝,巴黎的香水,瑞士的鐘表……不難發現,決定一國國力的是科技型和製造型的企業,但傳播其形象的多是消費類的品牌,強大的製造能力會支撐民族消費品牌的崛起,通過民族消費品牌,也足可以觀察一國在世界上真實的影響力。消費品牌是一種軟實力,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身體和意識的渴求,比硬邦邦的製造能力更直接。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未來,最有可能代表中國形象的消費品牌是?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貿易大國,人們已經習慣了中國製造走遍全球,並看到以海爾、華為、聯想、阿里巴巴、吉利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家電、電子產品、移動支付、汽車領域不斷攻城略地,他們以科技引領世界潮流,改變著全球人民的消費習慣。

那麼在快消品領域,誰最有可能,像立頓、可口可樂和麥當勞一樣,成為一個國家文化最集中的代表?在我們的認知裡,中國是茶葉大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但中國七萬茶企不敵一個立頓;而中國的白酒,因為口味習慣、測評指標以及文化傳統等方面的阻礙,一時也難以牆外開花。餐飲行業中,相比之下,中餐館太複雜,可複製性差,辣椒醬太小眾,難扛大旗。

對比而言,或許葡萄酒領域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葡萄酒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性消費品類,被譽為現代國際社交的第二種語言。它發源於歐洲,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被帶到世界各地。葡萄酒的銷售基本不受限於消費半徑的影響,葡萄酒也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消費品,它更有深厚的文化淵源,葡萄種植、釀造工藝、評價體系等無形的文化資產都將決定品牌之間的比拼。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今年3月,德國杜塞爾多夫,這裡舉辦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葡萄酒與烈酒貿易展覽會,彙集了全球最懂酒的一批人,他們的目光以往更多聚焦在法國波爾多、西班牙里奧哈、美國納帕谷等知名產區的作品,然而一瓶來自中國寧夏的葡萄酒,卻成為了他們今年津津樂道的焦點。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這款酒就是張裕摩塞爾十五世酒莊酒。此次酒展上,一眾葡萄酒專家把這款傳說已久的中國佳釀,與法國拉菲酒莊(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美國酒王“作品一號”(Opus One)、智利酒王賽妮婭(SEÑA)等全球知名標杆酒進行了對比品鑑,結果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德國最活躍的新銳酒評家之一Nikolas Rechenberg直言不諱稱道,“跟拉菲、作品一號等名酒對比,我可以肯定地說,張裕的摩塞爾毫不遜色,與它們沒有什麼大的差別。”類似的聲音還有很多,甚至於世界侍酒大師(Master Sommelier)方克·卡默(Frank Kammer MS)也認為“張裕摩塞爾十五世乾紅是一款非常傑出的、有代表性的中國葡萄酒,跟波爾多頂級紅酒處在同樣水平線上,它還融合了新舊世界產區的最大優點,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中國葡萄酒風格”。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相信很多不喝葡萄酒的人,都對拉菲、作品一號這些頂尖名酒印象深刻,而張裕率先釀造出品質與其看齊的中國葡萄酒代表作,證明以張裕為“帶頭大哥”的中國葡萄酒,已經擁有了與全球頂尖酒“過招”的實力,並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風味。憑藉強勁的產品實力,目前張裕摩塞爾已經暢銷歐洲14國,另一款明星酒——張裕解百納更是進駐歐洲5000多家超市銷售,全球銷量累計突破5億瓶。在今年的杜塞爾多夫酒展上,來自新加坡的酒評家、Decanter亞洲葡萄酒大賽評委莊布忠也對張裕解百納十分讚許:“張裕展現了中國葡萄酒巨大的發展機會,我非常喜歡。(張裕解百納2015年份乾紅)跟我上個月剛在瑪歌酒莊品的2015年份酒非常相似。”

目前的張裕已經發展為世界第四大葡萄酒企業,在全球擁有27個主流品牌,旗下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尤其乘著“一帶一路”倡議東風以及品牌勢能的拉昇,積極開拓廣闊的第三世界國家,為張裕的全球化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相對葡萄酒主產國和歐洲文化區,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地,擁有充足而廣闊的市場,尤其是以往佔據主流的“西式文化”已不再是這些市場的唯一聲音,他們渴望學習到更符合自己國情的成長之道,顯然更容易接納來自以中國為代表的“新世界”文化消費。可想而知,未來張裕在第三世界的潛力空前巨大。

中國未來不僅需要更多代表“中國智造”的華為、大疆,同樣需要代表“中國味道”的張裕、茅臺等消費品牌,這才是一個立體式的全球化中國。貿易戰之下講究“狹路相逢勇者勝”,但中國要長久成為全球性大國,必然還要藉助文化消費輸出,“潤物細無聲”開拓“新舊世界”,這才是佈局未來的正確姿態。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全球化的中國,不應該只有“中國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