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克羅恩病發病怎麼這麼多?

站著說事

克羅恩病(CD)是發生於消化道的一種慢性肉芽腫性的炎性疾病,病變範圍可累及消化道各個部位,從口腔至肛門呈節段式或跳躍式分佈,但主要病變部位是末端迴腸及臨近結腸,亦可見侵及胃腸道以外的部位。克羅恩病最早是在1761年由外國學者Morgam發現,由於克羅恩病的常見侵襲部位為末端迴腸又稱為慢性迴腸炎、侷限性迴腸炎等。

克羅恩病主要侵及消化道,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腹瀉、腹部包塊等,也可見肛周病變、瘻管形成。由於該病是慢性炎性疾病,故長期腹痛、腹瀉等可導致營養障礙,表現為消瘦、乏力、貧血等。另外,關節炎、結節性紅斑、骨質疏鬆、繼發性澱粉樣變、口腔潰瘍等腸外表現也可見於克羅恩病。本病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對該病的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以及電子結腸鏡綜合分析,分析結果典型者可直接作出本病的臨床診斷,但需排除各種腸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炎症及腸道腫瘤。當鑑別診斷出現問題時可藉助組織活檢結果。

近年來,克羅恩的發病率有所上升,但是該病仍然無明確的病因。目前,廣大專家學者主要傾向於該病是多種因素參與的結果,遺傳、免疫、感染、環境等因素均包括在內。由於廣大專家學者認為免疫系統參與了該病的發生,因此很多人又將此病稱為免疫系統疾病。儘管目前該病並沒有確切的發病原因,但是在醫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對於克羅恩病,人們一定會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本期答主:王亞敏 醫學碩士


杏花島

克羅恩病是一種多種病因因素導致的一種疾病,與“環境”“遺傳”“感染”“免疫”有關。男女發病率相近;是一種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可發生在消化道任何的部位,口腔也可以!但是在臨床上還是以末端迴腸、右半結腸多見。

克羅恩病在腸鏡下病變特點有幾個很典型的特徵,比如病變部位呈階段性或跳躍性;呈鵝口瘡樣潰瘍改變;潰瘍可融合或擴大,形成縱行潰瘍或裂隙樣潰瘍;外觀像是鋪了層鵝卵一樣;可累及腸道全層,引起腸壁變厚、變硬,狹窄。

早期表現並不典型,常被忽略,但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腹痛、腹瀉、體重下降等表現。疼痛多位於右下腹,這可能與腸道內容物通過狹窄腸壁,引起腸道痙攣有關;假如出現了噁心、嘔吐並腹痛,需要考慮是否併發了腸梗阻的可能;假如突發劇烈疼痛,需要考慮腸穿孔,但這一情況較少見;腹瀉症狀出現時大便多呈糊狀;出現腹瀉症狀,這是由於腸道炎性滲出或腸道蠕動增快引起;有少部分患者腹部觸診可觸及腫大的包塊,假如局部能觸及固定的腫塊,這就意味著腸粘連或內瘻形成可能。

內瘻是克羅恩病比較典型的表現,是指腸壁穿透至腸外組織、器官;假如兩個腸壁間形成內瘻這就必不可免造成營養入職吸收不良及腹瀉加重可能;令人恐懼的是假如內瘻連接的是陰道或膀胱,這就意味著腸道內容物(糞便)可通過膀胱或陰道排洩 出來。


e醫路有你

當今世界範圍內克羅恩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的趨勢。在過去的數年裡,有證據表明在全世界範圍內克羅恩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克羅恩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在西方國家的高發病率地區似乎開始趨於穩定。相反,在亞洲、歐洲南部和南美等低發病率地區克羅恩病的報道逐年增加。在亞太地區施行的關於IBD發病率的一項大型前瞻性的人口基礎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是亞洲克羅恩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臨床醫生和患者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逐漸普及。克羅恩病是大約在1970年以後才為中國醫生所瞭解,所以無從診斷。在過去,很多醫生都不知道有這個疾病,所以面對克羅恩病患者,無法診斷。隨著大家越來越關注到克羅恩病,所以被診斷的克羅恩病患者也越來越多。第二個原因可能是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西方化,高蛋白、低纖維飲食,奶製品攝入愈來愈多,因此克羅恩病不斷增多。當然,這只是推論,因為飲食習慣與克羅恩病之間的因果關係目前並沒有明確。

克羅恩病病人發病率的高峰出現在15-40歲之間。然而,在西方人群中觀察到克羅恩病的發病率呈雙峰年齡分佈狀態,也就是於50-80歲之間可能存在發病率的第二個高峰。與此不同的是,在亞洲克羅恩病病人人群中,無論是克羅恩病的發病率均沒有出現雙峰年齡分佈的狀態,也就是說,中國克羅恩病患者的發病年齡大多數在15-40歲之間。年輕人多見的原因不明確,可能是由於本病與飲食、基因遺傳等因素有關。


練磊醫生

克羅恩病(crohndisease,CD),又稱侷限性迴腸炎、侷限性腸炎、節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

本病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統稱為炎症性腸病(IBD)。

克羅恩病在整個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末端迴腸和右半結腸。以腹痛、腹瀉、腸梗阻為主要症狀,且有發熱、營養障礙等腸外表現。

本病的複發率與病變範圍、病症侵襲的強弱、病程的延長、年齡的增長等因素有關,死亡率也隨之增高。



之所以年輕人多發此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快節奏生活導致的作息飲食的不規律。數據表明,現如今年輕人多發腸胃病,但卻往往不甚重視,任由發展,長此以往,容易進一步誘發腸道疾病,繼而嚴重損害身體健康。

還有一個原因,在於現代社會對於食品多為精細加工食品,且添加劑濫用,各種繁複多樣的添加劑混合在一起,產生無法預知的後果。

總之,年輕人多發腸胃疾病與快節奏生活以及多種多樣的食品不無關係,所以,合理安排作息,飲食,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