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村有哪些喪葬習俗?

ASUKA_TSOU

作為傳統文化當中的喪葬習俗,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經過上千年的過程,每個民族和地區都形成了獨特的風俗文化,喪葬習俗也不盡相同。

下面說一說我所瞭解的,關於河北農村的喪葬習俗。


送終

就是在老人生命垂危之際,能守護在旁邊,聆聽其遺言,也是傳統文化當中的孝道表現。而且在老人去世之時,要呼喚老人的名字,表示不捨之情。

停屍

當這個人已經要隨時嚥氣之時,親人或者村裡的老人會給其穿戴壽衣。村裡對這種事情並不忌諱,很多老人都提前夠買好壽衣和棺材,選擇他們喜歡的樣子。

穿好之後,當人去世之後,就放置在靈床上。

報土地廟

死者的兒女們披麻戴孝去土地廟磕頭燒紙,告訴神仙有一個人要入土為安了,您對照顧。

報喪

有的人家會放兩聲炮,這樣村裡就知道這家裡有人去世了,就會過來幫忙處理後事。

有的還需要親自上門通知,但是不能進入屋內。

成殮

村裡有專門的人負責算日子和時辰,然後把屍體放進棺材內,停屍三天。

弔孝

兒女、親人、村名到靈前弔孝、燒紙。比較正式會有專人負責接,屋內有人負責說,最後有些農村會準備酒食。

挖土

挖墓地

最後出殯,然後埋葬,最後在墓碑前燒紙。


老王說文化

在河北,農村喪葬習俗是幾千年來一代代流傳的民間習俗。各地雖有差異,但都是借喪葬習俗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希望死去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裡活的更好,通過這些儀式,讓活著的人多一份心安。比如:


一是老人去世以後,要穿好裝老衣,以示在另一個世界能夠穿的暖;用硬幣含入老人口中,叫含口錢。老人含了含口錢,到了陰間,有吃有穿。老人入棺後,要燒落氣錢,燒完後用草紙包成三份,兩分到入棺時放於故人頭兩邊,讓他以後用,一包放在他手邊,以便於他到陰間過關時,用於開支關卡費。



二是子孫們要披麻戴孝,老人壽終,子孫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包括兒媳罩粗麻布;其他親人則腰纏一塊白布(有的衣披黑紗)。戴孝是晚輩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敬意而佩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喪葬飾物,最主要部分就是戴在頭上的孝,逝者的平輩是不用戴孝的。戴孝分為三個檔次:第一檔是逝者的兒子、兒媳婦和女兒們,就是參與入殮、拿孝棒的人們。第二檔是逝者的侄子(侄媳婦)、侄女、外甥(外甥媳婦)、外甥女。其餘戴孝的都包括在第三檔,包括逝者的女婿、侄女婿、外甥女婿,這些外姓人。三個檔次的區分,就是孝上面的“符”。



還有,送漿水,出殯,送盤纏等等習俗。這些習俗都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寄託哀思的方式,但是現在也有一些河北農村出現了一些現代“習俗”——低俗表演。把原本的哀思變了味道,實在不宜提倡。

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終,生生死死總在無限循環。這些原始的葬禮習俗,就成為了一個人善始善終的最後一幕。


石家莊新聞網

我就是一個來自河北農村的人,讓我來給你們講講,我們這麼喪葬習俗吧!



老人去世的那天,要把自己的親戚名單列出來,派人也就是自己的鄰居,挨家挨戶的去通知親戚,也就是所謂的報喪,然後就是自己家裡面凡事比死者備份小的人,戴孝,穿孝衣,根據輩分大小,和親疏關係穿戴不同的孝衣。等到晚上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要陪在死者身邊,這就是陪靈。



等到第二天,親戚就該來弔孝了,如果,來的是男的,那就家裡男的陪著哭,來的是女的,家裡女的陪著哭,而且,弔孝只能是在上午,到了下午就要去找個大仙去看墳地,看下葬的日子,時間,買那種紙糊的車馬等,一般車馬都是閨女買,要是沒有閨女,那就只能是兒子買了,不過像買東西和請人什麼的都要鄰居去幫著完成,兒子閨女,這幾天是那都不能去的,只能在家守著死者,兒子閨女也只能是坐在地上,或者是小板凳,不能坐高椅子的。要是,沒什麼情況的話,第三天就該是入葬了。下葬那天規矩會更多,要是老墳地,直接就埋進去,要是新的墳地,那下葬的時候,女人是不能到墳前哭的,只在離墳地很遠的地方哭,等到埋好了,再去墳前哭。


匯源果汁杯

回答悟空冫河北農村喪葬習俗可稱多姿多彩,也是代代傳下來的。漢族為例當故人在夜裡十二點前離去稱為大三天,十二點後稱為小三天是指人死亡到出殯為三天時間。

人死亡後裝裹衣停放在正房東屋稱死者為大。點長命燈擺香火,家人瞌拜。夜間長孑喊三聲送魂靈,其子孫磕壽命頭,多大年齡就要磕多少個頭。親戚好友送喪貼。

第二天火化入殯,設靈堂。晚輩人首靈。擺供品供奉。

第三天接桌子,孃家桌子在前。後者兒媳姑娘至女桌子。吹鼓手大鬧喪,一家有事亂全莊。席宴過去鞭炮齊鳴發喪。


民農歌者

如果人死的時間是晚上十二點之前就在家待三天、晚上十二點之後就在家待兩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