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的父母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Mr_Dou_Z

面對父母的強勢,孩子通常會有三種表現:

第一種是反抗。當父母用非常權威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一定會有情緒,當他感覺到憤怒的時候,他就會去反抗父母,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小的孩子就會和父母對著幹,你說東他偏往西,你打他他也打回來,這說明孩子還是被壓制得沒有那麼嚴重,還有反抗的力量,這樣長大的孩子,面對強勢的人時候,很容易出現童年同樣的反應,以暴制暴,跟人爭吵,所以生活中很難處理好和強勢的人的關係,在工作中也很難處理好和領導的關係;

第二種是逃離。當父母太過強勢,孩子越反抗,越被打壓的時候,孩子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會選擇逃避,這個逃避有可能是離家出走,也有可能是心裡想要離家出走,或者是把耳朵關上,你罵唄,反正我也聽不見,你打唄,反正也打不死。這樣逃離的人,長大以後只要遇到強勢的人他也很容易逃離,比如很多女性,只要老公有不如意的地方,就鬧離婚,換一個老公,還是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在工作中,也會出現只要工作不如意,就想換工作,每一個工作都做不長久,因為總有那強勢的人逼得他逃跑,他的口頭禪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是多少年過去,還是哪裡都呆不長久。

第三種是屈服。父母太強勢的時候,孩子會發現反抗有很大的代價,可能會被打得更慘,算了,還是屈服吧,這樣的人最容易成長為乖孩子,很聽話很討好,卻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麼。長大以後,面對強勢的人,他也很容易屈服,工作時如果領導不公平,他會自我安慰“唉,算了吧,天下烏鴉一般黑”;家庭中,他也很容易遇到強勢的伴侶,在家庭當中完全沒有地位,忍氣吞聲一輩子。

而大部分人是以某一種反應為主,其他兩種情況都有,有時候反抗,有時候逃離,有時候屈服,就是不知道如何正確的維護自己的界限。

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既不討好孩子,也不指責孩子,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平等的與他人相處,才能擁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美可親子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強勢的家長。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性格和行為都會呈現不同程度的扭曲。

親子關係生疏

很多強勢的父母在一段時間後會突然發現,“我的孩子怎麼跟我這麼生疏呢?”父母問起學校的情況時,孩子只有兩個字:“沒有。”,父母問週末出去玩有沒有什麼想法時,孩子回答,“隨便”。

孩子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願意主動表達,與父母溝通。

強勢的父母極易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強勢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懦弱,膽小怕事的性格。

因為這類父母特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只要孩子做錯事情,或者不能完成父母佈置的任務,或者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等,就會招致責罵,要是孩子敢反抗,便會招致更加嚴厲的訓斥。長期受到“責罵”的孩子,就會把想法埋在心底,不敢講出自己的意見,從而使他們遇到事情沒有主見,缺乏戰勝挫折的信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孩子極易在青春期過分叛逆

經常受到父母的責備,所以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會嫉妒的叛逆,表現出不同於沉默的另一種極端的行為,一旦孩子情緒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就像父母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孩子也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學會接受孩子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你的壞情緒統統甩給你最親密的人,孩子身上,這是一種不可彌補的傷害。

以上回答,希望對大家有用。


鈴鈴

強勢的父母有哪些行為表現:

一、命令不容許違抗。強勢的父母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要求孩子順從他們的一切指令。一旦反駁,就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二、經常打斷孩子的話。在強勢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存在感很弱。他們的話經常會被打斷,他們的想法、意見經常被忽視。

三、以批評孩子為樂,限制孩子的自由。強勢的父母渴望孩子長大有出息,又害怕失去對孩子的管控。他們喜歡批評孩子,用強硬的手段去限制孩子的自由,還名為曰“愛”。

四、脾氣暴躁,說話靠吼。強勢的父母奉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說話靠吼,大聲就代表有理。對他人,對孩子都一樣。他們情緒管理能力差,脾氣暴躁。



活在強勢父母影子下的孩子長大會變成怎樣?

一、自卑。由於從小被過多地限制行為,心裡會經常否定自己。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膽小懦弱,沒主見。

二、獨立能力差。強勢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父母事無鉅細一手包辦,孩子動手能力差,依賴性強,缺失責任感。

三、表達能力差。強勢的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也不樂意孩子表達自己更多的想法。長大後的孩子,邏輯性混亂,表達能力差。一句簡單的話,他們可能都要扯一大堆無關的事情出來論證。

四、情緒化。情緒不會因為被壓制而消失,反而會以畸形的方式蠻橫生長。他們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波動很大,比那些在平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愛發脾氣。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內心,證明自己“強大、自信、有主導權”。

五、心理承受能力差。活在強勢父母陰影下的孩子,心理異常敏感。他們害怕被批評,害怕不被接受。從小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情緒也沒有被很好地接納,長大後,往往會承受不住別人對他的負面評價,愛鑽牛角尖。

六、矛盾體。想要表達自我意識,又不敢表達。想要做得更好,卻更害怕失敗遭受到嘲笑與批評。父母強勢,孩子心理問題多。


家語幼學

剛好,這幾天在讀武志紅老師的《家為何傷人》。結合自己的體會,我也簡單來談談強勢的父母再以怎樣的方式毀掉孩子。

方式一:控制。所謂強勢父母是指在家庭中氣焰囂張,脾氣大,遵循權力規則的家長。這類家長無疑會把工作中應該運籌帷幄的習慣帶入親子關係中,“你要聽我的話”。此時,孩子就像棵棋子,就像一工作項目,家長的權威性帶來的是孩子形象的弱化。


方式二:侵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空間。強勢的父母會更多的以“愛”的名義行干涉之事,強行進入孩子的領地,“你必須怎樣怎樣”。孩子獨立的自我價值認同受到威脅,於是憤怒逆反或無可奈何的順從。

方式三:冷漠。強勢的父母往往把自己強勢的一面也投射到孩子身上,認為“這麼點小事你自己可以解決!”當孩子遭遇困難時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的情緒及時作出回應,更多的是強制性要求孩子完成任務。



閱心教育


一個人最寶貴的是什麼,就是他的獨立思想。


何為獨立思想,在與這個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交互的每分每秒中,能夠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產生屬於自己的想法和行動指引。而這些來自內心深處的精神指引,才是一個人在漫長的人生修行中,可以最終找到自己,成為自己的關鍵所在。


而一個強勢的父母,在無時無刻,每分每秒的長期的高壓控制之下,毀掉的正是孩子內心深處正在逐漸萌芽的獨立思想之精神內核。而這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內核一旦被外力的壓制而無法生長。則會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一.這顆獨立思想的精神內核慢慢枯萎死去,化於無形。就好像它從未來到過我們的體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孩子就會表現出自卑,不自信,毫無主見,習慣父母對所有成長道路上的所有安排。父母們卻還欣欣然認為經過自己的培養改造,孩子懂事了,長大了,聽話了。卻看不到孩子們日漸迷茫的眼神,毫無活力的身體。


二.這顆獨立思想的精神內核在外力的壓制下不甘凋零,強硬對抗,可是處處受制於比自身能量強大萬倍的外部力量壓制,無法按照自身的密碼基因自由生長,因此慢慢變異,進化成另一顆憤怒的種子。怨天尤人,憤世嫉俗,體內永遠湧動著憤怒和對抗的力量。如果孩子們的體內已經生長出了這樣的變異之種。則孩子們就會表現出易怒,偏激,尚武,與父母及外界無法和平共處,時刻處於緊繃和對抗之中,用極端的自負來隱藏自卑。用強烈的對抗來捍衛自己的獨立思想。直至體內的這顆憤怒的種子肆意生長,不受控制,自暴自棄,走向墮落,最終走向毀滅。


所以,我們的父母們,孩子是經由我們的指引來到人間,但當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他從此只屬於他自己,而非我們的附屬品。希望每一個父母能夠好好的呵護孩子內心深處逐漸萌生的那顆獨立思想之種,這顆獨立思想之種的自由生長所帶給孩子們的精神力量,才是指引孩子們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克服困難,成為一個正直的,獨立的,有思想的人的唯一關鍵所在。


而我們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力凌駕於孩子稚嫩的獨立思想之上,強加給他們各種我們認為正確的人生經驗。而是應該尊重,呵護,引導孩子們的獨立思想,即使稚嫩錯誤,也要讓孩子們學會自己做決定,併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讓它在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自由生長。並讓這股力量指引孩子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那個自己。而不是我們所希望成為的那個他。

切記,謹記,與君共勉!


勇敢老爸

強勢父母都頗具特點控制慾強

喜歡孩子跟著自己的想法走,一點不滿意就希望通過控制孩子來完善自己的想法。

愛以自己的思想去摧毀孩子的純真

孩子年少天性純真,不應過多擺佈孩子的思想。孩子年少的純真更益孩子的成長,孩子本就該活的安逸。



曾經作為小孩家教的我就碰過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生活安排的滿滿的,到了時間就必須做這個時間節點必須做的事。強大的壓力,過多的要求漸漸侵蝕孩子得純真,於是。。我辭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